風(fēng)雨大宋 第42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殿下他只想咸魚[古穿今]、我行讓我來[電競]、徒弟是個假萌新、當(dāng)暴躁龍崽穿成炮灰男配、桃色對白、舊燈新灣、萬界扮演系統(tǒng):開局扮演波風(fēng)水門、慢慢慢冬
見文彥博不悅,韓琦道:“這些終究都是契丹人,如何為我所用?便依太尉所說,斬了便是?!?/br> 杜中宵看著眾人,沉聲道:“與契丹作戰(zhàn),必須要想明白,他們是敵人,百姓則是朝廷的根本。戰(zhàn)場上什么事情都不奇怪,哪怕打得再慘烈,也不殺俘虜。可若是契丹人對百姓動刀,那便不同,直接斬了就是。此次戰(zhàn)契丹,不只是防秋,若有機(jī)會,還有收復(fù)燕云之地。收復(fù)燕云,不是為了土地,而是那里本來就是漢地,百姓是漢民。這些漢人,棄之契丹百余年,本來是就是朝廷對不起他們。朝廷大軍北進(jìn),與契丹人自該死戰(zhàn),但必須要愛護(hù)百姓才是?!?/br> 此話一出,都堂里一時靜然無聲。 第31章 大軍南下 廣信軍長城口,離著葫蘆堤不遠(yuǎn),是附近的一處大鎮(zhèn)。這里本有駐軍,秋天的時候,征調(diào)附近的民夫修筑城墻,成了一處小城。 這是契丹越境后的第一個城池,與南邊的廣信軍駐城遂城縣之間還有兩處小城,各城相距皆在五里之內(nèi),形成完整的防線。與西邊的釜山村鎮(zhèn)附近城池一起,是宋軍防御契丹的第一道防線。 十一月初八,太陽剛剛升起來,便有數(shù)不清的契丹軍隊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隨著隆隆馬蹄聲,契丹大軍正式南下。他們進(jìn)攻的第一城,就是長城口。 城頭的宋軍哨兵正睡意矇眬,突然抬頭看見遠(yuǎn)處如云而來的契丹大軍,猛一個激靈,清醒過來。 守城將領(lǐng)常方來到城頭,看著潮水般涌來的契丹軍隊,深吸一口氣:“來了,終究是來了!” 說完,轉(zhuǎn)身厲聲看著周圍士卒:“備炮!全軍準(zhǔn)備守城!” 一眾士卒應(yīng)諾,迅速忙碌起來。宋軍守城,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炮。只要火炮在,能夠壓制城外的攻城器具,城池就很難攻破。 從長城口到遂城縣,這一帶新近建了好多小城,聯(lián)在一起,互相呼應(yīng)。鐵路線上的保州,駐扎有數(shù)萬大軍,保證物資源源不斷。想攻破城池,就必須把宋軍的體系打破。 太陽初升,灑下萬丈紅光,世間的一切都如夢如幻。沒有什么風(fēng),一切都好像靜止了。地上鋪著厚厚的嚴(yán)霜,踩在上面,發(fā)出吱咯吱咯的聲音。 宋軍在城頭忙碌的時候,契丹軍隊在五里外扎營。這個距離能保證自身安全,宋軍從城中突然襲擊的話,有足夠時間防御。攻城的時候,距離又不遠(yuǎn)。 扎營的時候,耶律劃里帶了幾個大將,率數(shù)十騎兵,到城前查看。 看看離城接近一里,韓謝十道:“大王,城頭宋軍有炮,能打一里之外。不能近前,若是一不小心被宋軍察覺,一炮打來,只怕會出意外?!?/br> 當(dāng)年耶律宗真在唐龍鎮(zhèn)外,由于大意,離著城池太近,被宋軍的重炮集火,突然身亡,此事對契丹的影響很大。耶律劃里聽了,不敢再上前,只是遠(yuǎn)遠(yuǎn)觀看。 看著城池,耶律劃里道:“這城看著不大,攻城只容得下數(shù)千人,我們五萬大軍,只能久困?!?/br> 韓福奴道:“久困只怕不是辦法。我們兵多,可以圍點打援。這是宋人在邊境的第一城,必然重視無比。我們圍得久了,他們一定會派人來救。那個時候,兵馬就有用處了?!?/br> 韓謝十連連點頭:“此是妙計。我們軍兵不善攻城,與宋軍比利于野戰(zhàn)。若是有宋軍來援,正好揚我之長,攻敵之短。滅了援軍,城中必然軍心不穩(wěn)?!?/br> 耶律劃里道:“此次攻城,圣上把大多火炮都給了我們,正要在這里看看。他們城頭有炮守,我們城下有炮攻,看看是哪個厲害。自有火炮,攻城便就與以前不同了。” 一邊的阿里只道:“正是如此。這幾年,本朝學(xué)著宋人造炮的方法,鑄了不少炮,不正是要用在這種時候?兩軍對壘,且看看是哪家的炮厲害!” 韓謝十和韓福奴都不說話,顯然對阿里只的話并不贊同。鑄炮的方法是從宋朝學(xué)來的,自己國內(nèi)的工匠更加無法與宋朝相比,怎么比炮?炮與刀槍可不一樣,不如別人就是不如別人,契丹人對這些又不擅長,怎么能夠跟宋朝相比呢?哪怕這是宋朝的一座小城,只怕也不是契丹的炮能攻破的。 幾人圍著城看過,緩緩回到營地。 城頭的常方看著幾人,對身邊的副指揮使崔群道:“那幾個看城的,必然是契丹首領(lǐng)??上С穷^的炮打如此遠(yuǎn),便就沒有了準(zhǔn)頭。若他們再近些,一炮結(jié)果了他們!” 崔群笑道:“指使,當(dāng)年杜太尉救唐龍鎮(zhèn)時,城外數(shù)炮結(jié)果了契丹國主,惹出無數(shù)亂子。契丹人吃過一次虧,怎么還會上前來?他們學(xué)得精了,只在遠(yuǎn)處觀看?!?/br> 常方點了點頭:“是啊,契丹人在幽州半個多月,一直到這里才大舉進(jìn)攻,必然來者不善。這里到遂城二十多里遠(yuǎn),可不能夠斷了聯(lián)系。若成孤軍,那可是麻煩了。” 崔群道:“景太尉五萬大軍,怎么能夠被契丹人圍死?且安心,我們與他們戰(zhàn)就是?!?/br> 耶律劃里進(jìn)了帥帳,在中間就座,道:“今日且先扎營安歇,明日一早,布置好火炮,便就攻城!” 眾將一起稱諾。 韓謝十叉手:“大王,不到五里之外就是宋軍城池,當(dāng)先派兵馬,守住道路,阻斷援軍。若是援軍源源不絕,攻城只怕不易?!?/br> 耶律劃里點了點頭:“不錯,我們五萬大軍,來攻這小小城池,便就是要如此,把這城圍得水泄不通。明日,韓福奴帶五千人,守住來此城的道路。若真有援軍,只要與他們對峙,我自出其余兵馬,全部殲滅于此城之外!沒有城池依靠,何懼宋人!” 韓福奴叉手稱是。宋軍的依仗,就是守城。若是沒有城,契丹縱兵南下,宋軍如何阻擋?眼前的這座小城,估計里面兵馬不多,糧草不豐,如果沒有援軍,看他們能守多久。 耶律劃里道:“前些日子,貼不大王率三萬兵馬攻定州,結(jié)果一個不慎,被宋軍奪了飛狐,封住了退路。初戰(zhàn)不利,軍中許多將領(lǐng)心生懼意。此戰(zhàn)我們要打起精神,不要給宋軍一點機(jī)會。這一戰(zhàn)勝了,圣上自會帶大軍南下。只要攻破了邊境的這些城池,里面有的是糧草,數(shù)十萬大軍也不發(fā)愁?!?/br> 契丹四十萬大軍,舉國南下,最擔(dān)心的事情就是糧草。周圍的幾州,臨時征調(diào)了三十萬兵,運輸糧草補(bǔ)給,兼做些雜事。可如果時日一長,有運糧的兵,可只怕國內(nèi)就無糧可調(diào)。只有盡快南下,借宋朝的糧草,戰(zhàn)事才能夠打下去。眼前的小城雖然不大,可只要攻破一座,就夠數(shù)萬大軍十余日。 阿里只道:“此次前來,帶了一百二十門火炮。明日在城外排開,盡力轟城。這城池今日看過,想來承受不了多少炮彈。轟塌了城墻,看宋軍還有什么辦法!” 耶律劃不點頭:“在軍中,你最熟悉火炮。此次軍中所有火炮,都?xì)w你管轄。務(wù)必用好,在最短的時間把宋軍的城墻轟塌。宋軍攻貼不大王的時候,就是用火炮轟塌了曲陽城墻,奠定勝局。聽說宋人只攻了一天,第二天就把城墻轟塌了。我們的炮比宋軍的差一些,用三五日,轟塌城墻,也是好的。后邊數(shù)十萬大軍,都在等著我們破城的消息?!?/br> 阿里只叉手稱諾。朗聲道:“末將在國內(nèi)試過,只要一十里門炮,用一兩日時間,就可以把尋常城墻轟塌。眼前是宋人新筑的小城,并不堅固,想來攻破不難?!?/br> 耶律劃里連連點頭:“如此最好!我們此來,最大的難處,就是宋軍不與我們野戰(zhàn),只是守城。只要有了攻破城池的辦法,此戰(zhàn)必然大勝。之后一路南下,宋人如何抵擋!” 眾將一起稱是。 多少年來,契丹人南下的障礙,就是這一座一座城的池。由于攻城能力不行,契丹大軍常常被城池所阻,最后功敗垂成。 第32章 火炮對決 看著城外的契丹人忙忙碌碌,大量馱馬在城前,常方看得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才道:“看城外的樣子,契丹人要用火炮攻城?” 崔群點頭:“不錯,他們擺出來的,不是火炮是什么?” 過了好一會,常方出了一口氣:“聽說契丹大軍十月初就到了幽州,等了這么久才南下,就是為了把火炮運來?要說火炮,他們?nèi)绾伪鹊蒙衔覀???/br> 說完,叫過炮兵首領(lǐng)鄭尊來,指著城外契丹人的炮道:“立即準(zhǔn)備,把城外契丹人的炮,一門一門給我打掉!城上裝炮,為的就是破掉攻城器具,火炮更不必說了!” 鄭尊叉手稱諾,急忙轉(zhuǎn)身,指揮城頭的士卒裝藥填彈。自己則與幾個炮手一起,對著城外,緊張地計算著參數(shù)。這個年代也沒有什么測量器具,無非是憑著拇指測量。雖然有些精度,但要想測得準(zhǔn),看的還是測量人員的經(jīng)驗。所以火炮攻敵,很難一炮打中目標(biāo),總要不斷修正才行。 契丹人的火炮都在北面,分成幾排,布在那里要轟宋軍城墻。與宋軍的火炮相比,契丹人的火炮沉重?zé)o比,每一門都必須數(shù)頭馬匹拖拽。好在契丹不缺馬,一時間城外拉炮的馬匹,就超過千匹。 鄭尊把炮分為兩組,每組三門炮。三門炮瞄準(zhǔn)一個目標(biāo),一起開炮,補(bǔ)準(zhǔn)頭不足。守這座城的只有一個營,二十三門炮。四面城墻,北城墻多一些,也不過是門門炮而已。 阿里只指揮著士卒把火炮拉到位置,御了下來。這些火炮的射程他都爛熟于胸,設(shè)的炮位,應(yīng)該是剛好轟到宋軍城墻。離著一里多遠(yuǎn),到了城墻,正是威力最大的時候。 把火炮架起來,阿里只看著城頭,冷笑道:“今日且先布置三十門炮,再多就擠了??催@小城,城墻能夠抵御得了幾發(fā)炮彈!把城墻轟塌了,宋軍才知道我們的厲害!” 卻不知,宋軍修的城雖然小,城墻卻厚實無比。而且外側(cè)有斜度,外面攻城,炮彈并不能直直轟到城墻上。城墻雖然不高,對火炮的防御力卻強(qiáng),并不比州城縣城差。 宋軍自己全都用槍炮,修城自然會考慮對火炮的防御,不是以前的城池可比。這座小城,可比曲陽城防火炮的能力強(qiáng)多了。 一邊的塔不也指揮著架好炮,對阿里只道:“將軍,城頭有宋軍的炮。若是他們用炮打我們,又該如何?聽說宋人火炮,打得遠(yuǎn),又打得準(zhǔn),只怕不好防?!?/br> 阿里只冷笑:“我們有一百多門炮,今天只擺了三十門而已。城頭宋軍的炮,我已經(jīng)看過了,每面城墻只有五六門而已。哪怕我用兩門炮換軍一門,依然勝勢!” 話音未落,突然聽見空中呼嘯聲。就在身邊不遠(yuǎn),落下三枚炮彈,在那里“嘶、嘶”冒煙。 阿里只大吃一驚,急忙把身子伏在地上。剛剛趴下,就聽見三聲悶響,炮彈炸天。幾個士卒躲避不及,被碎片所傷,在那里哀嚎。 從地上起來,阿里只道:“這是宋軍的開花彈,最是歹毒!炮彈飛來,先砸傷人,等上一瞬,便就突然炸開。里面許多碎屑,若是傷人,非重甲不能抵擋!” 剛說完,旁邊又有一門炮旁邊有炮彈落下,傷了五六個士卒。 阿里只咬著牙道:“一里之外,炮彈如何能夠打準(zhǔn)?我只是打城墻,不需瞄準(zhǔn),宋軍可不行!縱然他們的火炮厲害,今日也輸定了!” 城頭的常方用望遠(yuǎn)鏡看見,一錘城墻:“可惜,兩次都打得偏了些!炮還在那里好好的!看城外契丹人的火炮,有三十門之多。打得不準(zhǔn),怎么阻止他們轟城墻!” 崔群道:“指使,不必焦躁。一里之外,火炮想一炮打準(zhǔn)可不容易。不過打得準(zhǔn)了,契丹人的這一門炮就廢了。我們能夠攻他,他不能攻我們,這城頭火炮的長處?!?/br> 常方點了點頭:“道理是這么個道理,只是絲毫拖延不得。契丹人火炮不少,轟得多了,把城墻轟塌,這城可就難以守住了。我們守城,城墻就是命根子?!?/br> 鄭尊手里拿著望遠(yuǎn)鏡,仔細(xì)看了火炮的落點,緊張地與炮手調(diào)炮。必須抓緊時間,趁契丹人剛剛把火炮拉過來,沒有布置好,就全部打壞。拖得時間久了,契丹開炮轟擊城墻,結(jié)果可就難以預(yù)料。 重調(diào)調(diào)整過,再發(fā)一炮。這一次準(zhǔn)了許多,正砸在火炮旁邊??粗醯づ谑值沽艘坏兀嵶鸶呗暫暗溃骸昂?,就要如此!契丹人炮笨重,不便于移動,正是靶子!” 正在這時,常方派親兵過來,叉手道:“指使有令,不必三炮打一炮。一炮對一炮,先讓契丹人開不了炮再說!三炮對一炮,雖然打得準(zhǔn)了,可無法壓制契丹人炮火!” 鄭尊叉手聽令。他是常方屬下,只能聽從常方命令。三炮對一炮是軍校時學(xué)過的,由于火炮的精度不足,用火炮的數(shù)量來彌補(bǔ)。常方既然不許,那就聽他的就是。 此時的宋軍,并沒有火炮壓制的概念。學(xué)火炮,學(xué)的就是運輸、瞄準(zhǔn)、放炮等等知識,具體戰(zhàn)術(shù)由指揮官掌握。常方是本城主將,看得明白,按照鄭尊的方法,只怕無法壓制住契丹人。要一門炮一門炮把契丹的火炮打壞,他們其余的炮就可以開火,城墻還是有被轟塌的危險。而一門對一門,不強(qiáng)求一次就擊毀契丹火炮。由于用的開花彈,可以擊傷炮兵士卒,讓契丹無法開炮即可。 被宋軍兩輪火炮傷了數(shù)十士卒,阿里只大怒,催促著士卒快些把火炮架好。轟擊城墻,并不需要什么復(fù)雜cao作,每門火炮只要一兩個老手,其余只要普通士卒即可。傷幾十個人算什么,契丹在城外有五萬大軍。宋軍的火炮再猛,還能把這五萬人都擊傷。 正在想著,突然要聽見炮彈炸響。這次不同了,不再是只有兩門炮受攻擊,而是六門炮。宋軍雖然打得也不準(zhǔn),并沒有擊毀火炮,cao炮的士卒卻多有被炸傷的。如此一來,火炮布置受了影響,一時之間只能重新調(diào)人來,短時間無法開炮轟城墻。 看宋軍再打一輪,阿里只便就明白了宋軍意圖。怒道:“好陰險的打法!他們?nèi)绱耍疫@里如何開炮?不想辦法,只怕是不能如愿!真真是惱人!” 想了想,對傳令親兵道:“去報告大王,宋軍城頭火炮厲害,多傷我士卒。這里cao炮的人,要穿重甲,才能避免受傷!讓大王派些身強(qiáng)力壯的人來,穿著重甲,在這里發(fā)炮!” 第33章 臣愿出征 六門火炮,要把契丹軍隊的三十門炮徹底壓制住,并不容易。等阿里只換了重甲武士cao炮,傷亡人員大大下降。不多時,就架起炮來,對準(zhǔn)了宋軍城墻。 隨著阿里只一聲令下,契丹的火炮發(fā)出怒吼。在濃密的硝煙中,炮彈飛向城墻。 常方站在城上,看契丹開炮,心中不由一陣緊張。剎時間,覺得腳下城墻微微一震,心中一緊。過了片刻,等到穩(wěn)定下來,急忙吩咐士卒查看。 城墻上縋下一個大筐,裝了兩個士卒下去,查看城墻受損。用不多時,兩人回到城上,對常方叉手道:“指使,契丹人的炮只是在城墻上砸了幾個白印出來,并不妨事?!?/br> 常方聽了,出了口氣。這城修的時候,依據(jù)樞密院的部署,比平常的城墻厚了許多。而且夯土特別結(jié)實,一般的火炮根本撼動不了。城外面看不出來,只覺得是座小城,也不甚高,卻不知道基礎(chǔ)多寬。 見砸中城墻,城外的阿里只大喜,急令士卒加緊轟城。不過在火炮重新裝填好之前,就有兩門火炮被宋軍直接打中,炮毀人亡。 阿里只并不在乎,此次帶了一百多門炮。就不信宋軍能把這一百多火炮全部打壞,還攻不破城墻。 保州,景泰看著前線的公文,面色沉重。最近幾天,契丹大軍已經(jīng)大舉南下,現(xiàn)在正在重點進(jìn)攻第一座城池長城口。依前線戰(zhàn)報,契丹集中了大量火炮在城前,每日不停。不過好在城池堅固,對城墻還沒有威脅。城上的宋軍用火炮積極還擊,一日打壞契丹十二門火炮。 把公文放下,景泰道:“契丹以五萬大軍攻長城口,圍得水泄不通,已經(jīng)三日。這樣下去,縱然攻不破城池,城中也不能堅持很久時間。我欲帶大軍前去救援,又怕中了契丹jian計。易州有契丹三十余萬大軍,不得不謹(jǐn)慎。唉,奈何樞密院還沒有派兵來援?!?/br> 副都指揮使和斌道:“城池修得堅固,幾天時間,想來契丹攻不破。不過,契丹大軍圍城,不去救援終究不行。也不知道樞密院打得什么主意,這么多日子了,也不調(diào)劉兼濟(jì)和竇舜卿兩軍來?!?/br> 景泰點了點頭:“是啊,對方是數(shù)十萬大軍,沒有援軍怎么可以?我五萬之兵,除了守城的,還有三萬兵可用。三萬兵去攻契丹數(shù)十萬人,這仗怎么打得?” 說完,起身在官廳里慢慢踱步,想著對策。 和斌道:“我們不是不上書樞密院,催一催他們。雖然有鐵路到保州,竇、劉兩軍也要快些來?!?/br> 景泰搖了搖頭:“不必了。杜太尉掌樞密院,萬事自有章法,不必我們?nèi)ゴ?。?/br> 說完,景泰重新坐回到位子上,道:“先等一等吧。從前線戰(zhàn)報看,現(xiàn)在契丹人并沒有辦法,只是圍城而已。到了夜晚,長城口都有探子順利出來,并沒有說危急?!?/br> 和斌點頭,沒有說話。契丹并沒有把長城口圍得水泄不通,到了晚上,派人縋下城來,還能夠順利送信。依常方的法說,現(xiàn)在城中物資充足,對付契丹人并不難。 只是景泰在最前方,正當(dāng)強(qiáng)敵,自然緊張。契丹數(shù)十萬大軍已經(jīng)發(fā)動,怎么能夠坐得??? 崇政殿,趙禎道:“據(jù)保州來報,契丹已派五萬大軍,進(jìn)攻長城口。而且隨軍帶炮過百門,日日轟城不止。另外數(shù)十萬大軍,已經(jīng)屯于邊境。景泰不敢冒然派出救,向朝廷告急?!?/br> 文彥博道:“賈逵已占飛狐,真定府和定州都已安然。竇舜卿和劉兼濟(jì)兩軍,可以調(diào)往保州。十五萬大軍,應(yīng)該能守住了。若不然,還有河間府的劉幾一軍?!?/br> 趙禎看著杜中宵,沉聲道:“太尉,保州如何與契丹作戰(zhàn),可有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