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青苗與鴨苗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嬌養(yǎng)的瘋批反派學(xué)乖了、病美人渣攻從良了、網(wǎng)游:開局扮演創(chuàng)世神,賜福我自己、難安(兄妹,校園H,1v1)、我靠魔術(shù)混西幻、九叔的掌門大弟子、宮姝、被道侶逼迫祭劍后、逆天大富豪、萬界飛仙
“程公子,莫非你言下之意,是要對禰衡先生,對他……” 孔融話雖然沒有說完,但他的意思表達的卻十分清楚。 他擔心程陽在憤怒之下,把禰衡給悄悄殺了。 然而,程陽卻不管這么多。 殺人好玩嗎? 一點不好玩! 【再怎么說,老子也是受過五年義務(wù)教育的,怎么會隨便動刀動槍的呢?】 【嗯?似乎哪里不對,算了,不管了?!?/br> 程陽不管了,曹cao卻泛起了嘀咕。 五年義務(wù)教育? 那是什么東西? 程陽這小子,苦讀五年書嗎? 可真不簡單呢! “北海先生,你誤會了。禰衡先生是許都大才,人人敬而畏之,誰敢對他不利?” 曹cao說的,是敬而畏之,這就有講究了。 他身為當朝丞相,連皇帝陛下都不放在眼里,會敬畏誰? 敬畏一個腐儒,怎么可能? 曹cao這意思,就是在警告禰衡與孔融: 莫裝逼,否則,曹某必殺你! 當然,二人也不傻,都聽出來了其中的深意。 可禰衡與孔融不同。 孔融是屬于那種比較孤傲的,因為他出身好啊。 孔圣人的二十世孫,骨子里流的是圣人的血脈。 天底下誰人比得上? 禰衡是屬于那種比較狂妄的,他有才啊。 許都城中,人人都說禰衡才氣縱橫,如何如何的天縱之資。 具體怎樣,大概真有其事,否則也不會傳的那么遠。 對于曹cao來說,二者都不是省油的燈,都夠讓他頭疼的。 “禰衡先生,莫非對犬子有所指教?”曹cao見他始終冷冷的盯著曹昂,眉宇之間,大有不忿,便高聲問道。 “指教談不上,不過,我看長公子還是不要在司空府當值了,出來務(wù)農(nóng)比較好?!?/br> 【媽的,今天不教訓(xùn)教訓(xùn)你,程某就不姓程!】 【曹昂是我大舅哥,輪得到你來噴糞?】 悶哼一聲,程陽直接對曹昂喊道:“大公子,青苗之法鉆研的如何了?” 曹昂聽到喊聲,快步走了過來,笑道:“小程,你不是讓我跟著老農(nóng)養(yǎng)鴨嗎?哪里有什么青苗之法?” 程陽微微笑道:“幾十萬只鴨子,你如何養(yǎng)?” 曹昂想了想,還不知道自己的辦法是否可行,忐忑不安的道:“你的莊園雖大,但以種植為主,若是專門養(yǎng)鴨,人手不夠,飼料也不夠。我打算,打算……” 說著說著,曹昂心里認慫,便不敢繼續(xù)說了。 曹cao見狀,免不了搖了搖頭,在心里嘆了口氣。 我這個孩子,仍是主見不夠,過于依賴別人了。 也就是這么一搖頭,禰衡已經(jīng)看出了端倪,不冷不熱的笑道:“養(yǎng)鴨嘛,還不是隨便養(yǎng)。像大公子這種人才,最適合養(yǎng)鴨了。啊哈!” 他越這么說,曹昂心里越發(fā)虛,越不敢吭聲。 程陽壓住怒氣,微笑著看向曹昂,循循善誘道:“公子,你有什么話只管開口,說不定,是個絕頂?shù)暮棉k法?!?/br> 曹昂看了看冷言嘲諷的禰衡,又看了看滿臉期待卻又暗含失望的曹cao,咬了咬牙,答道:“我覺得,應(yīng)該把鴨苗分發(fā)下去,交給許都城里的百姓?!?/br> 【漂亮!早這么說不就完了!】 【這不就是青苗法!】 程陽贊許的點了點頭,“繼續(xù),繼續(xù)……” 然而,他話還沒說完,曹cao便已經(jīng)激動起來。 這小子,程陽這小子說,曹昂已經(jīng)掌握了青苗之法的精要? 激動之余,曹cao也忍不住催促道:“孩子,你細細說來,不用著急。” 有了曹cao的鼓吏,曹昂頓時來了自信,有板有眼的道:“是,父親,長史。我的意思是,咱們單獨放養(yǎng),肯定養(yǎng)不了這么多。不如把鴨苗分發(fā)下去,以放款的形勢,交給許都的百姓?!?/br> “許都百姓幾十萬戶,哪怕不全算,一家養(yǎng)個三四只,或五六只,就足夠了。產(chǎn)出的鴨蛋、新生的鴨崽,都歸他們。只需到了夏收秋收,還我們成年鴨就好?!?/br> 程陽聽罷,默默的點了點頭。 【青苗之法,本質(zhì)就是調(diào)節(jié)大地主、大官僚之間的利益,對其進行再分配,以此發(fā)展生產(chǎn)?!?/br> 【把莊園里養(yǎng)不了,也不怎么需要的鴨子,交給底層百姓,讓他們來養(yǎng),讓他們進行生產(chǎn)。那么,就可以大大的緩解底層百姓的壓力。】 程陽笑了笑,再次問道:“大公子,若是糧米、牲畜呢?參照鴨苗,可否交給百姓?” 話音一落,孔融愣了一下,禰衡也愣了一下。 二人心中隱隱約約觸及到了什么,但情急之下,并不是很清晰。 曹昂呵呵笑道:“也可以的,比如我們的糧倉,在經(jīng)過屯田之后,已經(jīng)有了許多節(jié)余。而許都目前的狀況,是荒田多流民多,可百姓手里的糧食比較少?!?/br> “如果,我們能拿出一部分糧食,放給百姓。幫他們渡過荒年,等到秋收之后,再一點一點的收上來。那么,府庫會愈加充盈,而百姓也會平安的渡過荒年?!?/br> 程陽連連點頭,拍手大贊。 他回過頭來,盯著孔融、禰衡道:“大公子的青苗之法,如何?” 二人雖然只聽了這么幾句,可已經(jīng)明白了其中精要。 即,以府庫之有余,補百姓之不足。 等百姓補足之后,再還只與府庫。 “你說的簡單,那秋收以后,百姓仍是還不上呢?”禰衡質(zhì)問道。 曹昂不急不躁,緩緩言道:“放出去糧米青苗,他們還不上,我們可以放寬年限。一年還不上,放三年;三年還不上,放五年;五年還不上,我們放三十年?!?/br> “一百石,一年之內(nèi)還清,收十石利;三年還清,收三十石利;五年還清,收五十石利;三十年還清,收一百石利。若是一家農(nóng)戶,三十年仍還不清一百石米,這就不是農(nóng)戶的錯了,這必然是我們的錯了?!?/br> 許都百姓,每家每戶可耕種的面積,大約在五十畝往上。 五十畝的產(chǎn)量,每個季度在二百石左右。 只要不是荒年,每年總能產(chǎn)個幾百石。 若是一戶農(nóng)家好幾年仍還不清幾十石米,那是賦稅苛捐的問題,應(yīng)予以整改。 這個道理,曹昂懂,曹cao懂,孔融與禰衡也懂。 二人沉默良久,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過了片刻,禰衡忽然抬起頭,盯著程陽問道:“程公子,這是你的主意吧?” 程陽呵呵笑了笑,“算是吧,也多虧了大公子與荀彧幾位老臣?!?/br> 禰衡緩緩點了點頭,“難怪你一直窩在莊園里,外人都說,你在學(xué)做村夫,養(yǎng)狗養(yǎng)鴨,實際上,你卻在這里供養(yǎng)萬民?!?/br> “好,果然是個好辦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