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騙了康熙在線閱讀 - 第543節(jié)

第543節(jié)

    想當年,老十四手握十幾萬精銳邊軍,卻礙于年羹堯卡脖子,而不敢起兵,最后被老四整得死去活來。

    要知道,當年的老十四,手里可是捏著大半個火器營呢。

    年羹堯手底下的陜甘綠營兵再厲害,手上也沒有多少火器。

    不客氣的說,火器營集中幾百門火炮,在西安城下狂轟濫炸,年羹堯根本就守不住。

    老十四是老皇帝的親兒子,他只要膽子夠大,打著清君側(cè)的名義起兵,肯定追隨者眾。

    玉柱終究不是皇子,大義名分上,差得太遠了。

    就算是老皇帝現(xiàn)在駕崩了,除了六千新軍之外,沒人會跟著玉柱冒險。

    又過了幾天,玉柱借著主帥的權(quán)力,把老十四和年羹堯一起支去了西寧。

    反正吧,要從青海進兵雪域,只能在西寧囤糧。

    按照玉柱的想法,為了防備準噶爾人的半道劫糧,就要利用兵力雄厚的優(yōu)勢,沿途建設十幾個大兵站。

    每個兵站,駐軍一萬,囤糧十幾萬石。

    即使是準噶爾人來了,只守不攻,也足夠守到援軍趕到。

    這種搞法,看似異常呆板。實際上,有針對性的克制了,準噶爾人機動力強的優(yōu)勢。

    沒辦法,準噶爾人的駱駝多,打不過了,就往沙漠里一鉆,清軍只能望沙興嘆。

    建立兵站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怕被攻破了一處兵站,整個前線大軍,也不至于餓死。

    這便是風險分攤的好辦法,絕不把雞蛋,全都擱到一只籃子里。

    玉柱用兵,不喜歡搞出奇制勝的小把戲,一向都愛用陽謀,硬是逼迫敵軍就范。

    上次,在準噶爾盆地那里,玉柱就待在輪臺老縣城里,始終不挪窩了,逼著策妄阿拉布坦,必須帶兵主動進攻。

    說白了,玉柱的搞法,都攤開在了陽光下。噶爾丹策零和大策凌敦多布,看得很明白,卻又無可奈何。

    在玉柱的命令下,從西寧,一直到唐古拉山山腳下,沿途設立了十幾個兵站。

    兵站的建設圖紙,都是玉柱親手畫出來的。

    挖溝,壘墻,引水,拒馬樁,囤糧食的高臺,等防御用的設施,樣樣齊全。

    唐古拉山口,終年積雪,很不容易駐守。

    準噶爾人,兵力嚴重不足,只能依舊占據(jù)著進雪域的要道,嚴密把守著那曲的喀喇烏蘇河。

    光看平面圖,肯定看不懂,為何年羹堯會敗于喀喇烏蘇河的北岸。

    實際上,過了唐古拉山口后,進雪域只有一條道可走,必須渡過喀喇烏蘇河,由那曲的年前唐拉山口打進去。

    這個時代的年前唐拉山,即后世的念青唐古拉山。

    那曲山口和喀喇烏蘇河,外加年前唐拉山,是喇薩的天然屏障。

    此地一旦被攻破,喇薩將無天險可守了。

    這就類似于,劍閣若是丟了,成都肯定守不住,性質(zhì)是一樣的。

    等兵站的建設,大致成形后,玉柱親率五萬主力兵馬,從西安出發(fā),浩浩蕩蕩的殺向了那曲。

    玉柱抵達了西寧后,當即召集重將開會。

    這一次的與會者,除了老十四之外,就是延信、年羹堯、宗查布和法喇,個個都是朝廷重臣。

    老皇帝也挺有意思的,在玉柱的身邊,竟然安排了四個老八的人,他也不怕這些人暗中壞事么?

    在場的都是明白人,玉柱也懶得繞彎子了,開門見山的說:“本帥要在西寧督糧,大家都商議一下,派誰為前鋒主將呢?”

    好家伙,老十四和年羹堯,原本以為,他們都沒啥機會搶功了。

    誰曾想,玉柱竟然想留守西寧,這么一來,誰當前鋒,誰就有希望獲得平定雪域的奇功??!

    “大帥,末將愿為前鋒。”老十四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

    年羹堯很不想爭,但是,他是敗軍之將,若是不爭這個前鋒主將,就要一直背著處分打仗了。

    “稟玉帥,末將愿立軍令狀,拿不下那曲,提頭來見。”年羹堯還是頗有些膽氣的,敢于豁命來拼。

    玉柱故意看著老十四,那意思是說,年羹堯都梭哈了,你不會慫包了吧?

    老十四被玉柱盯的不好意思了,怒道:“大帥,不如讓末將和年亮工,一起當前鋒吧?誰先拿下那曲,誰才有資格進兵喇薩?!?/br>
    嗯哼,玉柱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當即下令,老十四和年羹堯,各率兩萬兵馬,一起進攻那曲。

    軍中無戲言,話已經(jīng)出了口,再無反悔之理。

    老十四和年羹堯,只得領了軍令,然后各自行動了。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老皇帝的本意,并不想讓他繼續(xù)立下奇功。

    說白了,玉柱真的帶兵拿下了雪域,那就是功高莫賞了!

    凱旋之日,就是玉柱被冷凍之時。

    所以呢,玉柱故意安排了雙保險,讓年羹堯和老十四一起擔任前鋒。

    這么做的缺點是,事權(quán)并未統(tǒng)一,很容易出亂子。

    優(yōu)點也很明顯,不管是年羹堯,還是老十四中了埋伏,都有人就近接應。

    哪怕是糧食被偷襲了,兩軍合在一處,一天只吃一頓飯,也可以熬到援軍來救。

    曾國藩對付長毛的戰(zhàn)術(shù),就六個字:打呆仗,結(jié)硬寨。

    玉柱對付準噶爾人,就七個字:堆國力,可攻可守。

    商議妥當之后,老十四和年羹堯,就開始各自行動了。

    等老十四和年羹堯都走了后,玉柱不慌不忙的帶兵從西寧出發(fā)。

    沿途之上,玉柱還是老辦法,用茶磚、絲綢、銀子和棉布等草原上的緊缺物資,換取蒙古人的牛、羊和馬,并誘惑青海蒙古各個小部落的人,加入搶劫的隊伍。

    玉柱的心態(tài)異常端正,一點也不著急,沿途之上,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親自檢查各地兵站的建設。

    只要發(fā)現(xiàn)不足的地方,玉柱都要下令,馬上整改。

    每一個兵站,既是援兵地,又是糧食囤積點,一路延伸至那曲的喀喇烏蘇河畔。

    只是,玉柱也沒有想到,噶爾丹策零早就盯上了他。

    怎么說呢,不管是大策凌敦多布,還是噶爾丹策零,都看穿了玉柱的陽謀。

    說白了,若是任由玉柱繼續(xù)玩下去,那曲肯定是守不住的。

    準噶爾人,本質(zhì)上是游牧民族,主食雖然是青稞餅,但是,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依舊停留在刀耕火種的水平上,糧食產(chǎn)量極低。

    另外,雪域地區(qū)的人口太少了,高原地區(qū)的糧食產(chǎn)量,原本就很低。

    長期和清軍對峙下去,最先吃不消的,肯定是準噶爾人。

    所以,大策凌墩多布和噶爾丹仔細的商議之后,決定由噶爾丹策零,負責sao擾清軍的后勤補給線。

    但是,玉柱創(chuàng)造性的整出了兵站的名堂之后,噶爾丹策零當即傻了眼。

    沒錯,玉柱采取的就是秦趙長平之戰(zhàn)的策略,利用雄厚的國力,拖死準軍和雪域軍。

    廉頗守了幾年,為啥趙王要換掉他,讓趙括速戰(zhàn)速決呢?

    根子問題,還是秦趙對峙了幾年,趙國境內(nèi)的田地,都快荒蕪了。

    說白了,就是彼此堆國力,趙國先玩不起了!

    玉柱搞的兵站制度,看似處處分兵,很是笨拙。

    實際上,兵力原本不足的準噶爾人,處于處處皆可進攻,卻處處沒把握拿下的尷尬境地。

    想想看,一萬人駐守的兵站,只要不主動出擊的中了埋伏的硬拼消耗。

    再怎么說,殲敵一千,準噶爾人總會自損八百的。

    堆國力,不丟人。王翦滅楚,靠的就是堆國力。

    六十萬大軍的重壓之下,楚軍根本沒有回旋的余地。

    相反,輕兵冒進,中了埋伏,吃了大敗仗,那才是丟人!

    清軍的哨探,一般遠出百里偵察敵情。

    可是,噶爾丹策零非常之狡猾,他帶著兵馬,一直綴在兩百里開外,默默的等待著偷襲的好時機。

    實際上,噶爾丹策零也猜到了玉柱的心思。

    一言以蔽之,玉柱搞了這么多實力雄厚的沿途兵站,不就是想引他上勾么?

    玉柱都帶兵到了唐古拉山口了,還沒見噶爾丹策零,有任何的動靜。

    “呵呵,噶爾丹策零,是想等我軍全部進入山區(qū)之后,再動手了吧?”玉柱笑瞇瞇的問周荃。

    周荃搖了搖頭,提醒說:“拿下多少兵站,都不如擊敗咱們,并砍下您的腦袋,更容易動搖軍心。”

    “哈哈,想要我的腦袋,那就拭目以待吧?!?/br>
    玉柱微微一笑,噶爾丹策零果然是一代梟雄呢,狡猾大大滴。

    第578章 雪域,柱爺來也!

    從西寧一直到唐古拉山口,地勢相對平坦,糧食運輸還算是比較方便的。

    然而,進入唐古拉山口之后,山勢陡峭,山路變得崎嶇難行,并不適合大部隊進入。

    既然噶爾丹策零沒敢來,玉柱就只帶著六千新軍、六千火器營和兩千八旗騎兵,登上了唐古拉山口。

    步騎炮的協(xié)同作戰(zhàn),是玉柱最重視的戰(zhàn)法,缺一不可。

    攻堅,必須靠新軍和火器營。追擊敵人的敗軍,就需要騎兵了。騎兵,可以只有兩千,卻絕不能沒有。

    帶著12磅的重炮爬山,確實很吃力,但是,玉柱堅持要把上次繳獲的荷蘭炮,帶到那曲去。

    山地作戰(zhàn),準軍的火炮居高臨下,清軍的炮隊里若是沒有重炮壓陣,顯然是要吃大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