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都市小說 -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在線閱讀 - 第423章

第423章

    所以,現(xiàn)在該輪到諸王侯們頭疼了。

    各部大人搖搖頭,嘆氣的抄著手繞過怡華郡主,嘴里還念叨,“……誰這么缺德?竟攪動的夫家和娘家吵翻了天?”

    歷來結姻親都是奔著守望相助的,可那小戲本子一傳唱進京,完了,兩家打起來了。

    真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怡華郡主驚愣之下,立馬奪命狂奔,舉著劍就沖向了天牢所在的方向,“寧瑯~!”

    隨著《公主秘史》一起傳進京的,當然還有《雙龍戲珠》。

    這一年,盈芳戲班橫空出世,所編曲目與配套的歌子,叫人大開眼界,百姓們的閑時生活,從此漸漸走向豐富多彩,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們編不出的,尤其豪門內(nèi)里的八卦,與宮里貴人們的爭斗,那演的叫一個真,恨的官家咬牙切齒,禁了一波波小戲班,卻總如雨后春筍似的冒出頭。

    武大帥的五十五生辰雖遲但到,皇宮里的陛下,卻實實被新的和談條件動了心。

    質(zhì)子!

    諸王侯們的兒子,若皇家領頭挑一個皇孫同去,那些王侯該不會說皇家無情忘義了吧?

    當今陛下最不吝給那些王侯添堵,若能借此機會收攏他們手中的金銀鐵礦,或圈進他們手里的大片土地,那也是一個喜事不是?

    先下旨以嫡為質(zhì),若不舍嫡出,那可以用庶充之,條件當然得看他們各家子,肯為嫡子出的贖身價了。

    至于皇孫,該是三位皇子為他們的父皇,表現(xiàn)真心的時候了,選中了誰家的孩兒,那這個皇子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定然不一樣了??!

    陛下算盤打的丁當響,突然覺得這個代替蠢貨范林譯,出使和談的小婁不錯,俊才,果然是個俊才。

    于是,大筆一揮,婁俊才喜提禮部員外郎一職,接替范林譯與涼羌和談主使。

    范林譯就地免職,回頭問問涼羌那邊,要不要替突震配個冥婚,既然戲文里唱的他們?nèi)绱讼鄲?,就讓他夫唱夫隨吧!

    皇帝如火如荼的對諸王侯子孫進行逐一考量,將看入眼的列進質(zhì)子名單,然后,等著諸王侯的折子進京與他討價還價。

    咳,咱就說,涼羌這次圍城,真乃助朕之威的東風?

    皇帝高興的連夜召了個妃子侍寢,哪怕他不行了,也不妨礙他高興。

    中書衙門里,當朝的幾位最有權勢的大人,匯坐在一起,個個眼神陰郁,捏著皇帝擬定的人選,一時都不知道該怎樣開場。

    眾人心里只一句話形容:這皇帝是瘋了吧?老糊涂了怎地?他就不怕這一紙圣意下去,各地王侯炸了要起兵?

    腦子叫驢踢了吧!

    便是遠在邊城的凌湙都嗆了一口茶出來,“啥?”那名單里竟然還有武景同。

    對吼,封疆大吏類比王侯,武景同當然有資格得此殊榮。

    靠,咱們這位陛下,真乃神人也!

    永遠在不遺余力的摟錢。

    134.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叔知道他干的事,會……

    因為凌湙的橫插一杠子, 朝議的主題從送嫁公主,到派考察團去涼羌學習冶鐵技藝,以及騎兵陣的訓練方式。

    婁俊才是打心眼里, 想要促成兩族融匯邦交的事情, 他照著凌湙指點的意思, 洋洋灑灑寫了巨厚的一沓奏表,羅列了大徵在兵械上落后涼羌的事實, 以及馬背民族天生適于戰(zhàn)爭的優(yōu)勢, 詳盡描述了取長補短的好處, 然后在奏表里泣淚懇求陛下,及諸位朝中大人,為了兩族百姓永遠免于戰(zhàn)火踐踏, 定要以犧牲小我, 成就大我的偉大精神, 派遣諸王侯子孫親身遠赴涼羌, 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 以壯大我朝國防軍備。

    奏表里,將諸王侯子孫個個夸的天姿聰穎, 稱他們匯集了整個大徵的國脈氣運,是地靈人杰的代表, 去了涼羌后,定能以極快的速度掌握到他們的冶鐵精髓,以及鐵血騎兵的訓練方式,兩族文化交流于大徵而言絕對的利大于弊,是長久發(fā)展并能利惠到后世子孫的一個正確國策,更能使我大徵傳世千秋萬代,造福萬千黎民, 永載史冊。

    這份奏表在寫的時候,就已經(jīng)令人熱血澎湃,便是武大帥看了,都不得不承認,稍微有點野心的帝王,肯定會被里面的提議打動,就是沽名釣譽者,也拒絕不了里面的流芳百世之言。

    自古將相都想求一個永載史冊,何況帝王的千秋萬代?這份誘惑真的很難令人拒絕。

    等從婁俊才嘴里知道,這竟是凌湙指點著寫出來的后,武大帥整個人都處在一種深深的震撼里,奏表里的大局觀,以高于個人情感的真誠建議,完全立于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深沉高度,摒棄私人恩怨的,給人一種這即使是個陽謀,也謀的令人心服口服之意。

    國家大義與私人情感,輕重明碼的擺在了諸朝臣眼前,辭藻未見多華麗,卻字字真心,那份透紙背的希翼,由陛下欽定的侍講學士念出來,鼓鼓響徹整個朝堂,令據(jù)表反對者,都抽不出手中的奏章,無法在這樣的治世國策下,說出諸王侯子孫貴過國運昌隆之言。

    開玩笑,把送質(zhì)子去敵國的一樁羞辱事,生生拔高到了國家發(fā)展上,這種綿延萬世的高帽子一戴,叫人怎么提反對意見?

    諸王侯貴子考察團,這特么名字取的就夠大義,想出此等名目的人,真鬼啊!

    就是對朝事再不上心者,以權謀利方,被這種站于道德制高點的奏表薦言一堵,也一時想不出更好的破局方式,來消弭這場換人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