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書迷正在閱讀:[火影同人] 開在木葉的水蘭花、[歷史同人] 我與政哥同母異父、[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xiàn)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cè)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yè)聯(lián)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
不過。 “我家吃的東西都不便宜的,你要是想要進貨,其實去別的地方會更劃算?!毙煅蘩侠蠈崒嵉恼f道。 是真的不劃算。 平時市場上的大米根據(jù)品種的不同,一般在二到五塊錢一斤,她家的別說雙倍了,翻個三四倍都是綽綽有余的。 尤其像是水果類的更貴,單買根本就不值得,所以一般都只拿來送人,或者包含在農(nóng)家樂門票中。 就比如草莓,市面上十塊到二十塊的都有,但她家的草莓單買要一百多一盒。 但徐雪筠的苦口婆心沒有起半點作用。 誰讓他們只能在她這買呢。 見他們沒有被勸退,反而一個接一個的問起了價格和品種,徐雪筠拿著手機就跑回屋子里:“奶奶,奶奶——有人想買咱家的大米!” 有一堆冤大頭,人傻,錢多,速來! * 劉邦摸了摸鼻子,猜出來了徐雪筠的想法。 但冤大頭就冤大頭吧,誰讓他們只能在這買呢。 抬頭瞧著天幕,他剛才的發(fā)言已經(jīng)被頂上去了,但名字他卻記住了。 劉邦小聲嘀咕:“竟拿乃公湊不起四匹同色之馬調(diào)侃?!?/br> 實在是太促狹,太不給面子了。 尤其是這天幕各朝各代都能看到,真實讓無論熟悉還是不熟悉他的皇帝,都知道他大漢初期的艱難了。 幸好劉邦本就不是多要臉的人,被打趣兩句就被打趣兩句。 眾人皆期待徐雪筠會帶來好消息。 百姓在看到天幕上那可能屬于自己朝代的君王急切的問話,不禁皆感動的落下淚來。 他們就知道,他們的皇帝不是只會貪圖享樂的昏君! 他們自發(fā)的下跪祈禱,祈禱天幕能夠大發(fā)慈悲,將神種分發(fā)到他們的世界。 朱元璋心里沒底:“這神種不會一株便要上萬金吧。” 現(xiàn)在正值建國之初,他口袋里不是掏不出來錢,但養(yǎng)兵,獎勵墾荒,興修水利,處處要錢。 神種雖好,他卻也不能耗盡全國之力供養(yǎng),那反倒本末倒置,有礙國家運轉(zhuǎn)。 劉徹也和他一樣嘀咕,原因自然只有一個,那就是沒錢。 劉徹要比朱元璋好一些,可他已經(jīng)開始準備攻打匈奴,揚大漢風威,所以銀子已經(jīng)確定了用途。 可神種...... 因為徐雪筠的再三強調(diào),所以眾人無不擔心神種價格會格外高昂。 劉邦也召來了蕭何,詢問國庫中銀兩幾何。 蕭何也很無奈。 畢竟從劉邦這個讓人生笑的名字就能看出,大漢初期,整個國家都是一窮二白的狀態(tài),正需要休養(yǎng)生息。 他只能頂著劉邦期待的視線,硬著頭皮報出來了一個數(shù)字。 若當真價值千金,那他們是真的沒錢買,只能想辦法湊幾株,自己慢慢培育做種。 慢是慢了些,但十年二十年之后,也能夠漸漸推廣開來。 徐雪筠樓上樓下的找了一圈才終于在陽臺找到正在邊聽電臺邊織毛衣的老人。 “奶奶,有人要買東西?!?/br> 徐雪筠抽了個椅子坐過去,把手機遞給她看:“好像還要買挺多呢。” 奶奶連手機都沒接過來呢,就已經(jīng)笑呵呵夸起來了:“歐呦,我們乖囡這么厲害啊,真是幫嗯奶大忙了?!?/br> 奶奶是上海人,和爺爺是當時第一批下海經(jīng)商的人,所以現(xiàn)在即使已經(jīng)搬到中原許多年,卻還是帶著些滬話腔調(diào)。 徐雪筠小的時候遇到過不出力的保姆,父母發(fā)現(xiàn)后就一直把她帶在身邊,忙的時候就讓爺爺奶奶或者大她十幾歲的哥哥照顧,所以她雖然在上海出生,卻并不會說滬話。 但稱呼的不同不影響親人之間的感情:“他們好像要買沒脫殼的小麥。” 現(xiàn)代人說糧食,第一時間想的幾乎都是大米和小麥,土豆,地瓜,玉米之類的更多的是作為配菜食用。 奶奶扶了扶老花鏡,認認真真的瞧了起來。 她雖然身體不太行了,但一點也不落伍,是個新潮的老太太,也偶爾看過自家企業(yè)的微博和視頻號,所以不需要徐雪筠對她多解釋什么。 她瞧了瞧,心里有了點猜測。 “沒事,我們的手續(xù)都是全的,等會我讓小王給你打個電話,庫存的事情你問他就好了?!?/br> 她覺得直播間內(nèi)的人,多半是認出來乖囡和這個農(nóng)家樂的人。 是與不是,都沒什么危險的,剛好幫她哄孩子了。 人老了,就怕靜,奶奶可想讓孫女在家多待會,孩子虧點錢又怕什么的,總比出去創(chuàng)業(yè)好。 徐雪筠用來直播的手機不是自己的常用機,所以在對直播間解釋自己得去問一下庫存和上架的事情后,就把手機放到奶奶這里,讓她幫忙直播一下。 奶奶也沒特別干什么,就繼續(xù)織著毛衣聽著電臺。 電臺內(nèi)傳來了溫潤的男聲。 “上回我們說完了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那這一回我們就要說商鞅變法的結(jié)果了?!?/br> 正盯著奶奶用來編織毛衣的毛線沉思默想的眾人猛的一驚。 這天幕,竟能給他們透漏未來之事嗎?! 秦朝。 “是商君!”君臣都紛紛露出意外的神色,沒想到竟然能夠從天幕中聽到熟悉的名字。 商鞅原名公孫鞅,因是衛(wèi)國國君的后裔,所以又稱衛(wèi)鞅,因為曾在河西之戰(zhàn)中立功,獲封于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所以才被世人喚為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