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書迷正在閱讀:[火影同人] 開在木葉的水蘭花、[歷史同人] 我與政哥同母異父、[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yè)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
剛好,飯做好了,徐雪筠就踩著拖鞋回去吃飯。 本來今天說要帶他們去射擊館的,但是因為玩水上漂流回來換衣服耽誤了,徐雪筠就預約了明天的。 “劉姨,藕粉做好了嗎?”是上次摘豆角的時候,順便摘的藕,劉姨很會做這種老式甜點,所以大包大攬了。 徐雪筠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還見她在曬藕粉塊,今天中午太陽大,晚上應該差不多曬干了。 劉姨一聽她這話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扭頭去院子外取了一畚箕的藕粉回來。 已經不是徐雪筠早上看到的大藕粉塊了,是把稍微干了一些的大藕粉塊切成片狀的小藕粉片。 “晚上喝一碗也不錯,對皮膚好。”劉姨總是堅持著沒有根據的護膚理念,反正吃紅棗喝紅糖在她眼里都是對皮膚好的選擇。 徐雪筠也沒反駁她,只眼巴巴的瞅著她手中的用來曬東西的畚箕。 她要是和劉姨說,她想往藕粉里面摻抹茶粉,再用熱牛奶沖,然后再往里邊加幾個水果湯圓......會不會挨打? 劉姨!時代變了! 第56章 挨打是不會挨打的,劉姨只會嘟囔兩句,但她其實善于滿足徐雪筠一切的奇思妙想。 朱棣含笑看著她,覺得這當真是個家庭幸福的姑娘。 其實他的家庭除了‘極個別人’以外也是很幸福的,只是并不像是徐姑娘的家庭一樣溫馨,反而是另外一種粗獷的相處方式——哪怕是他娘也不會無條件的滿足他的一切,更別說他手有蒲扇大的爹了。 朱棣甚至出生的時候連個名字都沒有,因為他出生時,朱元璋正在與陳友諒進行激烈的戰(zhàn)斗,軍情告急,朱元璋都來不及看一眼剛出生的朱棣,就著急的趕到前線指揮打仗去了。 直到朱棣七歲的時候,也就是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稱帝前夕,才想起他的兒子們好多都還沒有名字,朱棣這才有了名字。 不過朱標是不一樣的,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時就立朱標為世子了,半點也沒忘記他,而且在確定朱標為世子前,朱元璋經常打敗仗,確定之后便接連大捷,朱元璋曾經說過一句話‘開國大明,吾兒應占半功也’,似乎便和此有關系。 朱棣現在還沒看自己朝代的史書,不過他單從他爹的反應上也能看出來,不多好,但是也不能墊底,起碼沒墊宋朝的底。 他爹暈是因為看到了他大哥和娘相繼去世,朱棣在這個時候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其實和他沒什么關系。 朱棣其實也挺看的開,反正他小的時候也沒想著要他大哥的皇位,現在既然得了,就好好做,起碼等到百年后去地下還能讓他爹和他哥打輕一點。 朝代的滅亡——就像是朱元璋先前覺得的一樣,朱棣也認為這不是自己能夠左右的事情。 殊不知,不少歷史學家可認為明朝滅亡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他這個許久以前的老祖宗所做的決策,比如在歷史上一直爭吵不休,即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jiān)鄭和以及打破了宦官干政的祖制。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時親率步騎混合隊伍,曾五次出擊漠北,消滅元朝的殘余‘北元’政權,也是自漢唐之后,第一次讓華夏軍旗在長城外草原重新飄揚起來,可在他去世之后,蒙古軍反而一再進犯關內。 ‘土木堡之變’。 效仿他率軍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蒙軍俘虜。 此役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明朝從盛到衰的轉折點,在北方更是完全以消極防御為主,甚至為此花費百年時間,用磚石修筑起兩千年以來最堅固的長城。 不過這也給中國留下了宏偉巍峨的明長城。 現代人印象中所爬的長城其實大多都是明長城,因為朝代靠后,所以不僅所用的是磚石,而不是土,保存的也十分完整。 也不知道陪伴他走過風風雨雨的妻子會在來年去世。 因為現在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朱棣的心情還挺放松的:“明天要去的射擊館是什么樣子的?” 徐雪筠正攪拌著用熱水沖開又加了淡奶油的藕粉,聞言思索了一下:“我就去過這一家,讓我比較著說我肯定說不出來,不過我覺得這一家挺不錯的,教練也很耐心,衛(wèi)生合格,防護措施做的也不錯?!?/br> 劉邦和呂雉正嘗著紅薯燜子,覺得這簡單的做法卻也是一道不錯的美味,聞言扭過頭來:“什么射擊館?” 徐雪筠這才想起來自己忘記告訴他們了,于是連忙把明天的安排說了一下:“那個射擊館旁邊還有健身房,我有朋友在那里,你們有要辦健身卡的嗎?可以打六折?!?/br> 徐雪筠可以說是很熱心了,畢竟只是多說上一嘴的事情,就像她朋友也會時不時的給她農家樂宣傳一下。 “健身啊......”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專門的健身這兩個名詞,而是一般被稱為練功,但他們有強身健體這個詞語啊,所以轉換一下就能知道徐雪筠在說什么,這也是他們一直覺得有趣的事情,后世雖然和他們所在的朝代看起來天翻地覆,但若追溯起來就會發(fā)現其實萬物都有根源。 劉邦的軍事能力其實在歷代中并不算十分突出,前比不過白起王翦,后比不過衛(wèi)青霍去病,同時代也比不過韓信。 比起他的文化素養(yǎng)和軍事能力,更突出的其實在于他的識人之明,并且他會學習,也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集思廣益,賞罰分明,頗有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