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書迷正在閱讀:[火影同人] 開在木葉的水蘭花、[歷史同人] 我與政哥同母異父、[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xiàn)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cè)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yè)聯(lián)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
劉徹裝的很意外:“沒想到在這兒碰見你了,這是在干什么呢?” 想不到吧——他攢著錢買門票了! 司馬相如深深嘆了口氣。 這一看就是書法家和繪畫家的匯合,剛才在天幕上吵嚷的他可全都盡收在眼底,就算其中的許多人他也不認識,但這次的主題一看就和他們陛下完全不符合啊。 完全不顧劉徹的書法造詣其實在皇帝中已經(jīng)很高了,只恨恨的想著,怎地不讓他上去交流一下。 陛下,融不進去的圈子不要硬融?。?/br> 第79章 但司馬相如的想法劉徹是聽不到的,就算聽到了也不會在意。 誰理他。 比起劉徹這裝出來的驚喜,徐雪筠是真的驚喜,歡呼著跑過去:“徹哥,你怎么來了?!?/br> 然后又轉(zhuǎn)口說道:“你怎么悄悄的給我塞了一個玉佩呀——我當(dāng)時嚇了一大跳?!?/br> 還以為見鬼了。 劉徹雙手插著口袋:“不是說了要給你補見面禮嗎?” 一枚玉佩而已。 接著垂眸看向徐雪筠:“你們這是在做什么?” 雖然該知道的他都知道,但必要的流程還是要走一下的,以免之后說漏嘴。 徐雪筠沒有隱瞞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回答了他的問題,劉徹一拍手:“這不巧了嗎——我最近也在練習(xí)書法,不如一起啊。” 徐雪筠看向王羲之幾人,幾人哪有不同意的,于是原本的四人小隊又添加了一個人,變成了五人研討團。 徐雪筠還慶幸,慶幸自己今天開的是六個座的車,不然就得讓徹哥打車回去了。 回到農(nóng)家樂之后,一聽徐雪筠要請他們用膳,王羲之便迫不及待的問道:“可有什么新奇的水果?” 他平日里沒什么特別大的愛好,就喜歡吃點美食,喝點小酒,現(xiàn)已知天幕不讓他們在徐姑娘面前喝酒,那就只能吃點美食了,用膳徐姑娘肯定會好好的招待他們,但王羲之卻還想再嘗一點在他的朝代吃不到的水果。 李世民笑道:“不愧是晚年去種果樹的王羲之?!?/br> 什么時候都忘不了吃。 李世民對王羲之的好感很高,因為他的老師是虞世南,虞世南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智永和尚的徒弟,李世民還曾高價收購?fù)豸酥淖髌罚踔磷屓俗珜懥恕锻豸酥畟鳌罚豸酥摹畷ァ闶窃诹耗贤跻约八耐苿酉碌梅獾?,所以對王羲之的一切都非常了解,無論是他的書法,他的愛好又或者是他的性格。 《晉書王羲之傳》中寫到‘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也就是說王羲之小的時候還比較靦腆,長大之后‘辯贍,以骨鯁稱’。 這是個比較委婉的說法,說他比較擅長辯論,骨鯁是剛直的意思,也就是說他非常擅長剛直的和人辯論。 如果用不太委婉比較接地氣的說法,那就是他非常擅長和人吵架。 這是房玄齡寫的,但李世民卻贊同的不能再贊同了。 董其昌也不覺得意外,因為有人統(tǒng)計過,從東晉到北宋中的這段時間,單個作者的書帖中涉及到美食最多的,便是王羲之,他的《奉橘帖》共十二字,只是寫給友人的,‘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卻因其書法實在是太過出彩,被保存了下來。 ‘?dāng)y子cao之由無錫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 這就是在說他自己在歸隱之后,建書樓,種果樹,教學(xué)生的一個場景。 《十七帖》中的《胡桃帖》也提到了他種果樹的事情。 ‘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為致子,當(dāng)種之。此種彼胡桃皆生也。吾篤喜種果,今在田里,唯以此為事,故遠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所以對于性情直白不會掩飾的王羲之來說,能夠提出來這樣的要求,觀看天幕的人都沒什么意外。 甚至還很羨慕,只想著什么時候能讓王羲之也來嘗嘗他們種的果樹,他們種的果子味道也很不錯的啊。 若是能夠得其夸獎,再像那賣鵝的道士一樣,得一兩幅筆跡...... 這人想著想著就覺得要冒泡了,美滋滋的,抱著手臂在旁邊傻樂。 “水果肯定有,但是新奇的水果?!毙煅尢撔恼埥?,“請問這個新奇的范圍在哪?” 現(xiàn)在世界很多物品都全球化了,水果也是一樣的,只要有錢,天南海北的任何水果都能買得到。 怎么才算新奇,怎么才算是不新奇呢,畢竟他們主要還是農(nóng)家樂,雖然有種果樹以及有大棚果園,但其實種類也并沒有多到將市面上所有的水果都含括在內(nèi)。 殊不知在王羲之看來,只要不是李子杏子之類的水果就已經(jīng)很稀奇了。 “那就請上些味道好的”,王羲之想了下,也不知該怎么和她解釋,他很有自我的意識,懂得提出要求,不過并不是不懂禮貌,“我有一物可與你交換”。 他很有信心:“王羲之的字帖要不要?” 和許多畫家總是在去世后作品才值錢不同,王羲之在活著的時候,他的書法就已經(jīng)名動天下了,即使有許多人認為他在活著的時候沒有書圣的名號,再加上當(dāng)時信息閉塞,許多人只聽過他的名聲,卻沒有見過他的真跡,但依舊不能抹消他在活著的時候已經(jīng)很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