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書迷正在閱讀:[火影同人] 開在木葉的水蘭花、[歷史同人] 我與政哥同母異父、[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xiàn)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yè)聯(lián)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
但一劍刺下去,甚至可以說十劍刺下去,估計敵人也就疼一下,說不定還能咬著牙逃跑。 而人類,就相當于是和老虎一樣的大型動物,所以對待老虎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為什么弓箭不行呢?”徐雪筠又有了新問題。 既然說戰(zhàn)場上用劍不多,并且是因為劍沒有殺傷力,那弓箭戰(zhàn)場上總是要用的吧。 曹丕也騎著馬過來了:“行,怎么不行?!?/br> 但問題是,獵老虎的弓箭知道要有多大嗎,有的甚至比人的身子還大,那都不能說是人用的弓箭了,只能說是提前布置好的陷阱。 而且:“戰(zhàn)場上的弓箭......其實殺傷力也有限?!?/br> 見徐雪筠歪著頭瞧他,等他說下一句,曹丕清了清嗓子,為她解釋。 因為弓箭若是距離近,就比如他們打獵這個距離,面對單一獵物,對方又沒有防備以及護甲,殺傷力還是夠的。 可問題是,人是會躲箭的,也是會穿護甲,拿盾牌防范的,并且打仗的時候因為不分敵我,準頭不高,所以一般是在兩軍開戰(zhàn)之前射箭,這也就代表著距離會遠。 那為什么還要放箭呢。 “能打到就打,打不到就代表他們躲了?!?/br> 而要的就是他們躲,擾亂敵人的陣型。 而且...... 劉徹聳了一下肩膀:“那在敵人來之前,總得干點什么吧?!?/br> 不射箭就光等著嗎? 能射中一個是一個。 “并且我們說的是普通箭矢,還有專門盯著敵人核心人物射的特制箭頭?!?/br> 如果放到現(xiàn)代來說,應該叫不規(guī)則箭頭,這種箭頭一旦進入人體很難被拔出,所以敵人中箭之后,一般都不拔箭,而是把箭砍斷,直接等作戰(zhàn)后處理。 衛(wèi)青笑道:“這就是第二個用處了。” 就像是徐姑娘認為的一樣,他們的醫(yī)療手段的確沒有現(xiàn)代的先進和齊全,所以‘毒’在他們這個時代,也格外的好用。 不怕你這次打仗撐過去了,打完才是要人命的時候。 徐雪筠恍然大悟:“箭上還有毒!” 劉徹咳了一聲:“其實有的時候也不用毒?!?/br> 抹點臟東西得了。 他連忙轉移話題:“而且在圍困戰(zhàn)和守城戰(zhàn)的時候,弓箭是很適合作戰(zhàn)的武器?!?/br> 這也就是為什么明明弓箭手的技藝,風向,甚至當時的天氣都會影響射程和準確性,弓箭也一直都在幾乎每一場戰(zhàn)爭中存在的原因了。 解釋完之后,劉徹又繼續(xù)帶著徐雪筠在獵場中掃蕩,幾人過去,別說野雞野兔野鹿了,連徐雪筠剛才說的老虎見了他們都得跑。 畢竟這配置。 大唐白月光,封無可封的天策上將,唐太宗李世民陛下。 和熊搏斗,以武為號的漢武帝劉徹。 不少武將一生追隨的目標,漢朝的兩大ssr卡之一的衛(wèi)青。 岳飛心生羨慕,恨不得自己擠上天幕去。 曹丕:“......” 所以呢,他就這么赤裸裸的被忽視了是嗎? 然后下一秒,所有觀看天幕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這是......小冠軍侯?! 徐雪筠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小男孩的身份,還在愉快的和他玩滑草地。 沒錯,就是兩個人坐在草坡上往坡下滑的幼稚游戲。 霍去病雖然年齡小,但性格已經(jīng)沖動中帶著靠譜了,見徐雪筠滑了好幾次還要滑,便把她拉了起來:“jiejie,再滑褲子就要磨破了?!?/br> 不少人就對這么一句話開始大夸特夸,看的其他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們怎么從這一句話里看出來機敏,沉穩(wěn),必成大器的。 只能說,這就是追星人的濾鏡吧。 劉徹還帶著徐雪筠看了古代是怎么練兵的,又帶著她吃了一次地道的烤rou。 然后徐雪筠才知道,原來在古代,像這種食物都不是一次性烤好才吃,比如野豬,烤羊,都是邊烤邊片。 劉徹吃飽了,隨手拽了一根草剔牙:“宴會上是全部烤好的?!?/br> 野雞野兔也是全部烤好的。 但像是野豬——這烤透得多久,餓死再吃吧。 劉徹一邊消食一邊發(fā)散思維,覺得幸好沒在皇宮里請他們吃飯。 不然徐雪筠說不定還要說他們這皇宮不正宗,居然用的桌椅,而不是案幾。 他感嘆,自己實在是太了解她的性格了。 還帶她聽了宮廷樂表演,其中七弦琴合奏讓徐雪筠聽的如癡如醉,順便想到了一首七弦琴的曲子《鳳求凰》。 她偷偷向劉徹打探消息:“所以司馬相如真的在發(fā)達之后給卓文君寫了一封‘無億’信嗎?” 劉徹差點被自己的酒灑了一身。 面對這么優(yōu)美和諧且龐大的七弦琴合奏,你竟然就只能想到這點子破事兒嗎? 劉徹只能自己寬慰自己,不是早就知道她愛聽點兒東家長西家家短嘛,正史記不得清楚,野史一記一個準。 不過這事是不是野史他還真不清楚。 “我怎么能知道他們信里面的東西?”他有那么閑嗎,專門讓人去打聽這個。 不過即使知道不真切:“八九不離十吧?!?/br> 最多就是后人搞了點藝術加工而已,畢竟都算是用得上的大臣,品行如何還是比較了解的? 只不過劉徹其實并不明白天下人對于此番凄婉愛情的追捧,他甚至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像這樣的事情已經(jīng)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過千萬次了,竟然還有人被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