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嫁接
書迷正在閱讀:制霸籃壇、【HP同人】也許是萬人迷np、異類(nph)、[甄嬛傳同人] 甄嬛傳甄嬛重生之再入后宮、[甄嬛傳同人] 甄嬛還在談戀愛,姐的目標當太后、生崽后頂A老公回來了、[綜英美] 你有這么高速運轉(zhuǎn)的機械進入哥譚、[綜英美] 義烏燈俠就業(yè)指南、云端之上、我家木門通古代
第三百四十二章 嫁接 許清的假期還沒有結(jié)束,這期間早朝他肯定不會去上的,但司家寺和銀行那邊正值繁忙之時,所以他每天仍會花一上午時間,去處理這兩部之事。 三月的到來,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春耕已經(jīng)開始,無論是旱地作物,還是占城稻推廣,再到青苗款的發(fā)放,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銀行是許清一手創(chuàng)建,司農(nóng)寺在他上任少卿后,也經(jīng)過了大換血,在這兩個部門中,許清有著絕對的權(quán)威。 這兩個部門有許多共同點,都采用了許多后世的管理機制,和朝廷其它部門相比,司農(nóng)寺和銀行是最講究效率的部門,而且各職司的獨立運作能力也是最強的,使得即便許清不在,兩個部門也不至于出現(xiàn)工作凝滯的情形。 這是許清一直致力打造的效果,那就是他只管大的方針,把計劃安排下去后,全由手下獨立去完成。 象春耕的各項工作,其實年前就已經(jīng)做了周密的部署,加上司農(nóng)寺和銀行都在許清掌握之下,兩個部門行動迅速,而且合作無間。 在城西汴河邊,有幾百畝地被劃歸司農(nóng)寺作為試驗田,由研發(fā)司的人日夜在此打理,汴河邊豎立著高大的水車,田間砌起了筆直的灌溉渠道,可以保證試驗田不畏旱澇。 一大早,田間鶯聲喚春曉,從各地選拔進研發(fā)司的人員,踏著薄如炊煙的霧氣,陽光還未升起便在精心護理著田間的幼苗,許清帶著馮雨等人來的試驗田時,薄霧初開,許多稻草人戴著寬大的范陽帽,如同一個個哨兵佇立在田間,平添了許多鄉(xiāng)間野趣。 “少卿大人!少卿大人……” 研發(fā)司的人紛紛上來打招呼,他們當中有些是種田能手,實際cao作經(jīng)驗豐富,有些是對農(nóng)桑感興趣的讀書人,理***底深厚。 許清在入主司農(nóng)寺之初,就致力于挖掘這方面的人才,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容易找,但對農(nóng)桑興趣的讀書人卻是珍稀動物。 許清通過各地的官府,貼出的多次招賢告示,半年過去了,來報名的人倒有不少,但在農(nóng)桑方面確有真才實學(xué)的,到目前也不過招來了十三個人。 這十三個人直接被授予了九品官,別拿九品不當干部,大宋官員俸祿豐厚,九品官的日子同樣可以過得非常滋潤的,而且許清已經(jīng)作出承諾,一但有人作出貢獻,必定越級提拔。 人才難找?。?/br> 許清對這些人個個當成寶貝似的,在他們面前更是盡量的和氣:“各位辛苦了!都免禮,都免禮;各位,咱們研發(fā)司雖然人員最少,但卻是整個司農(nóng)寺的核心所在,本官對你們寄予了無限的厚望,你們要錢要物,本官哪怕掏自己錢袋子,也一力滿足你們的要求,別說你們行不行禮,只要做出了成績,罵本官幾句也無妨??!” 眾人聽了都輕松地笑了起來,但笑歸笑,和許清相處久了,他們都知道許清做事的風(fēng)格,所以也不拖沓,馮雨說道:“少卿大人這邊請,咱們培育的葫蘆和西瓜苗都在這邊。” 今天許清來到試驗田,就是親自來傳授嫁接技術(shù)的,現(xiàn)在萬物萌發(fā)生機,正是最適合嫁接的季節(jié)。 這次嫁接最要是針對一些瓜果進行,象西瓜,將選用葫蘆為砧木進行嫁接,研發(fā)司的人按許清的要求,把前期的工作準備好了。 葫蘆比西瓜早播種幾天,作為砧木的葫蘆已經(jīng)長出的真葉,而作為接穗的西瓜兩片子葉剛好轉(zhuǎn)綠,此時嫁接最為相宜。 其實嫁接技術(shù)并不復(fù)雜,在后世許多普通的農(nóng)民就能自己進行,但對于身邊這些人來說,這項技術(shù)還象神話一般,至今存疑的人不在少數(shù),等許清來到培育瓜苗的田里,所有研發(fā)司的人都圍了上來,神情專注,悄然無聲地等著許清動手。 許清拿過一根削好的小竹簽,一邊動手一邊講解道:“上次有跟大家說過角度的問題,現(xiàn)在就要用到這些知識了,首先,用竹簽從子葉的一則向另一則去掉砧木的生長點,然后將竹簽***砧木的兩片子葉之間,***角度與子葉呈七十五度角,接著用刀切取接穗,接穗的切面呈二十五度角,拔出砧木上的竹簽后,迅速把接穗***砧木的孔內(nèi),各位都看清楚了嗎?” 許清說著又拿過第二株砧木,反復(fù)嫁接給在場的人看:“就這樣,下手要輕,動作盡量快一些,接穗的切面要平整,***的角度要與砧木的孔吻合……” 就那么幾個簡單的步驟,許清cao作了兩遍,把要注意的要點講解清楚后,就讓研發(fā)司的人自己動手實踐。 接下來許清又手把地教這些人嫁接林檎。 林檎其實就是蘋果,蘋果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但蘋果這個名稱要到明朝之后才出現(xiàn),在宋朝一般叫林檎或頻婆、平波等。 各地叫法不一樣,但他確確實實就是蘋果,林檎這個名稱使用最為廣范,它可以解釋為:一種水果,甘甜而香,招來林中之禽,故得名林檎。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世的日語中,蘋果的單詞就是林檎,***的文字源于漢字,這毋庸置疑,而林檎便是其中的代表,在日語中連發(fā)音都沒改變。 許多傳統(tǒng)東西后世在中國已經(jīng)丟失殆盡,找不到根源了,但卻在朝鮮或***留存了下來,甚至連端午節(jié)都成了人家韓國人的節(jié)日,你或許可以說是人家韓國人無恥地搶奪了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但相對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而言,在后世的年輕人中,大多數(shù)人更熱衷于過情人節(jié)和圣誕節(jié)之類的西方節(jié)日,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其實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少卿大人!少卿大人!” 馮雨的話將許清的思緒從十萬八千里外拉了回來,許清灑然一笑道:“接下來我說說嫁接林檎的要領(lǐng)。” 許清將‘林檎’兩個字說得特別重,咬牙切齒一般,讓不明所以的馮雨等人詫異不已。 “林檎嫁接時最好選用海棠作為砧木,至于原因嘛,呃!這樣說吧,這兩樣樹木的生性比較相近,這樣嫁接的成活率會大的多?!?/br> 許清也只能這么說了,“砧木的選擇也有講究,最好是生長一到三年的海棠,這時砧木的生長力最為旺盛,作為接穗的林檎,也要選擇那些生長力比較旺盛的枝條,截取接穗的長度在三到五寸之間,保留三個芽即可?!?/br> 許清邊說邊做,將作為接穗截取下來后,將一頭迅速沾入融化的蠟中:“將接穗上端的截口沾上蠟,是為了防止接穗的水分蒸發(fā)過快,蠟的溫度要掌握好,溫度過高會燙傷接穗,過低會便截口上沾的蠟過厚,容易脫落,薄薄的沾一層最是相宜。 接下來將砧木水平截斷,用刀在砧木截面中央垂直下劈,深約一寸半左右;再用刀將接穗兩側(cè)各消一個一寸半左右的大削面,合下部呈楔形,兩個削面應(yīng)一邊稍厚一邊稍薄,迅速將接穗***砧木劈口,使兩者形成層對齊貼緊,用繩子綁緊?!?/br> 在眾人的注視中,許清把接口綁好后又說道:“因為在黑暗中樹木的傷口愈合得快,所以咱們捆綁前,最好用油布或其它東西將接口處包裹起來。” “少卿大人,為了樹木的傷口在黑暗中容易愈合?”一個叫劉禹方的年輕人好奇地問道,他就十三個讀書人這一。 許清聽了先是一怔,同時大感欣慰,只要這些人學(xué)會思考,就是最大的收獲。 許清含笑說道:“樹木傷口在黑暗中容易愈合,這是我在以前的比對中得出的結(jié)果,至于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劉禹方,我希望有一天你能把具體原因找出來,無論什么東西,咱們必須學(xué)會自己去觀察,自己去尋找原因,不要輕信別人的話,這才是搞研究的態(tài)度。明白了嗎?” “多謝少卿大人教誨!”劉禹方一揖答道。 許清接著說道:“嫁接好后,后期管理也很重要,一要防止蟲害;二要隨時清除砧木上萌出的新芽,否則會嚴重影響接穗成活后的生長; 三要在十天后檢查一回接口,若接穗未成活,可再及時補接;四要注意松綁與解綁,一般接后新梢長到十寸時,就應(yīng)及時松綁,避免生成縊痕和風(fēng)折……” 許清前世擺弄過這些東西,所以能夠詳細地把嫁接的注意事項,一一交待清楚,最后許清還示范了一回嫁接葡萄,才讓他們自己分頭動手,自己在一旁隨時指點,看著他們的手法漸漸熟練起來,許清滿心欣然。 嫁接技術(shù)簡單易學(xué),一但能在大宋推廣開來,對提高各種瓜果的產(chǎn)量,以及品種改良,將起來難以想象的作用,但目前連自己這些手下,對這項技術(shù)都還存有疑慮,必須等成果出來后,才談得上大力去推廣,否則別人只當你是在癡人說夢。 對于雜交水稻,許清也讓司農(nóng)寺在研究,其實全是根據(jù)他前世帶來的理論在作初步的研究,對于后世雜交水稻的原理,許清有個大概的了解,前世讀大學(xué)時,看過一些這方面的理論。 雜交水稻是通過不同稻種相互雜交產(chǎn)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對配制雜交種子不利。要進行兩個不同稻種雜交,先要把一個品種的雄蕊進行人工去雄或殺死,然后將另一品種的雄蕊花粉授給去雄的品種,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去雄品種自花授粉的假雜交水稻。 可是,如果用人工方法在數(shù)以萬計的水稻花朵上進行去雄授粉的話,工作量極大,實際并不可能解決生產(chǎn)的大量用種。 因此,要研究培育出一種水稻做母本,這種母本有特殊的個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藥干癟畸形??孔约旱幕ǚ鄄荒苁芫Y(jié)籽。 為了不使母本斷絕后代,要給它找兩個對象,這兩個對象的特點各不相同:第一個對象外表極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發(fā)達的柱頭,用它的花粉授給母本后,生產(chǎn)出來的是女兒。長得和母親一模一樣,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藥干癟畸形、沒有生育能力的母本。 另一個對象外表與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發(fā)達的柱頭,用它的花粉授給母本后,生產(chǎn)出來的是兒子,長得比父、母親都要健壯。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雜交水稻,一個母本和它的兩個對象,人們根據(jù)它們各自不同特點,分別起了三個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兩個對象,一個叫做保持系,另一個叫做恢復(fù)系,簡稱為“三系”。 有了“三系”配套,我們就知道在生產(chǎn)上是怎樣配制雜交水稻的了:生產(chǎn)上要種一塊繁殖田和一塊制種田,繁殖田種植不育系和保持系,當它們都開花的時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風(fēng)力傳送給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ǚ劢Y(jié)實,產(chǎn)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達到繁殖不育系目的。 可以將繁殖來的不育系種子,保留一部分來年繼續(xù)繁殖,另一部分則同恢復(fù)系制種,當制種田的不育系和恢復(fù)系都開花的時后,恢復(fù)系的花粉傳送給不育系,不育系產(chǎn)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種植的雜交稻種。 由于保持系和恢復(fù)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進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結(jié)出的種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復(fù)系的后代。 這些東西說來簡單,但真要在大宋這種條件下研究出來,卻要付出萬般的努力,還要靠幾成的運氣才行。 但不管如何,只要按這套成熟的理論不斷研究下,許清相信遲早會出成果來,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視,象許多制品工藝,便是后世也難達到古人的精度,如今許清就是要指引出一個方向來,再集合有這方面興趣和專長的人,不間斷的研究下去,就算有一天自己不干司農(nóng)寺少卿了,就算朝廷放棄了,許清自己也會私人投資這項研究。 先不說一但成功,對這個農(nóng)業(yè)大國起到多么大的貢獻,哪怕到時自己買稻種,嘿嘿!光這一項也能變成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