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生崽后頂A老公回來了、[綜英美] 你有這么高速運轉(zhuǎn)的機械進入哥譚、[綜英美] 義烏燈俠就業(yè)指南、云端之上、我家木門通古代、[魔道祖師同人] 魔道祖師衍生文——朝暮、[名柯同人] 咸魚真酒の擺爛職涯、[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嬴秦那些事
“哥哥弟弟如此優(yōu)秀,當(dāng)額娘的雖然覺得自己孩子哪里都好,但太后這話,臣妾實在是不敢罔顧事實啊?!?/br> 慧敏三下五除二推出弘晙和弘晴來,太后也沒再說什么。 慧敏幾人一直站著服侍,太后不說讓坐下,幾人都不能坐,竟然生生的站了大半日。 臨走的時候,太后還說喜歡慧敏和蘭嬪,讓兩人繼續(xù)來侍疾。 慧敏一聽,心里漸漸的也明了了。 等回了儲秀宮,慧敏換了衣裳就去看了弘曜,這小子精力旺盛,他正在學(xué)走路呢。 看著慧敏回來了,就跌跌撞撞的往慧敏這里跑。 但他是由夏冬春帶著學(xué)走路的,夏冬春看慧敏回來,讓宮女看著點弘曜,也起身向慧敏跑來。 弘曜看著明明自己動身早,可夏冬春卻從自己身后一溜煙的跑到額娘面前,他呆愣在原地。 像是不明白。 “夏,娘娘?” “額娘?” 慧敏本來還在回夏冬春的話,她問這次侍疾順不順利,慧敏還沒回答。 卻聽到兒子喊自己,一看卻看到他呆呆的站在原地,和夏冬春一對視,慧敏就明白了。 便蹲下來,鼓勵弘曜,“弘曜快來,額娘和夏娘娘在這等著你?!?/br> 弘曜見慧敏和夏冬春都看著自己,又重新開心起來,繼續(xù)跌跌撞撞的往這跑。 宮女和嬤嬤在他身側(cè)和身后小心護著,生怕小主子摔了。 但弘曜一路走的還算穩(wěn)當(dāng),最后安穩(wěn)的撲到了慧敏的懷里。 慧敏抱著兒子,一直緊張不安的心,也稍微踏實了下來。 “好弘曜,你可真厲害?!?/br> 弘曜哈哈的笑,夏冬春也笑。 “看你的小短腿,我?guī)撞骄桶涯愠^去了,嘿嘿?!?/br> 弘曜應(yīng)該聽懂了,鼓著臉看著夏冬春,慧敏見兒子這樣子。 也笑起來,“額娘幫你教訓(xùn)夏娘娘。” 慧敏說罷,也扭頭看向夏冬春。 “聽到了沒有?可不能欺負我們弘曜?!?/br> 夏冬春立刻保證,做發(fā)誓狀。 “夏娘娘發(fā)誓,絕不欺負我們弘曜?!?/br> 這么一逗趣,慧敏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但這事情不能不重視。 太后此舉,意欲何為? 慧敏抱了抱兒子,感受著小孩子柔軟的身軀。 就怕是,沖著弘曜來的。 但是,慧敏身為母親,絕不會讓任何人來傷害自己的兒子,就算是太后,也不行。 如果是沖著自己來的,慧敏也不會讓她得逞。 太后纏綿病榻許久,若一直好不起來,也該壽終正寢…… 慧敏不會主動害人,但人若犯我,我必還之 可若是出手,還要細細思量。 第139章 【陰謀陽謀】 太后病后,嬪妃們都要侍疾,可太后卻以喜歡慧敏和沈眉莊為由,讓兩人每日都來。 富察佩筠本也在此列,但不知怎的,她來了幾天,太后便讓她回去了。 說是六阿哥離了母親便哭鬧不止,太后不忍弘晴如此,萬一傷了身子,便讓蘭嬪回去陪著兒子。 可慧敏和沈眉莊二人的兒子也還小,太后卻絲毫不提。 每日里,都要去太后那里侍疾,在那一站便是大半日,慧敏的身體一向康健,都有些吃不消。 便讓人弄了些補身體的藥膳來,可是這幾日里,慧敏常覺得身體乏累,容易困倦。 侍奉太后,每日勞累的是身,可提著的是心,每一句都要想怎么去回答,每一處都要周到。 用盡了心思,自然勞累。 所以累了這么兩日,慧敏也沒那么在意,可等如意說: “娘娘,您這臉色蒼白,這么些天又都要去侍疾,實在身體吃不消啊,雖然知道您不愿落人口舌,可這身子要緊啊?!?/br> 慧敏聽了如意的話,腦子里快速劃過一道思緒。 臉色蒼白? 慧敏突然攥緊了手,跑到銅鏡前,看著自己的臉。 的確憔悴。 慧敏斂下神色,不對。 身體不對勁,有多久了呢? 慧敏略一皺眉,詢問順心。 “我這情況有多久了?” 順心記得清楚。 “娘娘,您去侍疾了五六日吧,就有些勞累,但也不至于面色蒼白,可最近的兩天卻是……好像是從……” 兩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 “從吃藥膳開始?!?/br> 一下子所有的事情都連了起來,朦朧的面紗被掀開,慧敏的心一下子就清明了。 王太醫(yī)近幾日都不在,被派到外地去給一宗親診治,回來至少也要一個月。 這是自己的心腹太醫(yī),至于其他人,慧敏招如意過來,耳語道 “請李太醫(yī)來,切記不能打草驚蛇。” “讓咱們的線人去,去永壽宮告訴小云子,讓他去安排?!?/br> 如意聽了安排,便退下安排去了。 慧敏等到李太醫(yī)來,已經(jīng)過了好一會兒了。 “娘娘?!?/br> 慧敏提高了聲音,說,“李太醫(yī)?本宮請的宋謙,宋太醫(yī)呢?記得他今日當(dāng)值的?!?/br> 李太醫(yī)看了慧敏一眼,也將聲音提高了些。 “宋太醫(yī)的確是今日當(dāng)值,只不過今日里謹貴人不舒服,張?zhí)t(yī)去過了,又指名要宋太醫(yī)去,加上宋太醫(yī)認為自己資歷淺,不如臣醫(yī)術(shù)精些,便由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