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錦鯉路人甲在線看戲、快穿修羅場:嬌軟萬人迷她沒有心、快穿之花式攻略、快穿:宿主,你真的好渣、抄家流放,醫(yī)妃搬空王府去逃荒、快穿萬人迷:無法抗拒的她、快穿萬人迷:漂亮炮灰總被強制愛、快穿:普通人也會有瑪麗蘇劇本嗎、(瓊瑤綜)我是孩子王、被敵國將軍當成白月光后
老王好奇:“咋著?” “當天晚上我那婆娘就發(fā)動了,可就趕巧了,正好那天我是白日當值,趕緊地去請穩(wěn)婆,有我在家守著,我那婆娘有了主心骨,可不就順順當當生了下來?!?/br> 老王哈哈一笑,“你小子有福,頭一胎就是個男娃,先說這頂門立戶的人有了,不像我家三個丫頭片子?!?/br> “小子有小子的愁,這不是得賣命賺銀子,蓋房娶媳婦,發(fā)愁的在后頭呢—— 咦,怎的這幾日街上行乞的人少了這多,尋摸半天也找不見一個?!?/br> “哈哈哈,找不見好呀,省得昧著良心干活,咱哥倆心里也痛快,走,咱吃包子去,那日貴人賞的錢還沒花完呢?!?/br> “唉,要是天天出門遇貴人就好了?!?/br> “別不知足了,你咋不說天天出門撿錢呢?!?/br> …… 宋府。 最近一直忙碌,今日宋景茂難得休沐,便想著到景辰院子里坐坐,走到景辰院子時,趕巧睿哥兒也在,正站在景辰屋門前不知道正瞧什么。 宋景茂舉步上前,就見弟弟屋門口貼了一張顯眼的大字:除非閣下仙女下凡,凡人止步。 景茂撲哧樂了,朝里面抬抬下巴,問旁邊睿哥兒:“他這是整那出?” 睿哥兒搖搖頭:“聽瑞平說大早上一起來就開始寫字呢?!?/br> 聽睿哥這么一說,景茂更是好奇,不過同睿哥兒一樣,再大的好奇心,也不好意思頂著仙女的名頭進去看個究竟。 無奈搖頭,同睿哥兒一道出了院。 “睿哥兒最近學業(yè)如何?” “還好,大哥?!?/br> “我那邊考進士時做了許多注解筆記,前幾日整理出來了,若你用得著,回頭叫人給送過去。” “那敢情好,多謝大哥?!?/br> “自家兄弟,睿哥兒何需如此見外。” 宋景睿靦腆的撓了撓頭,“大哥,你不能厚此薄彼,把你當年考秀才時的資料也給辰哥兒送一份。” 景茂:“他啊——” 景睿:“???” 景茂嘴角勾起,“光大哥的那一份怎么夠,連同你考秀才時的那一份,還有三叔當年考秀才的那一份,一份也不能少!” 宋景睿嘿嘿笑,“原來大哥也壞著呢?!?/br> 景茂亦笑:“都是為辰哥兒好?!?/br> 宋景睿深表贊同。 一天的時間不知不覺過去,夜里用飯時,宋景茂覺得好像有哪里不太對勁,又說不上哪里不對勁。 等到旁邊小丫鬟用細簽子去挑燈芯,以使火苗更亮些時,他終于明白哪里不對勁了——今日的燈光有些暗沉。 何氏見他盯著油燈瞧,解釋道:“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這蠟燭的價錢是一天一個價,一天更比一天貴。 原來一支蠟燭最貴不過三百文,眼下竟是賣到了一千二百文?!?/br> 宋景茂皺眉:“他們怎么不干脆去搶銀子。” 何氏嘆氣:“誰說不是呢,不過就這還買不著呢,我想著怎么也不能虧了三嬸娘同辰哥兒那邊,今日叫兩個丫頭去外面買,不管多少錢都要。 誰知道兩個丫頭空手而歸,你當是為何?” 宋景茂:“是為何?” 何氏:“就如同當年的蕭樓,也就是現(xiàn)在的范樓……哦,如今變成施樓了。” 說到這兒何氏不由感慨一句:“說也奇怪,這樓可真透著邪性,似乎是落到誰家手里誰倒霉。” 她又嘟囔:“以后可千萬別落到咱們家手里。” 宋景茂接話,“就如同當年蕭樓研究出了什么稀罕菜式,有人便會排隊代買賺取銀錢?” 何氏點頭:“正是如此,后來我又找人去聯(lián)系這些排隊代買中相熟之人,才算弄到了些。 以后不定會更難弄到呢,所以除了老太太同三房,還有睿哥兒讀書不能虧了,其他房都不敢再用?!?/br> 宋景茂點頭:“夫人如此安排甚好,只是這蠟燭怎會短短幾日內漲了如此多的價錢? 莫非這蠟燭也能玩出了花?? 第205章 全城猜猜猜! 時間過得飛快, 轉眼已是五日后,洛京城中的蠟燭已經夸張到兩千四百文一支,這會兒還舍得點蠟燭的人家,那真是名副其實的不怕燒錢。 不怕燒錢不代表有人愿意當冤大頭, 因為這蠟燭的價錢在短短不到十日之內漲得太過離譜, 太過匪夷所思。 可偏這東西又是豪門富戶用慣之物, 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讓人一下子用不上,也是萬分的憋屈。 一時間小小的一支“蠟燭”繼先皇駕崩之后, 成為全京城討論最熱烈的話題。 沒有之一! 秀娘在京中的幾個好姐妹,包括郭家娘子、御史劉夫人、刑部高夫人、孫記香粉鋪的羅掌柜、還有永昌伯府劉老太君那精明的大兒媳薛氏全都感受到了賺錢的機會, 紛紛跑來宋府找秀娘商量合作。 無他,這幾人均知宋家商隊鏢行的貨運能力,想著叫秀娘趕快趁此良機從外地調貨進京城,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 就問這跟天上掉銀子有什么區(qū)別? 京城與外面如此大的差價, 還有什么比倒騰蠟燭更賺錢的買賣?。?! 不止是這幾波人, 就連張璟的夫人鐘氏亦是厚著臉皮前來拜訪。 之前張璟在奪嫡斗爭中搖擺不定的態(tài)度惹了當今圣上的不喜,若非關鍵時刻宋三郎及時點透, 張璟的仕途就算到此為止了。 lt;a href= title=科舉文target=_blankgt;科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