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但無論怎么畫,一個人的眼神都變不了。 照片中的男人擁有一雙白睛眼。 白睛眼也叫粒睛眼,因眼中布滿顆粒得名,長了這種眼睛的人性格大多較為古怪,與親人朋友的緣分較淺,難以得到他們的助力,為人也較為孤獨。 而且他們?nèi)狈ψ孕?,做事猶豫不決,一生的運勢都不會太好,阻礙很多。 不過這種人大多個性和善,也就導致他們即使運勢不好也不會有大的兇險,綜合來看也就是個普通人。 所以透過這雙眼睛,衛(wèi)綿也能看出對方是個什么樣的人,準確率不至于百分之百也得有九成以上。 馮靜和他在一起也不會長久,更不會被騙財,而且按照現(xiàn)代社會的標準看,這個人的顏值絕對算不上高。 那就能解釋為什么兩人的關系會結束于見面那天了,對方長得不合心意唄! 都不用多說,馮靜這個顏狗自己就放棄了。 知道這人沒什么危害衛(wèi)綿也就沒再過問,甚至連對方的名字都不需要知道。 不好的戀愛體驗也是人生的一次經(jīng)歷,或者說是一次財富,畢竟誰的人生也不可能事事圓滿,要是什么都提前知道,也會少了很多樂趣。 當然,如果對方命中帶兇,或者會對馮靜產(chǎn)生比較大的不好影響,她還是會插手的。 比如之前的童曉陽。 聽說那人現(xiàn)在也談了個女朋友,前幾天兩人拉著手,和衛(wèi)綿走了個面對面。 她當時看過那女孩的面相,不是能壓住童曉陽命格的人,兩人在一起注定會慘淡收場,只不過這一切都和衛(wèi)綿無關,她也沒有提醒的必要。 之后的日子馮靜如同和手機談戀愛了一樣,沒事就抱著手機發(fā)信息,偶爾兩人還要打打電話,視頻聊天是幾乎沒有過的,衛(wèi)綿在旁邊看得無語,這樣叫什么談戀愛? 不過馮靜網(wǎng)戀歸網(wǎng)戀,并不耽誤參加最近的幾個補習班,這姑娘腦袋還是清醒著,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衛(wèi)綿沒事就會看幾眼馮靜的面相,確定沒什么大事也就不管了,她最近也挺忙的。 沒錯,衛(wèi)綿最近在忙著找房子。 她既然打算開個會所,那首要的就是找到合適的地方。 接連看了幾個房子,要么就是面積格局不合心意,要么就是地方不理想。 一聽說衛(wèi)綿要開會所,錢麗第一個打來電話。 “大師,您要找地方怎么也不跟我說呢!還找什么呀,我手里就有現(xiàn)成的,離婚時候分過來的一直都閑置著,您直接在那開,房子我送你了!” 衛(wèi)綿怎么可能占人這樣的便宜,立即拒絕,“這可不行!” “哎呀?jīng)]什么不行的,您對我多大恩情可不是用錢能衡量的,何況還有金玉滿堂,我小叔早就想謝謝您呢,可千萬不要和我客氣!” “房子在吉利大廈的八樓,總面積一百二十平,相信大小和格局您都會喜歡的。” 衛(wèi)綿再次推辭,錢麗繼續(xù)盛情相邀。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還是錢小叔一錘定音。 把那個寫字樓賣給衛(wèi)綿不就完了嗎? 錢小叔想著,至于賣個什么價,那就是錢家叔侄倆自己決定的了。 但低太多衛(wèi)綿也不愿意,最終錢麗以低于市場價兩成的價格將寫字樓轉(zhuǎn)手給衛(wèi)綿。 至于衛(wèi)綿占的這兩成便宜,也被她折算成了會所的超級vip,以后錢麗的事可以優(yōu)先看,不需要預約和排隊,順便送了她一塊親手雕刻的轉(zhuǎn)運玉符。 單論這枚玉符的價值就可以抵扣那兩成的差價了。 錢麗還不知道,她只知道玉符是大師給的,那就一定是好東西,拿到的第一時間就貼身收著了。 “再早之前這里是個心理醫(yī)生開的診療室,我和前夫離婚后房子判給了我,那人就退租了,也是等人走了很久我才知道,他倆之間還有過一段。” 那個心理醫(yī)生在這租了好幾年,一分錢都沒掏過。 后來錢麗知道了,打從心里膈應這地方,總是下意識忽略這里,聽說衛(wèi)綿想要找個寫字樓,才想著干脆送人算了。 衛(wèi)綿倒是不介意是不是小三待過的地方,反正房子到了她手里都要重新調(diào)整風水和裝修,跟新的也沒差。 因為之前是心理醫(yī)生的診療室,這里有前臺,有等候區(qū),也有做了隔音的診療室,還有一個更私密的診療室,所以基本格局都不需要改動。 寫字樓不止一部電梯,靠東的電梯上來后,第一眼就能看到這間,掛個招牌后肯定非常顯眼。 另一邊是家律師事務所,面積至少是衛(wèi)綿這邊的兩倍多,兩邊間隔了一個安全通道,而且墻在裝修時特意做過隔音,即使有人在這邊吵鬧,另一邊也聽得不清楚。 當時幫錢麗打離婚官司的就是這家律所的金牌律師。 錢麗和衛(wèi)綿看完房子準備離開時,正巧幾個穿著非常正式的人說說笑笑著從電梯里出來,打頭的是個中年男人。 見到那人,錢麗登時笑了,“韓律師,好久不見??!” 中年男人一見到錢麗先是一愣,不過他很快認出人來,見她現(xiàn)在自信大方,精神狀態(tài)也比以前好得多,跟之前來找他打離婚官司的憔悴女人完全不一樣了,心下很是欣慰。 “錢小姐現(xiàn)在越來越年輕了,要不是你開口先叫我,恐怕在街上碰到我都不敢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