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抗旨不遵中官私訪
書迷正在閱讀:農(nóng)女有毒:邪王寵妻無下限、唐銘、贅妻(女尊)、杠上妖孽九皇叔、最渣不過坑妃、重生之真不挖煤 完結(jié)+番外、重返大隋、大唐風(fēng)華路、俄國教父、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楊璟選擇在徽州停留,并非沒有道理,這里距離臨安不遠(yuǎn)不近,進(jìn)可攻退可守,而且現(xiàn)在反倒該輪到趙昀和賈似道著急了! 徐佛沒能將楊璟帶回去,也是情有可原,畢竟當(dāng)時的情形所迫,可楊璟遲遲沒有入京,輿論發(fā)酵卻越發(fā)嚴(yán)重。 眼下天下皆知楊璟要入京,可他卻留在徽州,看樣子竟然不想再往前走了! 不過大家心里都敞亮,眼下楊璟已經(jīng)成了叛國者,他若以戴罪之身入京,只怕罪名就要坐實,搞得跟投案自首似的,所以楊璟反倒不緊不慢起來。 徽州是個文風(fēng)斐然之地,仿佛空氣之中都充斥著筆墨紙硯的氣味,無論是士子負(fù)笈游學(xué),還是俠客縱橫天下,徽州都是不容錯過的一個地方。 楊璟在徽州停留之后,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徽州,楊璟也從不避諱隱瞞自己的行蹤,反正也不需要再擔(dān)憂自家的安全。 據(jù)說前兩天,隔壁家一條狗被雞骨頭噎死了,這才半天時間,便傳出朝廷的人又想毒害楊璟,結(jié)果楊璟有天神庇佑,卻把隔壁家的狗給毒死了。 也漫說暗殺楊璟之類的了,便是楊璟打個噴嚏,御醫(yī)官都要屁顛屁顛趕過來瞧一眼。 地方官員拜菩薩供佛祖一般小心翼翼,也不敢與楊璟正面接洽,只是暗中為楊璟提供便利,生怕楊璟出了什么事情,又要歸罪到朝廷和官家的頭上。 所以楊璟每到一處,都極受禮遇,在酒樓里坐著,飯還沒吃完,便有人早早把賬給清了,想要游湖,便正好有船家在岸邊等著,還是徽州首屈一指的畫舫! 諸如此類之事,也是不勝枚舉,楊璟優(yōu)哉游哉,與自家女人們在徽州游山玩水罷了。 王道明是希望能夠趁熱打鐵,畢竟輿論這種東西,來得熾烈,去得也快,所謂風(fēng)頭一時無兩,那也只是一時,輿論擁有著強(qiáng)大的力量,但也有著時效太短的劣勢。 楊璟也深知這一點,在后世之時,許多時事或者明星出軌之類的新聞,會瞬間傳遍全網(wǎng),鍵盤俠們?nèi)巳丝谡D筆伐,可過得幾日,要么被另一個熱點所取代,要么很快被人們所淡忘。 在信息時代,這種輿論的新鮮度也不過如此,更何況古代? 所以王道明的擔(dān)憂并非沒有道理,可楊璟卻非常清楚,利用輿論的力量,只是為了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同時也為了保護(hù)自己的安全。 這兩個目的都已經(jīng)達(dá)到,而且這個時代可不同后世,沒有那么多爆炸性的花邊新聞可以取代,楊璟這樁激起百姓義憤之事,足以持續(xù)很長時間的熱度。 而且如今輿論發(fā)酵還處于上升期,頗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楊璟也不需要提早擔(dān)心這個一點。 正如他所考慮的那樣,師父比他更了解皇帝,但他比師父更了解趙昀這個人。 趙昀出身市井,卻登上九五大位,無論如何,都抹滅不了骨子里那股自卑。 而越是自卑的人,當(dāng)他手握重權(quán)之時,就越會去維護(hù)自己的顏面和虛榮。 賈似道和趙昀都知道,楊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討回公道,賈似道也開始怕了,楊璟拖得越久,他們背負(fù)的罵名就越是惡毒! 這一日,趙昀也不知打碎了多少御書房里頭的玉器和瓷瓶,才終于坐不住,下了道圣旨,讓人帶到了徽州來。 不過這次傳旨的卻不再是王念恩,而是大jian宦董宋臣! 丁大全被搞垮,賈似道在安南吃了大虧,差點讓楊璟給推倒,這些事情,董宋臣都是心知肚明的。 他是個懂得隱忍的人,也深知趙昀的脾性,所以在楊璟得勢之時,他當(dāng)起了縮頭龜,如今楊璟站在了趙昀的對立面上,又是賈似道的敵人,他自然是同仇敵愾的。 看到這圣旨之時,他早已料到圣旨的內(nèi)容,可當(dāng)他聽了趙昀的口諭之后,心頭卻難免不舒服。 他也是個精靈之人,馬不停蹄便趕到了徽州,到了城門口,便打起旗號儀仗,大張旗鼓地入了城。 這才半天時間,消息就傳遍全城,說是皇帝陛下派人來傳旨,要宣召楊璟入京,重審叛國一案! 百姓們轟動起來,仿佛已經(jīng)取得了勝利,處處彌散著歡慶,大家都沉浸在歡喜之中,這便等同于他們讓朝廷低頭了! 古時之人畏官思想及其嚴(yán)重,千百年來的封建思想影響之下,連他都自認(rèn)下作,官民有別,尊卑有序,民不與官斗,這已經(jīng)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生存智慧。 可因為楊璟,他們生出了公憤之心,在他們的聲援之下,朝廷竟然松口讓步了,這對于他們而言,就是巨大的勝利! 然而楊璟和王道明卻并未慶幸,因為他們感受到了濃烈的危機(jī)即將來臨! 楊璟也終于知道,他可以改變百姓們一時的想法,卻無法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從這一點上便能夠看出,想要再從這些百姓身上得到更大的幫助,機(jī)會是不太可能的了。 因為朝廷一讓步,他們就仍未是天大的勝利,時代禁錮了他們的思想和眼光以及魄力,他們的胸懷,也就這么一點點大,再過分一點的事情,他們是如何都做不出來了。 許多人都到寓所來恭喜楊璟,然而楊璟卻選擇了閉門不出。 趙昀和朝廷看似讓步,卻僅僅只是以退為進(jìn),案子重審,聽起來像是讓步了,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因為這里頭根本就沒有什么案子,也根本不需要審判,更不需要什么重審! 楊璟需要的并非重審,因為他本來就沒有罪名,神火營的弟兄需要的也不是案子重審,他們需要奪回本該得到的榮耀和尊嚴(yán)! 案子重審,說明這是一樁案子,而且早有定論,說明楊璟本來就是個罪犯,只是迫于無知百姓的聲援,朝廷才進(jìn)行重審,而重審結(jié)果,還不是朝廷這邊做出來的? 一旦楊璟接受圣旨,跟著董宋臣回京,還不一樣是任人拿捏? 到時候先將你關(guān)起來,讓你失去主動權(quán),在拖個一年半載,不斷散布假消息,扭轉(zhuǎn)了民間輿情,再胡亂弄些證據(jù),塞你一個罪名,分分鐘讓你投胎重新做人! 楊璟和弟兄們是清白的,不需要什么重審,楊璟甚至是抱著報仇雪恨的想法北上的,又豈能接受趙昀這么小家子氣的以退為進(jìn)! 人們很快就知道,楊璟閉門謝客,拒絕的不僅僅是他們這些百姓和文人俠客,連圣旨也擋在了外面! 抗旨不遵這樣的事情,對于老百姓們,乃至于官場這些人而言,實在太過罕見,真的是活久了什么都能見的意思了! 楊璟本來就被戴上叛國賊的罪名,如今竟然抗旨不遵,這豈非更加坐實他叛國之罪么! 王道明是反對楊璟抗旨的,因為輿論戰(zhàn)一直由他王道明來主導(dǎo),他深知這些百姓對朝廷對官府怨聲載道,卻不會對皇帝陛下失敬,皇權(quán)神授,這是千百年封建社會的荼毒,已經(jīng)印在這些百姓的心中,如何都無法抹除的。 即便他們幫著楊璟,其實心里也一直認(rèn)為,是賈似道這個jian臣,是朝堂上那些腦滿腸肥的jian臣們,陷害了楊璟,而并非皇帝趙昀的錯。 所以楊璟抗旨,已經(jīng)突破了他們能夠接受的底限,再往下可就真的是造反了! 這也證明了趙昀是個極其聰明之人,只是小小一招以退為進(jìn),便將楊璟逼到了對面去! “這樣下去可不成了…”王道明是輿論戰(zhàn)的主導(dǎo)者,眼看著辛辛苦苦營造的布局就要被破掉,他又如何能夠坐視! 消息傳出之后,王道明便讓人四處散播消息,說是楊璟一路上被無數(shù)次截殺,眾人維護(hù)楊璟,就是維護(hù)僅剩的公道,讓楊璟以戴罪之身入京,所有的努力豈非全都白費了? 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沒有打消百姓的疑慮,但這個說法倒也合情合理,許多人也都陷入了左右搖擺之中。 楊璟能等,董宋臣卻不能等,趙昀和賈似道更加不能等! 這天夜里,董宋臣終于按捺不住,帶著幾名親隨,便來到了楊璟的住處,他也不敢表露身份,更不敢讓禁衛(wèi)清場警戒,只是在門房遞了條子,如同那些登門拜訪的人一樣。 楊璟也知道,暫時的拖延對他來說是有利的,但完全拒絕,不提供對話機(jī)會,卻是堵死了自己的前路,便讓董宋臣進(jìn)門了。 董宋臣仍舊是一副言笑晏晏的模樣,見得楊璟蒙著雙眼,果真如傳聞中那般已經(jīng)失明了,董宋臣也不由心中冷笑。 “楊璟,如今你是戴罪之身,架子怎地還這般大,眼睛可以瞎,心眼可別蒙塵啊…” 董宋臣此話剛出,便渾身一緊,只覺得視野之中出現(xiàn)一點星光,利刃便對準(zhǔn)他的眼睛,刀尖幾乎要貼著他那渾濁的眼球了! “老閹狗,嘴巴不干凈,就廢了你一對招子!” 姒錦也不知從哪里冒出來,一言不合就要挖掉董宋臣的眼珠! 董宋臣身邊可都是高手,雖然不如胡命橋,但為了保證他的安全,也都是宮廷之中的好手,可姒錦發(fā)聲之時,這些高手竟然沒一個能反應(yīng)過來! 他終于能夠體會到賈似道的難處,也終于明白為何賈似道手底下那些人,傷亡為何如此慘重了! 楊璟今次并沒有阻攔姒錦,因為她知道,作為母親,姒錦最能體會楊璟心中的痛楚,從楊錦寧出生至今,都未能親眼看一看女兒的樣子,她又如何忍受這種心疼。 所以她最忌諱別人提到楊璟的眼睛,熟人她都會翻臉,更何況董宋臣這個老狗! “董中官,有甚么正經(jīng)話,說來便是,再亂嚼舌根子,非但眼睛沒了,舌頭只怕都保不住哦?!?/br> 楊璟微微一笑,就如同尋常寒暄一般提醒著,仿佛在他的眼中,董宋臣的命一文不值,殺掉董宋臣,對于他楊璟而言,一點遲疑都不會有一般! 董宋臣當(dāng)即被嚇傻了,顫抖著聲音道:“奴…奴家今日前來,是傳官家口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