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開張
書迷正在閱讀:大唐風華路、俄國教父、重生宋末之山河動、回到三國當黃巾、推棺、末世奶爸在七零[穿書]、大唐農(nóng)圣、刺明、都梁蘭、逍遙初唐
草原上的戰(zhàn)爭思維總是相似的,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他們?nèi)窠员?,馬背上的民族,也沒有城池堡壘,一旦覺得打不過,立即帶著妻兒老小牛羊車馬跑路,千百年來,他們總是這樣不斷的跑來跑去。對于草原部族來說,戰(zhàn)爭的輸贏不是得地或者失地,也不是殺傷多少,而是擄掠了多少。如果他們擄掠的牛馬俘虜?shù)呐佣噙^自己損失的,那么就是一場勝利,如果丟失的牛馬女子多過自己奪取的,那就是一場敗仗。 突利可汗對于跑路是沒有半點心理負擔的,這片漠北的草原,突厥的舊汗庭對他也并沒有太多吸引力,沒什么可叫人戀戀不舍的。反正它就在那里,等達頭和都藍的人馬過來擄掠一番回去后,他再回來就是,都藍或者達頭也不可能賴在這片草原上不走。他只希望自己能夠跑的快一點,避免被都藍和達頭的人馬追上,那樣的話,自己就不得不被迫放棄掉許多牛羊甚至部族人口,那會是很大的損失。 咄吉已經(jīng)走了數(shù)天,這數(shù)天里,另外幾個前往聚齊部眾的兒子陸續(xù)回來,一支支的部族騎兵迅速趕到,他們的部族老少也開始按他的命令向東遷移。派往西面的探馬也陸續(xù)回來,他們帶來了更令人不安的種種消息。形勢越來越緊迫,突利可汗的心情也越來越焦急,往南面隋朝去的使者還沒有消息回來。 據(jù)斥候回報,達頭可汗的西突厥騎兵行動迅速,前鋒已經(jīng)越過了東西突厥的界線金山山脈。一路向東劫掠殺奔而來。南面的都藍也已經(jīng)在全面集結(jié)兵馬,漠南地區(qū)。各部落的騎兵日夜集結(jié)。突厥是草原霸主,馬背上的民族。平時各部落的青壯放牧打獵,可一遇到戰(zhàn)事,部族的首領一聲號角,騎士們便從四方匯聚,自備戰(zhàn)馬弓箭,全民皆兵。突厥雖然早在數(shù)十年前就已經(jīng)建立了一統(tǒng)東西草原的汗國,但突厥汗國的體制,還是部落聯(lián)盟的性質(zhì)。阿史那王族的子弟出任小可汗、設、特勤、吐屯、達干、伯克、梅錄等官職,分堂草原四方各地。劃分大小不同的區(qū)域,分片管理。但另一方面,卻又保留著傳統(tǒng)的部落首領制,大的部族首領授予俟斤的名稱,又稱啜或者箭頭。 突厥人的官職和爵位有時很混亂,但大體上,大可汗相當于中原的皇帝,可賀敦相當于皇后,但對突厥軍政也有很大的干預權(quán)力。葉護相當于皇太子。設,相當于隋朝的親王大總管,特勤相當于國王、郡王,噸屯相當于刺史、達干相當于總管。俟斤則類似于那些歸附的蕃王或者是西南蠻夷羈麼州的刺史。 因而,各部落的首領也是突厥的各級軍事民政長官,每一個部落都是一個軍事實體。他們組織機構(gòu)簡單。自備糧草武器,慣于野戰(zhàn)。機動性強。令箭聚兵,以部落為一個個的軍事單位。以部族為集群,聯(lián)合成軍。平時的部落首長,戰(zhàn)時集結(jié)后也就成了各級軍事單位的軍官。 不論突利還是都藍或者達頭,他們都是奉行的這種傳統(tǒng)慣例,一時間整個東西草原上到處都是奔馳的傳令兵,帶著各自首領們的令箭奔馳。大可汗如今小可汗,小可汗傳令于設,設又傳令于各吐屯、達干、俟斤們,再由他們最終將召集令下達到每一個隸屬的部族。 咄吉特勤一走數(shù)天,了無音訊,也不知道他到了哪里? 烏云低垂,風雪交加,北風嗚咽。 莽莽的荒原漸被白雪覆蓋,那起伏的小山包仿佛一只只白色而臃腫的巨獸在荒原上奔馳。 暮色中的荒原越發(fā)的顯得孤寂與凄涼,空氣也似乎被寒冷凝固,其中充斥著一股嗆鼻的焦臭和濃重的血腥味。 這又是一處剛剛遭遇襲擊和洗劫與屠殺的草原部落營地。 這里沒有了牛馬羊群,沒有了炊煙,也沒有了人聲,只有一座座被摧毀點燃的帳篷,只有尚未熄滅的火光與濃煙,只有那遍地狼籍的尸體。不單是人的尸體,還有馬的尸體、狗的尸體,到處都是折斷了的彎刀和弓箭... 在這塊如地獄般浸滿鮮血的土地上,有的只是一群聞著血腥而來的草原狼,灰色的皮毛,暗綠的眼睛,還有一群同樣聞腥而來的禿鷲,他們在空中盤旋著,難看的光禿禿的脖頸下,銳利的爪子扯開尸體上的袍子,鋒利的如鉤的鳥嘴啄起那不甘的眼球,歡快的享受著這豐盛大餐。 遠遠的山包前,一支騎兵隊伍出現(xiàn),在暮色下,這支隊伍都披著白色的披風,裹著白色的袍子,連胯下的戰(zhàn)馬也披了一層白色,這身裝扮讓他們很好的隱入茫茫的雪地中。騎兵隊伍保持著警戒,在暮色和雪地的掩護下成散兵線慢慢向前移動,漸漸接近這個劫后的營地。 遠處,點點篝火在燃燒,還隱隱傳來嗚嗚的號角聲,還有馬鳴聲人的呼喝聲,那是惡賊們在附近宿營。騎兵小隊在剛剛降臨的夜色中摸進了這個被洗劫一空的部落營地。為了不驚動附近的人馬,他們沒一人出聲,馬身上的那些叮鐺聲的東西早包上了布,連馬蹄子也裹起來了。 為首的一匹雄駿的鐵蹄馬上坐著一名年輕的騎士,白斗篷下,一張堅毅的面孔,很年輕。上身罩袍下是一件輕便卻又堅固的胸甲,腳上一雙重靴,腰間一把略帶弧形的騎兵刀,他銳利的目光警惕的注視著周圍。 “團座,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五個被洗劫的部族了,據(jù)觀察,他們也是粟特人?!币幻麧M臉風霜的騎士在迅速的打探一遍后馬上向為首騎士報告。 郭孝恪看著眼前這片凄慘景象也不由的心頭沉重,既為這些被屠殺的粟特人,也為越來越動蕩的草原局勢。郭孝恪原是騎三營副將王伏寶麾下十一團的都頭。騎術(shù)了得,尤其是馬球還打的好。在去年的懷荒馬球聯(lián)賽中,成為了明星球員。不過打馬球只是他的業(yè)務副業(yè),他真正的身份還是騎兵營的軍官。去年冬,三個騎兵營以及軍官的直屬騎兵團一共十七個騎兵團進行集訓,到了年后,得在京師的易帥指示,騎兵進行了再次調(diào)整,又增添了一些新騎兵,最后達到了二十一個騎兵團的規(guī)模,三團一營。三營一軍,改編成了兩個騎兵軍,外加一個直屬獨-立騎兵營,兩個騎兵軍達到近一萬二千人的規(guī)模,新增了四個騎兵團。在馬球聯(lián)賽中表現(xiàn)最為出色的兩支球隊隊長郭孝恪和王君廓,本就是都頭,因球場上的耀眼表現(xiàn),在軍中擁有極高人氣,加上集訓時也表現(xiàn)出色。在幾次深入草原出任務時都表現(xiàn)很好,最后在騎兵的這次改編中,上升一大步,成為了新擴編的四個團的團長之一。 騎兵再次調(diào)整后。雖然改為了三三制,遠不如步軍五五編制那樣龐大,可基本的團級。卻依然是五百騎一團,一團五都的編制。 易帥不在懷荒。騎兵的過去的三員主將單雄信秦瓊張金稱,秦瓊隨易帥入京后。騎兵主要由單雄信管理,張金稱和王伏寶輔佐。不過實際上,自大寧鎮(zhèn)將李靖為大易特邀為懷荒騎兵總都練使后,騎兵的訓練事宜卻多由李靖負責。而李靖對騎兵的訓練,并不僅僅是在兵營里練習,他更喜歡把騎兵拉出去戰(zhàn)斗,進行實戰(zhàn)的演練,行軍、偵騎、戰(zhàn)斗。一開始,郭孝恪等不少騎兵軍官,都對這位出身關(guān)隴貴族,原來當過縣令,后來在朝中兵部做員外郎的白臉公子沒啥好印象,覺得大帥是被這家伙忽悠了。但真正訓練后,他們很快的就不得不改變了這種想法,這個李靖太他-媽的會折騰了,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烧垓v了那么一段時間,大家最后卻不得不承認,他的訓練方式很有作用,原本騎兵漢胡混雜,成員來自天南海北,可這家伙接管訓練后,卻很短的時間里就讓這些騎兵摒棄了原來的那些隔閡成風,將他們?nèi)嗄蟪蓤F。倒不是李靖能說會道,關(guān)鍵還是一次次的戰(zhàn)斗,讓這些本來之間還抱有成見的騎兵們,不得不迅速成團。不成團,不相信信任,就完不成訓練。而李靖的訓練,那經(jīng)常是實戰(zhàn)訓練,無法相信戰(zhàn)友同袍,結(jié)果會很慘,甚至會付出性命為代價。 郭孝恪現(xiàn)在對李靖是既愛又恨,這個家伙太他-媽-的捉摸不透了。而且也太他媽的膽大了,完全把自己當成了騎兵的統(tǒng)帥,動不動就把騎兵撒出去,將他們趕到草原上去,沒別的,就是跟草原上的胡人干??蛇@種方式還真的很有效,比起在校場上枯燥的訓練,這種危險無比的游戲,卻讓騎兵們迅速的成長起來。 懷荒百里周圍,早就已經(jīng)沒有了一支胡人部落了,不是被懷荒騎兵擊敗俘虜,就是聞風遠遁了。 現(xiàn)在,要想找到一個能夠練手的部落,起碼得跑到百里之外,眼下郭孝恪帶領自己的一個團就已經(jīng)遠出懷荒,深入草原,距離懷荒兩百多里的草原深入了。 五百人的騎兵團,被以隊為單位,分成了十支隊伍,分散開來。 十支隊伍都隔的不遠,相互隔著十到二十里之間,一旦有警也能迅速相互支援??墒且宦愤^來,郭孝恪他們發(fā)現(xiàn)草原上的情況大大不對,突厥人居然相互撕殺起來,或者不能說相互撕殺這個詞,以他這些天看到的情況,似乎是突厥下面的鐵勒部族在對突厥下的粟特人部族進行屠殺。 他們一路上遇到了五個被洗劫屠殺的部族,都是粟特人部族,而屠殺者則都是鐵勒人的部族。 粟特人本是西域地區(qū)著名的商業(yè)民族,突厥西征,控制西域后,也控制了絲綢之路,把持了東西方的商業(yè)貿(mào)易。西域的粟特人臣服西突厥,并且隨著西突厥在西域的不斷擴張而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足跡遍布絲路左右。出于對絲綢之路的共同利益,極擅長商業(yè)貿(mào)易的粟特人和強大的霸主突厥人一起合作,成為了東西貿(mào)易的擔當者。突厥人控制著絲綢之路,而粟特人利用他的特長進行貿(mào)易。雙方共享利益。正是因為這種良好的合作,居于西域的粟特人在突厥汗國內(nèi)地位大增。粟特人也不斷的進入突厥汗國,甚至進入漠北地區(qū)。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粟特人在突厥,甚至在漠北地區(qū)有了許多聚落部族。從一開始的貿(mào)易,到后來的定居,最后有許多粟特人部落甚至已經(jīng)不僅是從事貿(mào)易,他們也開始在突厥草原聚居,甚至是游牧狩獵,開始突厥化。 粟特人與鐵勒人并列,成為突厥汗國內(nèi)重要的組成部份。 不過做為土著的鐵勒人雖然被突厥征服,可卻對于新同伴粟特人向來是沒什么好感的。他們對粟特人的看法,大約和后世近代歐洲人對猶太人的看法一樣,包含著羨慕妒忌恨。這些外來的粟特人,都很會做生意,日子過的比鐵勒人好多了,粟特人在漠北勢力越來越強大時,不免引起鐵勒人的眼紅和仇恨。原來雙方就經(jīng)常會有些摩擦,而這次,草原動蕩。 鐵勒諸部去年在東路接連吃了好幾個大虧。幾個大部族都損失慘重,可他們卻又暫時奈何不了那些該死的家伙。這個時候,大可汗傳下令箭,讓他們召集騎兵。要干一票大的。鐵勒人被告之突利可汗已經(jīng)叛降隋國,因此要求鐵勒人一起先滅了這個內(nèi)jian,然后大家一起南下。打到中原去,搶劫中原的花花世界。錢帛女子。 雖然去年鐵勒人被都藍可汗忽悠著南下,結(jié)果卻毛都沒撈到一根。后來回程時有鐵勒部族想摟草打只兔子補償一下,結(jié)果卻被隋邊界上的一支兵馬打的吐血。之后都藍派使者讓他們準備,說年后可能要出征,又有幾個鐵勒部落想要照往年的老例,先去東部幾個部落打劫一番,搶點牛馬人口什么的,順便也威懾下那些東方人,以免到時出征后這些家伙有什么不該有的念頭。誰知道,這次又撞墻上了,損失更大。 鐵勒諸部簡直被打的莫名其妙,都有些搞不明白到底哪里不對勁了,難道是對長生天的祭祀不夠虔誠? 鐵勒諸部一邊聯(lián)合協(xié)商,要舉辦一次隆重的祭祀儀式,一邊也準備在祭祀后一起商議,如何聯(lián)合起來徹底把那個敢惹怒他們的那群渣渣給滅了。儀式還沒有準備好,都藍可汗的使者又來了,帶著大可汗的令箭,讓他們立即派兵攔截突利。都藍得到情報,突利已經(jīng)聞訊,正要逃跑。而他跑路的方向正是東面,他要從東面去投奔隋國,那個該死的突jian。 得到大可汗的令箭后,漠北諸部鐵勒的大俟斤們馬上應承下來,都藍是大可汗,突利只是小可汗,跟著大可汗打小可汗,雖然是內(nèi)戰(zhàn),但他們可不管什么內(nèi)戰(zhàn)不內(nèi)戰(zhàn)。草原上弱rou強食,內(nèi)戰(zhàn)多了去了。他們根本不介意充當一回打手,總之擊敗突利后,都藍吃rou,他們自然也能喝點湯啃點骨頭,這可比放牧打獵收益更高。 但祭祀的儀式還沒開始,天氣也還寒冷,另外召集部族兵馬也還是要時間的。因此最后,諸部的俟斤們先派出了各自部族的常備騎兵,都是各俟斤們的直屬戰(zhàn)士,數(shù)量不多,三五百,或者百八十個,總之各部將這些騎兵當為先鋒,讓他們立即南下,去攔截突利。 各部的騎士們陸續(xù)南下,也沒有什么聯(lián)合,各自為戰(zhàn)。 南下途中,他們還沒遇上突利,就已經(jīng)開始開張了。 借著攔截突利的名頭,那些鐵勒各部的騎兵們先把向來看不順眼的粟特人當成了獵物目標。他們宣稱粟特人是突利的走狗,然后以此為理由攻擊劫掠一路上的粟特人部落。至于粟特人其實也是突厥屬下的臣民部族,什么大敵當前,應當內(nèi)部團結(jié)對外什么的,鐵勒人不管,也不懂,他們只知道,粟特人都很富有,而且粟特人實力也比鐵勒人弱。以前有突利這個北方小可汗為粟特人撐腰,他們也只能偶爾訛詐粟特人三瓜兩棗,而現(xiàn)在既然突利都成了攻擊目標了,那粟特人自然也就可以順便摟草打兔子,搶他娘了。 郭孝恪他們這支小隊已經(jīng)看到了五個被滅掉的粟特人營地了,與前面四個一樣,這里的粟特人車輪以上高度的男子都被殺了,許多老人也被殺了,但是地上躺著的尸體中很少有青壯婦人和車輪高度以下的孩子。按他對草原部族的了解,部族之間的戰(zhàn)爭,往往就是攻破對方的營地,然后殺掉對方的成年男人,然后把他們的女人和孩子以及牛羊馬匹一起搶走為戰(zhàn)利品。地上那些成年男子的尸體都沒有頭,腦袋都被砍走了。 郭孝恪知道,這也是漠北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腦袋不僅是他們的戰(zhàn)功,分戰(zhàn)利品的依據(jù),同時也將成為他們個人勇武的表現(xiàn)。這些人頭最后會被他們帶回家,保存起來,等將來他們死后,他們的墳前會樹殺人石,石頭的數(shù)目代表他們殺人的數(shù)目。如果保存有殺死敵人的腦袋,則還會立殺人柱,在木柱上插上敵人頭骨,殺人柱比殺人石更加榮耀。 “狗咬狗!”一名騎士不屑的道。 郭孝恪搖頭,“事情沒這么簡單,我感覺這次的事情有些不同尋常。”他輕輕拍了一下手掌,周圍的騎士都應聲圍過來,他放低聲音道,“我感覺事情不太尋常,咱們想辦法抓幾個鐵勒俘虜?!?/br> 騎士們點頭,對于抓鐵勒俘虜他們沒有半點害怕,有的只是興奮,終于又要開張了。(未完待續(xù)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