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有人盯上了武曌
武曌的事情畢竟只是一個小插曲,韓躍進入這個小科場也只是一次由性而發(fā),真正的大事始終還是科舉,這才是能夠影響大唐國力和騰飛的根基。 當午后陽光慢慢變得祥和…… 當科場內最后一個學子緩緩放下了毛筆…… 負責收卷的戰(zhàn)士們鄭重將一張一張考卷拿起,然后小先生們面色嚴肅的走到考棚中央。 “大唐科舉鄉(xiāng)試,至此便算完結,有請守衛(wèi)敲鐘,次第向上傳播!”科場中的兩個小先生同時開口,科場中的所有學子們同時站起。 嗡,嗡嗡! 清脆的鐘聲飄蕩響起,連續(xù)三響,悠揚沁心。 不止某一個科場如此,而是大唐十二個道的科場,大唐三百六十個府的科場,一千六百個縣的科場,幾萬個鎮(zhèn)子的科場,皆如此! 這科舉敲鐘的方式乃是韓躍獨創(chuàng),既是一種科場禮儀,也是一種信息傳播,開考之前由皇宮敲鐘,然后層層傳遞到大唐舉國各地。 現(xiàn)在考試結束了,鐘聲卻又各地科場開始敲響,然后層層傳遞達至長安。 前面曾經(jīng)說過,聲音傳播速度很快,鐘聲以接力棒的方式進行傳播,確實有飛速跨越千山萬水的能力。 即使大唐最遠的一個縣域,最多也只需要三個小時。 三個小時是多久? 擱在古代相當于一個半時辰! 一個半時辰,頂多古人走路二十里。一個半時辰,也許只是幾個儒生相聚煮了一次茶。 韓躍這個敲鐘傳遞方式真的很不錯,遠遠強過了大唐正在采用的飛禽傳書制度。當然鐘聲傳遞只能傳遞一些簡單訊息,不能像飛禽傳書那樣可以把事情說得很清楚。 但是,畢竟也是一種傳遞方式。 快速,直接! 當最遠一地的鐘聲用接力棒形式傳到長安,皇宮里的狀元鐘敲響了最后三聲悠揚之響,大唐皇宮太極殿的頂樓之上,李世民和一眾大臣忽然發(fā)出陣陣歡呼。 古人講究山崩海嘯面不改色,然而皇帝和大臣們這一刻卻不得不喜。 李世民目光炯炯眺望長安,恰好此時夕陽降落未落,滿城炊煙裊裊升起,宛如江南煙雨迷離,皇帝由衷發(fā)出一聲感慨,忽然大笑道:“天下英才,盡入彀中矣!” 這是他第二次發(fā)出如此感慨,前后相隔不到半天時間。 科舉鄉(xiāng)試,終于結束了。 各地科場的士子們魚貫走出考棚,有人面上欣喜,有人面上惶然,有的目光閃閃暢想未來,也有年紀還小的童子痛哭流涕。 哭不是因為傷心,而是因為喜極而泣,這些小童子明顯考的很好,已經(jīng)預見到自己可能會過關。 鄉(xiāng)試過關,那可就是童生了。童生雖然是科舉最低級別的身份,畢竟已經(jīng)算是脫離了平民的范疇。 許多寒門士子不自禁想起家中父母,已經(jīng)婚配者想起苦守寒窯的貧妻,他們心中仿佛有一匹烈馬想要沖出來,然后跨越千山萬水回家告知消息。 但是心情再怎么激動,學子們卻并沒有急著離開。 因為鄉(xiāng)試考完并非完成一切,他們還要等待三日后的鄉(xiāng)試放榜。雖然有些人已經(jīng)預見自己能夠過關,但是不到最后一刻心中總是惶然…… 武曌心情有些低落,神色茫然藏在人群之中,相比周圍學子們不斷談論科舉之事,這位聞名后世的女皇情緒卻差到了極點。 她沒考好,第三題最終沒能寫完。 那兩個小先生雖然刻意討好,但是畢竟不敢明目張膽幫她,武曌覺得自己完蛋了,再想考科舉需要等三年…… 科舉要用三年時間,才能開展新一輪選才。比如這次科舉,從籌備到鄉(xiāng)試需要三個月,然而三個月后開始府試,再三個月開始道試,最后三個月舉行殿試。 從鄉(xiāng)試到最后的殿試足足一年時間,一層一層晉級選拔出天下的精英。再要開啟下一次科舉,至少要隔開兩年時間。 因為人才是有閑的,不可能年年都開科舉,學子們需要一波一波成長,要留給他們讀書學習的時間。 所以這次科舉鄉(xiāng)試不中,武曌至少還要等待三年。 她忽然打了個哆嗦,心里變得恐慌,這三年時間她肯定會過得十分艱苦,因為她不準備去向自己的兩個哥哥低頭。 此處科場的兩個小先生身有重任,一旦鄉(xiāng)試完結立即要開始閱卷工作,并且由于閱卷任務的身份敏感,所以并不敢在考后繼續(xù)找武曌討好。 在這種狀況下,武曌更加顯得惶然。 她茫然站在人群之中,聽著身邊學子們討論著科舉,忽然覺得有一陣涼風吹來,嬌軀忍不住輕輕顫抖兩下。 如今已是深秋之節(jié),很快冬天就要到了。 冬日嚴寒,她缺少吃穿衣物,響起這兩年來所受的苦,武曌下意識再次打了個哆嗦。 這時科場門口有人高喝一聲,聲音滾滾道:“諸位應考學子,還請暫留腳步……” 武曌微微一怔,那些學子們也抬起頭來。 但見負責科場門口那人是個小官,級別類似于大唐各地組織鄉(xiāng)試的鎮(zhèn)長,他垂手立在門口臺階之上,大聲再次又道:“考前吾便說過,趙王有賞賜下,但凡參加科舉鄉(xiāng)試的學子,一律賞賜銅錢一千文,另外提供免費食宿三日,好讓大家靜等放榜之時,來人啊,發(fā)銅錢。” “發(fā)銅錢,真的發(fā)銅錢?”學子們明顯又是一怔,隨即就是一陣強烈的歡呼聲。 武曌同樣怔了一怔,不過她很快就看到有人趕著幾輛諾大牛車,上面裝載著滿滿當當?shù)你~錢,車邊跟隨著幾十個甲胄叮當?shù)膽?zhàn)士,戰(zhàn)士之前卻有兩個文士拿著登記書冊。 這真是要發(fā)賞錢??! 雖然科舉不中,但是韓躍卻想到了寒門子弟外出的艱難,過關者需要向府試進發(fā),落地者需要回歸鄉(xiāng)里,無論是過關還是落地,總之行路投訴都少不了盤纏。 這一千文銅錢,就是韓躍給大家的幫助。 錢可不少,官定一貫,如果按照吊八百的方式換算,其實等于一貫兩百多文。這錢足夠一個書生少年吃用三個月,完全不懼怕凍死餓死在路上。 此處科場足有幾百個學子,然而戰(zhàn)士們發(fā)錢的速度更快,幾輛諾大牛車上的銅錢飛速減少,武曌面色茫然也領到了一千文銅錢。 然后門口那人又是一聲高喝,繼續(xù)道:“再傳趙王之命,厚賜科舉士子,凡今日參加鄉(xiāng)試者,給過冬棉衣一身,行走路引一份,不管到哪里投宿借居,皆可享受科舉士子待遇……” 說到這里微微一停,微笑又道:“不過這個士子待遇只能持續(xù)三月,三月之后落第者自動取消此等待遇。想要享受大唐的供養(yǎng)和尊崇,大家回去好好努力再讀書吧!” 至于過關者他沒有說,因為過關者到時將會有新的待遇賜下。 科場不遠處又有牛車而來,這次裝載的全是嶄新過冬棉衣,有人念著武曌的名字送來一身,棉衣領到手里只覺很是軟和。 “這就是那個人的厚賜么,哪怕落第者也要賜予錢財和衣物,難怪有人說他是活著的圣賢,果然不想讓一個貧寒之子凍死餓死……” 不知為何,武曌心中閃過一個念頭。 由于她是女扮男裝,因此并不敢和周圍神情熱切的士子們過多交流,少女抱著棉衣收好銅錢,然后小心翼翼找了個墻角站著沉思。 她知道自己很可能不會過關,但卻依舊存在一絲奢望,她想在附近找個地方借宿,然后等待三日后鄉(xiāng)試放榜。 “也許,我也能中呢?!?/br> 武曌明媚的眸子閃動幾下,忽然心中生出一種強烈的渴望,喃喃自語道:“只要中了鄉(xiāng)試科舉,就可參加上一級的府試,到時就是科舉秀才的身份了。” 有這個想法的不止武曌一人,許多自知發(fā)揮不好的學子們同樣如此,不止此間科場如此,其實天下科場皆同。 人總是心存渴望。 有了秀才身份,即使再向上考不中道試也無事,秀才已經(jīng)可以做些事情,也會有鎮(zhèn)子官員來請來求。 到時謀個小差事做做,又或者報名去鎮(zhèn)子小學里教書,總之再也不會饑寒交迫,從此人生已有不同。 武曌并不奢望自己能層層過關考中狀元,人活在什么層面就會想什么樣的事情,她現(xiàn)在最想解決的是饑寒交迫衣食無著,她再也不想像此前兩年那樣沿街乞討…… “這位小哥,這位小哥!” 不遠處忽然有人輕聲呼喊,聲音明顯透著一股子小心翼翼。 武曌怔了一怔,最后才發(fā)現(xiàn)對方是在呼喚自己。那人一邊輕輕呼喚,一邊還滿臉友善向她招手。 她下意識抱緊棉衣,然后帶著警惕慢慢過去。 那人見武曌接近,連忙躬身塌腰行了一禮,明明武曌衣衫破爛窮困潦倒,然而這人話語之間竟然帶著一絲說不出的討好。 就仿佛那兩個小先生一般,讓武曌心中不由一動。明明自己是個窮困潦倒的模樣,這人為什么會如此低聲下氣謙恭謙卑? 所謂禮下于人必有所求,但是所求也得看求的人有沒有能力,像自己這種情況明顯不是別人可求的存在,那么這里面明顯就有些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