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在線閱讀 - 第1172章 必爭之地

第1172章 必爭之地

    玉昔帖木兒軍團被殲,江南則重新恢復平靜,兩淮則成為了戰(zhàn)爭的焦點。而同時整個格局也發(fā)生了變化,蒙元在調動侍衛(wèi)親軍南下的同時,趙昺又接到情報,駐扎在漠北的元軍也開始調動,準備南下。眾人皆知漠北不僅是蒙古帝國的發(fā)源地,也是蒙古起家之地,也擁有大量戰(zhàn)斗力強的核心部隊。

    根據情報顯示,駐守漠北的元軍除了親軍前衛(wèi)都指揮使玉硅失部下的阿速軍并其余諸衛(wèi)軍馬,蒙古軍各萬戶,還有哈喇赤軍十九個千戶。以及安西王、汪古部駙馬、赤乞列思駙馬在內的諸王駙馬所部。懂得一點蒙古軍事都能看出,元朝駐扎漠北的軍隊不但數量很多,而且都是元軍中的精銳部隊,其素質遠遠超過駐扎在中原和兩淮地區(qū)的衛(wèi)軍及萬戶軍。

    趙昺明白這些元軍紛紛南調,給自己一直暗中謀劃的進取中原的計劃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不過他以為這同時也是機會。兩國精銳云集于此決戰(zhàn),若是己方勝了,則可北進中原;而蒙元則輸光了老底兒,不僅從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墜落成了二流軍事國家,也沒有在與大宋爭鋒的本錢,只有退出中原才能茍延殘喘。

    但是趙昺也清楚的知道中國歷代王朝的統(tǒng)一,往往都是北方統(tǒng)一南方,而自南向北統(tǒng)一全國卻鮮有成功的,據他所知也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做到了。他還記得明朝君臣在商議北伐方略時,將領們多主張直取大都,而朱元璋卻以為:

    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懸?guī)熒钊?,不能即破,頓于堅城之下,饋餉不繼,援兵四集,進不得戰(zhàn),退無所據,非我利也。吾欲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樞。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后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zhàn)可克。既克其都,走行云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卷而下矣。

    而歷史朱元璋北伐前是以金陵為基礎,西平陳友諒,控制荊襄上游;東滅張士誠,鞏固三吳根本??刂魄G襄,保障了對長江形勢的控制;鞏固三吳,保障了大后方的穩(wěn)固??稍诮洑v了劉福通起義的沖擊后武備不振,它所倚重的統(tǒng)兵將領如盤據山西的擴廓帖木爾、擁兵關中的李思濟、張良弼等卻爭權奪利,各謀保境割據,相互攻伐,不相統(tǒng)一。這也正好給了朱元璋各個擊破和直搗大都的機會。

    趙昺以為當下的形勢與朱元璋北伐時相比,雖然不若其有利,但是大勢上并不差。自己先遣文天祥西征川蜀,即便無法收復全境,可也阻斷了蒙元從川蜀沿江來犯的通路。且江東之戰(zhàn),殲滅了蒙元屯駐河南、山東兩個都萬戶府,占據了淮南之地,在戰(zhàn)略上已經取得主動,是可以借鑒其攻略的。

    當下元朝在失去對江淮以南地域的控制之后,只能依賴河南、山東作為南方藩籬,抵御宋軍北伐。而趙昺以為攻略山東應是重點,其不但是大都的南面屏障,還監(jiān)控著南北水路運輸的大動脈,在南北之間居于樞紐性地位,故宜先取之,以撤其屏蔽。

    元朝一旦失去山東則等于門戶大開,再無天然屏障以御宋軍的進攻。而己方攻占山東后,可以利用大運河的北段,順流長驅。取河南則可保護己方的側翼。至于攻取河南之后,趙昺也以為憑借己方的綜合實力,尚不足以用兵關中,應該暫時在西路處于守勢,阻遏關中元軍之東出。

    趙昺也明白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必爭之地,那里才是真正逐鹿問鼎的競技場。只有中原四通八達的地理條件,才能獲得控御八方的形勢。中原安定,四方才可能安定;若中原紛亂,則四方形勢必致散裂。不經營好中原,則無以問鼎天下;不經營好中原,則無以謀天下之長治久安。

    不過地處天下之中的中原在天下紛亂之時,也會變成四面皆可受敵之地,而四方分崩的離心力可足以撕裂中原形勢,會使中原成為一個動蕩的交匯之地,匯集的洪流可沖毀任何據守中原的努力。但此時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者易,而據中原四戰(zhàn)之地者難。

    所以趙昺借鑒了朱元璋北伐中原的戰(zhàn)略,首先攻占山東,然后向西旋轉攻取河南,進而進軍河北,攻元大都。大都既下,再入山西,以此為跳板進軍關隴、奪巴蜀,統(tǒng)一天下。而不同的是,他現在是四處開花,采用擾亂云南,進軍川蜀以牽制蒙元的兵力,再攻略兩淮使敵無法四處相顧的戰(zhàn)術,讓蒙元方面只能被動的跟著自己的節(jié)奏動,而失去了對戰(zhàn)略主動權的掌控。

    趙昺自然也清楚自己的戰(zhàn)術弊端同樣明顯。首先四處用兵,使得財政壓力很大,使得他無法無限制的增加兵力;而想要少花錢多辦事,四面開花又讓戰(zhàn)線漫長,導致兵力分散,難以實施大包圍、大迂回的戰(zhàn)術,只能謹慎用兵,以腦子彌補體力的不足。

    當下趙昺也正享受作繭自縛的痛苦,先是為了殲滅玉昔帖木兒兵團,在揚州城外凍了了好幾個月,又以身犯險演了出空城計才將其擺平。而此刻明明中原近在眼前,汴梁似乎是唾手可得,卻也不敢妄動,他明白大膽用兵不等于蠻干,憑著自己手里這點兵力奪了城也守不住,還要冒著被圍困的風險。所以饞的抓耳撓腮也不敢去吃,只能在對岸遙望。

    想取得戰(zhàn)場上的勝利,又要解決兵力匱乏的辦法,趙昺知道能用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所謂的‘傷其十指,不若斷其一指’,也就是偉人的‘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的戰(zhàn)術。而當前雙方都在向前線調兵,決戰(zhàn)的戰(zhàn)場就要擺在樞紐之地的徐州。

    徐州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兵家必爭之地,趙昺前世曾看過一個統(tǒng)計,發(fā)生在徐州的戰(zhàn)爭,僅有記載的就多達四百余次。最早的一次,發(fā)生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即彭伯壽征西河;最近的一次,即解放全國的三大戰(zhàn)役之一的淮海戰(zhàn)役。算下來平均每十年左右,徐州這塊地方就要打一回仗。就是在和平年代,徐州也有重兵把守并設立相當高級軍事指揮機關,所以必爭之地是名副其實。

    那么,兵家為何爭徐州?其實還是因為其地理位置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徐州一直是南北交界,處于北京和南京的中心位置,是防衛(wèi)蘇南稅收重鎮(zhèn)的屏障,可以說蘇南的富庶和徐州的屏障作用密不可分。且它扼守在交通要沖,北可控制華北平原,南下可攻打江南,西去可以進中原腹地,東推可有海港作退路。史稱北國鎖鑰,南國重鎮(zhèn)!

    而用徐州人的話說,他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而在南方軍事家眼里,占領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開北方大門之鎖的一把鑰匙;而在北方軍事家眼里,奪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領了向南方進軍的橋頭堡。因而古人才有“彭城之得失,輒關南北之盛衰”之說。

    此地雖屬黃淮平原,但魯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內崗嶺起伏,群山環(huán)抱,勢如仰釜。這些山在冷兵器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徐州城外的河流,加上有時黃河經常改道,流經徐州,有黃河天險據守,同樣也有天然防御作用。

    再有自古徐州就有暢通的水路。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與東面有泗水環(huán)繞,西面有汴水流過。從泗水北上,可通金鄉(xiāng)、曲阜、定陶;從汴水向西,可達開封、洛陽;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陰。這些由徐州可以通達的城市,當時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打仗,特別是打大仗,必須調動軍隊,而且兵貴神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軍事部署。除調兵之外,還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常識。在此條件下,交通條件便成為一個關鍵。如果誰占領了徐州,運兵、運武器、運糧草,就沒有多大困難了。此外陸路也通達四方,歷代都在此設有驛站,可以快速傳遞消息,調動兵力。

    尤其是南宋時,黃河決口,奪泗而流。元代之后,忽必烈當政整修大運河,泗水納入京杭大運河水系,使得徐州交通樞紐的地位再上一個臺階。其時糧食卻取之長江下游,如這條水上大動脈一旦阻塞,大都便嗷嗷待哺,京師危矣。而徐州便是這條水上大動脈的必經之處,故有“五省通衢”之譽,北上通山東、河北、京畿,南下通浙江。

    此外徐州位于蘇魯豫皖接壤地區(qū),是區(qū)域性中心城市。在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較長時間的繁榮和發(fā)達。因為這里資源豐富,氣候適中,“有地宜糧,有山宜林,有灘宜果,有水宜魚”,有“豐沛收養(yǎng)九州”之說。打仗和駐扎重兵時,糧草不成問題。且徐州歷來人口密度也比較大,兵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