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
書迷正在閱讀:二道販子的崛起、一世唐人、江山、傭兵天下、崛起之第三帝國、雙鷹旗下、浴血抗戰(zhàn)、三生桃花源、遠(yuǎn)東帝國、賢知千里
“是甘輝么?” 鄭森看到了站在蕭拱辰左側(cè)的甘輝,臉上露出些許驚訝之色。他隱約記得,自己上次醒來時并不曾看到過甘輝,卻不知他幾時回來的。 “藩主!” 甘輝上前跪在床側(cè),他有千言萬語要和藩主說,卻哽咽著一句也說不出口。此刻甘輝心中更多的是對藩主的愧疚之情,原因是他在脫困之后沒有選擇回到金廈,而是留在了太平軍。不管齊王待他如何恩重,這一做法總是會讓人詬病,從前甘輝可以用為南都陣亡將士復(fù)仇安慰自己留在太平軍沒錯,但真當(dāng)他踏進(jìn)鄭軍營中,見到久臥病床的舊主時,這心中總難免生出波濤。 甘輝的到來卻讓鄭森蒼白的面目多了一絲笑容,望著這位昔日的得力大將,他吃力的動了動手指,示意甘輝靠得近些。然后輕聲說道:“你能回來,很好?!?/br> “是,藩主,末將回來了?!?/br> 甘輝淚水落下,一年前的藩主領(lǐng)軍北上時是何等的英姿勃發(fā),現(xiàn)在的藩主卻是個重病將死之人,這讓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br> 鄭森的笑容越發(fā)明顯,但聲音卻越發(fā)微弱。他剛剛蘇醒,精力實在不濟(jì),彼時早已感到吃力。黃昭見狀輕輕扯了扯鄭襲,示意襲公子上前勸藩主不要太傷神。鄭襲剛要開口,卻聽大兄突然問道:“父親可有來信?” 鄭襲搖了搖頭:“父親并無來信。” 鄭森有些失落,又問:“二弟呢?” 鄭襲依舊搖頭,父親和二兄都被韃子軟禁在北.京,若是來信,自是一起來,哪會單獨來。 鄭森嘆了一口氣,視線環(huán)顧眾將,道:“永華何在?” “永華在!” 和劉國軒等人一起趕來的陳永華當(dāng)即上前答應(yīng)一聲。 鄭森問他:“鄭泰到底有沒有執(zhí)行我的軍令?” 陳永華遲疑在那,鄭森見狀,臉色不由冷了下來:“他還是不肯聽令,看來,他是不將我這藩主放在眼里了?!?/br> “藩主息怒!建平侯也是有苦衷的。” 身為世子的老師,陳永華出于師生之情及維護(hù)金廈軍政角度出發(fā),其實是不同意藩主殺子的。他想為世子,為建平侯鄭泰解釋,可鄭森卻不給他說話的機(jī)會,憤聲道:“他有什么苦衷,他不過是想自己做主而矣!還有董嫻,要不是她教子無方,怎會讓逆子做出這等丑事來!” 藩主此言很是嚴(yán)重,又是剛剛蘇醒,陳永華不敢爭辨。甘輝卻突然為世子求情道:“藩主,世子年輕無知,不諳世事,未曾經(jīng)歷闖蕩磨煉,自然難拒誘惑難辨是非;夫人孤身經(jīng)營后方,終日cao勞,雖然事無巨細(xì),也難免有疏漏。世子有悖人倫不假,但藩主以此要殺世子卻是太過苛刻,末將以為還是給世子一個機(jī)會?!?/br> 甘輝所言自是得到了陳永華附和,鄭森繃著臉在那,并不理會甘輝,只對陳永華道:“你是世子的老師,有師生情誼在,自是不愿我殺世子,這也是人倫所在,倒也怪不得你?!?/br> “永華只想為世子向藩主求一個機(jī)會,若藩主能允,永華自會請教徒無方之罪?!?/br> 陳永華也是鐵了心要保世子,他是世子老師,軍中現(xiàn)在都主張擁戴襲公子,這自然與他主張不符。他不敢告訴藩主的是,數(shù)天前,他秘密給世子送去了一封信,信中要世子先發(fā)制人。陳永華也是逼不得已才這么做,若是藩主不流遺言要襲公子繼位,他自是還能等待??蛇z書一留,這件事就沒有任何挽回余地了。黃昭等人這些日子來可是連襲公子護(hù)理軍政事務(wù),討伐世子的檄文都弄出來了,他再不有所動作,也枉為人師了。 陳永華的求情沒有讓鄭森的心軟,鄭森變色道:“這么說你要違抗軍令了?” “永華不敢!” 陳永華將佩劍解下舉過頭頂,泣聲道:“永華追隨藩主已經(jīng)十二年,從未有過這等想法和膽量,更不敢對藩主有絲毫不忠。永華只是想以自己的腦袋換取夫人和世子的性命,還望藩主成全!” 鄭森一怔,搖了搖頭道:“我對經(jīng)兒寄予厚望,叫你做他的老師,指望你教導(dǎo)經(jīng)兒好好做人,將他培養(yǎng)成我鄭家的可造之材。可經(jīng)兒所為實在太讓我失望,原本,我是準(zhǔn)備原諒他的,可這逆子卻斷我軍糧,致我兵敗,數(shù)千將士慘死,更使我大軍在此忍饑挨餓!若不殺這逆子,我鄭森如何面對列祖列宗,如何向死去的將士交待!” “藩主,世子畢竟年少?!标愑廊A將佩劍舉得高高的。 “永華,你太讓我失望了!” 鄭森用力咳嗽起來,鄭襲趕緊上前為大兄輕捶背后。黃昭等人則冷冷看著陳永華。甘輝只將頭低在那,內(nèi)心甚是糾結(jié)。 陳永華仍不放棄,他以頭擊地,大聲道:“藩主,世子是你的長子,他已追悔莫及,藩主就給他一個機(jī)會吧!..藩主,你的千秋大業(yè)今后也需要世子來繼承?。 ?/br> 此言令得正在為大兄捶背的鄭襲動作為之一緩,黃昭等人也是眉頭緊皺。 鄭森卻是斬釘截鐵道:“血若臟了我寧愿斷脈放血,后繼無人我正好把金廈還給朝廷!” “若真那樣,還請藩主殺了永華吧!” 陳永華又是一記重磕,鄭森大怒:“你這是要以死逼我!你道本藩不能殺你嗎!來人!” 陳永華的舉動激怒了鄭森,竟是喚來親兵,要將陳永華帶出去砍了。眾將都是嚇了一跳,紛紛跪下為陳永華求情。 鄭森只鐵青著臉,也不看陳永華和諸將。帳內(nèi)氣氛很是緊張,眾人誰也不敢說話,正這時,外面卻有人來報:“稟藩主,齊王信使到!” 齊王信使? 鄭襲、黃昭、陳永華等諸將都是一愣,一雙雙目光都是看向甘輝。甘輝也是困惑,齊王已派自己前來,怎的還要另派使者? “請使者進(jìn)來。” 鄭森掙扎著起身,鄭襲忙扶他坐起。 齊王使者是個千戶軍官,一進(jìn)來就向床上的鄭森行了大禮,然后畢恭畢敬的將一份信遞了上去。鄭襲上前接過,撕開封口,攤開信紙也不敢自己看就遞給了大兄。 鄭森看后,身子頓時為這一顫,整個人就好像石化般在那一動不動。鄭襲嚇壞了,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往那信紙上一掃,也是倒吸一口冷氣,失聲道:“太上皇叫吳三桂殺了?!” “什么?!” 諸將均被這消息驚得目瞪口呆,再見藩主,卻是將那信紙緊緊攥在手中,但鼻子和嘴角卻滲出了一縷血絲,爾后整個人向后仰去。 ............. 永歷朱由榔的死訊讓鄭森再次昏迷。 這一次,他做了一個很長的夢。 夢中,他來到了福州城,在那里,他再一次見到了隆武帝;夢中,他來到了日本九州的平戶藩,在那里,他再一次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夢中,他來到了北.京城,在那里,他見到了當(dāng)初怎么也不肯聽自己勸的父親。 最后,鄭森來到了一座白霧彌漫的山峰。在半山腰上,他見到一個大和尚正在面壁誦經(jīng)。鄭森猶豫片刻,徘徊不前,正要退出去時,那大和尚喊住了他。 “國姓爺,你來了?!?/br> 大和尚依舊背對著鄭森,但卻一語道明了鄭森的身份,這讓鄭森很是吃驚,不知道這大和尚何以識得他。 心中的好奇讓鄭森上前問道:“不知大師是?” 大和尚卻不回答,只指著天盡頭問鄭森:“國姓爺,告訴我,你看見天盡頭有什么?” 鄭森朝天盡頭看去,那里什么都沒有,不由搖搖頭:“大師,我什么都沒看見?!?/br> 大和尚笑了起來,道:“你什么都沒看見,可老衲卻看見了人間滄桑,斗轉(zhuǎn)星移,看見了草木枯榮,萬象變遷。” 鄭森肅然起敬:“大師世外高人,見我所不見,實讓鄭森敬佩。” 大和尚搖了搖頭,道:“你知你為何來到此地?” “我實不知,還望大師賜教。” “因為你要解脫了。” “解脫?”鄭森茫然不解。 “國姓是個英雄,老衲記得,十八年前,你雖還是個學(xué)生,可那時意氣風(fēng)發(fā),可也盲目稚嫩。但你懂得磨去鋒芒,積斂內(nèi)力,懂得博采眾長,為己所用,更為可貴的是無論遭受怎樣的挫折,你一直保持著堅定的意志,咬定青山,毫不放松?!?/br> “大師謬贊了,鄭森有愧?!?/br> “國姓何必謙虛?!贝蠛蜕杏中α似饋恚β暷敲春肋~,令得鄭森敬仰之情更重。 “金陵城下,也許是你英雄氣盛,也許是心慈手軟,致使兵敗南京。那時軍心浮動,岌岌可危,眾人都以為山窮水盡,可你卻說回去整兵,來年再來,這是何等的英雄?老衲當(dāng)年若像你這般,這天下豈會落在韃子手中?!痹捳Z間,大和尚似有神傷。 “時也命也,今日你我一見,也是上天的安排。國姓且隨我老衲一同解脫,這塵世間的事便由他塵世間的人去做吧?!?/br> 大和尚一邊說著,一邊緩緩站起,爾后忽的身形一晃,瞬間就從鄭森面前消失,再看,已是遠(yuǎn)在天盡頭。 “老衲先行一步,國姓隨后跟上便是?!?/br> 見那大和尚如此了得,鄭森真是看得呆了,眼見那大和尚又要遠(yuǎn)去,忙喊道:“還不知大師尊姓大名!” “俗家姓名,過往之事,俱如塵煙,不提也罷。”大和尚面露微笑,轉(zhuǎn)身欲走,卻忽的頓了一下,還是忍不住說了聲:“老衲俗家姓李,國姓還不趕緊跟來?”說完,便從鄭森眼前徹底消失。 “大師且等等我!” 鄭森也不知身子為何不受控制,竟也騰空而起,追向那天盡頭。 大明定武二年九月二十六日,閩親王鄭森薨于福建長樂,享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