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
書迷正在閱讀:二道販子的崛起、一世唐人、江山、傭兵天下、崛起之第三帝國、雙鷹旗下、浴血抗戰(zhàn)、三生桃花源、遠(yuǎn)東帝國、賢知千里
于百恩告別湯效先后,并未馬上離開嘉定,而是慕名去了隔壁華亭縣的西林禪寺。 那西林禪寺在江南十分的有名,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間,初名云間接待院,院內(nèi)有崇恩寶塔,氣勢恢宏,不過元初卻毀于兵焚。后于洪武二十年重建,改名為西林禪寺,并修建西林寶塔,塔高七層,塔勢崢嶸荘嚴(yán),三吳諸塔無出其右者,真正一座江南名剎。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于百恩來江南,主要就是游覽山水名勝,這西林禪寺如此有名,他自不可能過而不入。再者其母剛剛?cè)ナ?,也正好在這名剎之中為其母上幾柱香,企盼其母早登極樂。 到西林禪寺時,日頭還在正午。于百恩從寺中僧人處買了香,又捐了一百文油錢,便在寺中牽扯上香。稍后,便問了知客僧,在寺中隨意游覽起來。 走在石塔叢林之中,聽著鐘聲伴隨而來的僧人客讀聲,不得不說,真乃一處人間仙境。游了半個多時辰,于百恩便想出寺,卻于半道看到一個僧人領(lǐng)著一年輕人匆匆往后寺而去。 那僧人倒也罷了,可那年輕人卻讓于百恩眼前一亮,因為這年輕人生得相貌堂堂,看著就是一表人材。于百恩暗自贊了一聲也不知誰家的好后生,真是人品出眾的很。不過松江之地乃江南首善之地,佛陀信眾很多,有錢人家中基本都設(shè)有香堂,隔三岔五也會來寺中捐上一些香油錢。故于百恩也并未對此事太過留意,只道那年輕人是左近大戶人家的子弟。只是那僧人偶然間卻喚了那年輕人一聲“納蘭兄”,讓于百恩“咯噔”一下,留了心眼,覺得此事甚怪。 讓于百恩覺得奇怪之處便是那“納蘭”二字,因這“納蘭”并非漢姓,而是女真白號之姓。 于百恩讀書甚多,歷練也多,見聞也廣,知道原來關(guān)外有一女真部落叫納蘭部的,后來叫滿州給吞并了,納蘭部的人就都成了滿州人。 所以,那被喚作“納蘭兄”的年輕人,斷然不會是漢人,九成九的乃是滿州人。 如今大明已然光復(fù)江南,滿韃或被屠滅,或喪膽逃往北地,何以卻有滿州納蘭者出現(xiàn)在此地? 這寺中的僧人又如何會和滿州人相熟的? 于百恩認(rèn)為這事不簡單,便偷偷跟著那僧人和年輕人。 寺中有一半是對信徒開放的,爾今這寺中就有不少香客和游客,于百恩又是一身儒衫裝扮,一看就是出來游走的讀書人,所以寺中僧人倒不懷疑他。 跟著那僧人和年輕人到了后寺后,于百恩看到二人進(jìn)了一間廂房。他不便靠近,免得叫那二人發(fā)現(xiàn),于是便裝作走累,在涼亭下歇息。 片刻之后,那叫“納蘭”的年輕人就從房中出來,和那僧人在房前說了幾句話便拱手告辭。那僧人也不相送,自顧自的去了別處。 此時正好另有幾個香客路過,那“納蘭”朝他們看了一眼,倒未注意坐在亭中歇息的于百恩,就是見到了,也只以為是個香客。 “納蘭”走遠(yuǎn)后,于百恩忙急步跟上,然后不動聲色遠(yuǎn)遠(yuǎn)跟在后面?!凹{蘭”在寺外有三兩隨從,還有一輛馬車,于百恩見他們上了馬車后便向嘉定方向馳去。 此人去嘉定做什么? 于百恩越發(fā)困惑,想到嘉定乃好友湯效先的治下,又剛剛發(fā)生教民暴亂,他怕這幾人可能是滿州人的jian細(xì),擔(dān)心會出事,于是便也跟著去了嘉定。 原是以為“納蘭”一行會去嘉定城中,不想他們并沒有進(jìn)城,而是去了城東一座大莊子。在那莊子呆的時間也不長就出來了,緊接著又去了一處教寺。同樣,“納蘭”一行在教寺也沒有停留多長時間就匆匆出來,之后卻是進(jìn)了城,落腳在一間客棧內(nèi)。此后,便再也沒有出來過。 于百恩跟了一路,總想發(fā)現(xiàn)點什么,但卻是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凹{蘭”一行除了姓氏讓人生疑,其他看上去都很正常,并且那“納蘭”的隨從都是松江本地人,并非北地之人。 在客棧外守了半天后,于百恩自嘲一笑,覺得自己或許疑神疑鬼了,滿韃子早叫太平軍攆過了江,怎可能還有膽來松江。難道他們不怕跟南都的那些滿韃一樣,被齊王殿下活坑了不成。 或許,自己聽錯了,那僧人喚的不是什么“納蘭兄”,而是其它吧。 因為之前教民的事害的城中漢人百姓吃了不少苦,又讓湯效先挨上面的訓(xùn),于百恩實在不好意思再去見好友,便雇了輛馬車,叫車夫趕往昆山。 半道,經(jīng)過先前那“納蘭”一行進(jìn)去的莊子外面時,于百恩卻看到有十幾個鄉(xiāng)民趕著幾輛堆滿竹竿的馬車入內(nèi)。竹竿用處很多,松江是水鄉(xiāng),這竹竿用得更多,于百恩沒有懷疑什么。但當(dāng)他再一次看到有幾個教民也趕著堆滿竹竿的馬車經(jīng)過時,卻不禁再次生出莫名的不安情緒來。 這不安,到底緣何而來,于百恩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覺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對。 他讓車夫?qū)ⅠR車停下,給了他些銅錢,叫他到附近去打聽一下,可車夫卻沒打探出什么有用的消息。于百恩想自己親自附近人家詢問,但他是外地人,冒然問當(dāng)?shù)厝?,只怕效果還不及這本地的車夫。 “客官,還去昆山嗎?” 車夫見于百恩不說走,也不說留,在那皺眉想什么,便催促了下。天色快黑了,這要再不抓緊趕去昆山,他明兒個可就趕不回來了。 “走吧?!?/br> 于百恩也是實在想不到什么,只得揮手示意車夫出發(fā)。車輪剛轉(zhuǎn)動,他心卻猛的跳了一下,想到一個駭人的可能——竹竿削尖了不是殺人利器么! ........ 浙江錢塘江畔,難得要一覽錢塘江景的周士相被軍情司的急報壞了心情,他隨手將急報遞給了剛從鎮(zhèn)江趕來的王輔臣,十分不滿的對他道:“松江府那幫官員真以為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不成?人家到處收竹竿,他們就一點警惕性也沒有?要不是軍情司,我看他們被竹竿捅死都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