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外交勝利
三個月不算長,也不算短。 在此期間,牧浩洋忙得不可開交,連回家吃晚飯的機會都很少,也就沒有多少心思關注外面發(fā)生的事情。 到四月初,不但中日關系到了戰(zhàn)爭邊緣,連國際局勢也變得萬分緊張。 雖然中日核查談判已經(jīng)取得一些進展,日本同意開放私營企業(yè),但是在突擊檢查最關鍵的問題,即是否預先告知日本當局的問題上,雙方依然存在巨大分歧。受此影響,第六次核查工作一直沒有展開。 誰都知道,中國與日本的全面戰(zhàn)爭在所難免。 對其他國家來說,這是實現(xiàn)國家利益的大好時機,也就得在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盡快確定自己的立場。 可以說,這也是國際局勢緊張的根源。 最先在外交上表態(tài)的是巴基斯坦、朝鮮與幾個東南亞國家。雖然沒有直接表明支持中國向日本開戰(zhàn),但是到三月底,這些與中國簽訂了同盟條約的國家都開始對日禁運,用實際行動支持了中國。 隨后,美國與加拿大也選擇了立場。 與中國的盟國一樣,美國與加拿大沒有表示支持日本,但是在中國加大禁運力度的時候紛紛提高了對日出口量。 從外交上講,行動就是立場。 四月一日,西方愚人節(jié)這天,在東北亞地區(qū)有著強大影響力的俄羅斯終于表態(tài),公布了第一份禁運名單。 雖然俄羅斯的立場不夠堅定,但是這也足夠了。 當然,俄羅斯不是“學雷鋒”。在此之前,黃瀚林訪問了莫斯科,向俄羅斯總統(tǒng)與總理提出了高達五萬億元的貿易合作項目,主要就是從俄羅斯進口物資,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貿易款項將用硬通貨支付。 在這個時代,所謂的“硬通貨”就是黃金與白銀,而且主要是黃金。 對俄羅斯來說,這絕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要知道,俄羅斯只有一億六千萬人,五萬億元平攤下來,相當于每個俄羅斯人將在未來五年中獲得三萬多元,而俄羅斯在二零三四年的人均收入只有二萬四千美元,大約十一萬人民幣。 事實上,俄羅斯獲得的好處遠不止這一點。 貿易能夠最大限度的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放大作用。保守估計,中俄間五萬億元的貿易合同,至少能在俄羅斯產(chǎn)生二十五萬億元的國民產(chǎn)值,以及大約十萬億元的國民收入,等于確保了俄羅斯在未來五年之內,經(jīng)濟增長率將高達百分之二十以上,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也將超過百分之十。 當然,中國也不僅僅是付出。 貿易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即便黃峙博送去的貿易合同以進口為主,即主要從俄羅斯購買原料等基礎物資,但是也能促進中國的出口產(chǎn)業(yè)。別的不說,百分之七十五的貿易款項將以人民幣支付,而俄羅斯拿到這筆錢之后,必然到中國購買需要的產(chǎn)品,從而給中國企業(yè)帶來發(fā)展機會。 從中國這里拿到了這么多好處,俄羅斯自然要表明立場。 可以說,俄羅斯的外交表態(tài),是日本在外交戰(zhàn)場上的一大失敗。 在黃峙博訪問莫斯科之后,日本首相也緊急飛往莫斯科,開出了同樣的條件,希望以此穩(wěn)住俄羅斯。 可惜的是,日本沒能打動俄羅斯。 原因只有一個:俄羅斯需要進口的產(chǎn)品中,絕大部分能在中國買到,即便部分高技術商品無法在中國購買,也可以從歐盟購買,完全不用依賴日本。 更重要的是,日本手里沒有足夠多的硬通貨。 也就是說,就算日本從俄羅斯進口同樣多的原料,也只能拿日元支付,而日元沒有硬通貨做保證,價值遠低于人民幣。 當然,還得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即戰(zhàn)爭產(chǎn)生的影響。 如果俄羅斯不看好日本,就不會與日本做買賣。說得簡單一點,日本戰(zhàn)敗了,日本首相開出的所有好處都是白條。即便日本沒有在這場戰(zhàn)爭中滅亡,而且兌現(xiàn)了貿易承諾,俄羅斯獲得的日元也是白條。 只要俄羅斯相信中國能在戰(zhàn)爭中取勝,就會把籌碼押在中國這邊。 對于俄羅斯的行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立即發(fā)表抗議,認為俄羅斯的禁運政策,使國際局勢、特別是東北亞的緊張局勢近一步惡化。 問題是,美國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 美國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本來就不密切,二零三四年的雙邊貿易額不到一千億美元,即便算上美洲自由貿易區(qū),也不到兩千億美元,僅占俄羅斯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十二,而俄羅斯與中國在二零三四年的貿易總額高達七千億美元,中國一直是俄羅斯的頭號貿易伙伴,俄羅斯沒有理由看美國的臉色。 真正能夠影響俄羅斯的,只有歐盟。 要知道,歐盟是俄羅斯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二零三四年的貿易額為六千六百億美元。 可惜的是,歐盟并不打算制裁俄羅斯,或者說沒有制裁俄羅斯的動力,因為歐盟需要俄羅斯的資源。在二零三四年的六千六百億貿易額中,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糧食等農產(chǎn)品就高達二千四百億美元,此外還從俄羅斯進口鐵礦石、煤炭、稀土等資源,即歐俄貿易中,以歐盟進口為主。 如此一來,如果歐盟跟隨美國的步伐,遭到貿易制裁的肯定不是俄羅斯。 從某種意義上講,俄羅斯的外交表態(tài),是中國在外交戰(zhàn)場上最為重大的勝利之一。 原因很簡單,在俄羅斯表明立場之后,一些與中俄關系密切的國家也紛紛表態(tài),比如伊朗、委內瑞拉與敘利亞。此外,還對歐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使歐盟沒有在外交政策上完全偏向于日本。 比如,在美國與加拿大宣布加大對日本的出口規(guī)模之后,歐盟并沒有跟進,仍然拒絕向日本出售廢舊電子產(chǎn)品。理由也很簡單:歐盟也沒有稀土資源,而且奧地利等成員國的廢舊資源再利用產(chǎn)業(yè)非常發(fā)達。 事實上,歐盟也一直是廢舊電子產(chǎn)品的純進口地。 可以說,到四月初,外交戰(zhàn)場上的勝負已經(jīng)一目了然了。 正是如此,再也沒人懷疑,中國與日本將爆發(fā)全面戰(zhàn)爭,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國以核問題為由向日本宣戰(zhàn)。 果真如此的話,連美國都無能為力。 要知道,“華盛頓條約”中明確規(guī)定,五個核大國有監(jiān)督其他國家的義務,也有在必要時采取必要行動,阻止其他國家研制、生產(chǎn)、裝備與使用核武器的權利,而且不得干預其他核大國為此采取的必要行動。 也就是說,中國真拿核問題向日本宣戰(zhàn),美國只能保持沉默。 當然,戰(zhàn)爭也不是不可避免。只要日本答應接受全面核查,開放所有機構,讓以中國代表為首的核查小組無障礙進入,至少在道義上,中國就沒有理由對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美國也就有機會行使對日安全保障承諾。 問題是,日本愿意做出如此重大的讓步嗎? 要知道,只要完全妥協(xié),日本就算有心研制核武器,也沒有機會。徹底的核查,肯定能鏟除日本的核基礎。如果日本已經(jīng)在核武器項目上做出了重大努力,核查就能使日本的所有努力付諸東流。 說得嚴重一點,日本只能重頭做起。 那么,中國也就有理由在今后采取同樣的行動,使日本永遠無法獲得核武器。 對日本來說,這與承認三流國家地位沒有區(qū)別。 顯然,日本不可能在核查上做出全面妥協(xié),因為日本核問題的根源就是日本不肯承認現(xiàn)在的國際地位。如果日本甘心呆在三流國家的位置上,就沒有理由秘密研制核武器,也就不會引發(fā)中日對抗。 如此一來,日本就只剩下一條出路了:趕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制造出核武器。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用既成事實來應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使中國放棄通過戰(zhàn)爭手段打擊日本的企圖。 在日本政客眼里,只要有一枚能夠投到中國本土的核彈頭,就能讓中國投鼠忌器,也就能讓中國當局在做出決策的時候有所遲疑,日本也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時間,制造更多的核武器。哪怕只有幾個月,等到中國當局痛下決心的時候,日本已經(jīng)獲得了對中國進行全面戰(zhàn)略報復的能力。 顯然,只要中國國家領導人有點理智,就不會與日本打一場兩敗俱傷的戰(zhàn)爭。 如此一來,日本能否及時制造出核武器成為關鍵中的關鍵。 四月四日,牧浩洋接到了李明陽的電話。 二部已經(jīng)獲得確切情報,日本生產(chǎn)出了足以制造一枚原子彈的核原料,正在進行第一枚原子彈的組裝工作。 只是,日本沒有完成核彈頭的模擬爆炸工作。 按照李明陽的說法,日本的第一枚核彈頭是內爆式原子彈,當量在兩萬噸左右,技術起點非常低,但是為了使可靠性達到實戰(zhàn)要求,日本至少需要完成一次模擬爆炸演算,才能獲得必要的數(shù)據(jù)。 根據(jù)二部對情報進行綜合分析后得出的判斷,日本能在三個月后完善核彈頭。 也就是說,七月初,日本就能獲得一枚具有實戰(zhàn)價值,可靠性不低于百分之八十的原子彈。 發(fā)展到這一步,戰(zhàn)爭已無懸念。 牧浩洋非常清楚,禁運無法在七月之前發(fā)揮決定性作用,因此戰(zhàn)爭最快在六月底、最遲在七月初爆發(fā)。(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