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光速
實驗開始后,最初十分鐘獲得的數(shù)據(jù)與重力場力學公式完全吻合。 陸雯沒有讓科研人員慶祝,因為她注意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反重力場推進系統(tǒng)消耗的電能僅為預計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反重力場推進系統(tǒng)沒有達到最大屏蔽狀態(tài),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與重力場力學公式并沒有完全吻合,而計算機給出的分析結果也一樣,重力場力學公式存在較大的誤差。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深空”號的飛行速度已經(jīng)達到了每秒一千公里。 繼續(xù)實驗,還是推倒重來。 顯然,這不是一次可以推倒重來的實驗。在這六百秒內(nèi),“深空”已經(jīng)飛行了五十萬公里以上,即與地球的距離,差不多相當于兩個月球到地球的距離了,而且速度已經(jīng)突破了第三宇宙速度。要讓這艘宇宙飛船返回地球,顯然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所以還不如繼續(xù)實驗下去。 結果就是,陸雯沒有插手,而是讓科研人員繼續(xù)加大反重力場推進系統(tǒng)的屏蔽狀態(tài)。 接下來十分鐘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人類文明。 二十二點三十二分,各個觀測站測到的“深空”的速度都已超過每秒三千公里,也就是相當于光速的百分之一,而這已經(jīng)是廣義相對論基礎之下,“深空”所能夠達到的最大飛行速度了。問題是,當時“深空”號發(fā)回來的數(shù)據(jù)表明,聚變反應堆輸出的功率只有額定最大功率的百分之二十五。 兩分鐘后,“深空”的速度突破了每秒一萬公里,即光速的三十分之一。此時,聚變反應堆的輸出功率為七百五十兆瓦,即額定最大功率的百分之五十,而這已經(jīng)證明廣義相對論不適用于重力場領域。 三十七分,“深空”的速度達到了每秒三萬公里,即光速的十分之一。 到此,人類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的站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上。要知道,基于廣義相對論的任何物理手段都只能把宇宙飛船加速的光速的十分之一。事實上,如果采用傳統(tǒng)手段,需要耗費的資源絕對超過了人類的極限。比較可靠的辦法,就是用核彈為宇宙飛船加速,即在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內(nèi),用排成直線的核彈頭,依次在被加速的宇宙飛船后方引爆,通過光壓與高速粒子推動宇宙飛船,讓宇宙飛船加速。如果用百萬噸級核彈頭的話,需要以每隔十萬公里安放一棵的方式,一直從地球排到木星的軌道面上,也就是大約一百萬顆,才能夠把一艘質(zhì)量不超過一百公斤的宇宙飛船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如此浩大的工程,肯定是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無法實現(xiàn)的。 顯然,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或者說可以用于重力場,那么“深空”號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憑借一座輸出功率只有七百五十兆瓦的聚變反應堆,在極短的時間之內(nèi),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該實驗已經(jīng)把廣義相對論證偽了。 只是,實驗還沒結束。 觀測到的各項數(shù)據(jù)、以及從“深空”號上發(fā)回來的數(shù)據(jù)表明,“深空”的加速度沒有減小,反而在逐漸提高。 二十二點四十分,“深空”號突然消失了! 幾乎所有觀測站都在同一時間發(fā)來消息,再也沒有觀測到“深空”號,或者說這艘宇宙飛船突然就從太空中消失了。更重要的是,從“深空”號上發(fā)回來的數(shù)據(jù),也在這一刻突然中斷。 在所有科研人員都不知所措的時候,陸雯卻笑了起來,似乎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結果。 “深空”號不是消失了,而是再也無法被人類的現(xiàn)有手段觀察到了。 原因很簡單,“深空”號在二十二點四十分達到了光速,因此觀測站再也無法獲得宇宙飛船反射的電磁信號,正是如此,“深空”號上發(fā)出的無線電波也永遠不可能到達地球,因為這些電磁波,將永遠在“深空”號的后面,而無法擺脫“深空”號,等同于與宇宙飛船一同遠離地球。 當然,后來有了更加先進的觀測手段。 事實上,觀測以反重力場技術推進的、以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有一個非常簡單而且有效的辦法,即觀測宇宙飛船航線上的重力場波動,由此就可以確定宇宙飛船的速度是非達到了光速。 想出這個辦法,而且將其實現(xiàn)的正是陸雯。 僅僅一個月之后,陸雯就與其他科學家,制造出了第一臺“重力場計量儀”,并且使其開始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月后發(fā)生的事情,遠比七月十五日發(fā)生的事情重要。 只是不可否認,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人類終于在直立行走數(shù)百萬年之后,在文明出現(xiàn)數(shù)千年之后,擺脫了蒙昧時代,進入了宇宙時代。 可惜的是,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這一天到底有多么重要。 準確的說,是這一天發(fā)生的事情到底有多么重要。 也許,只有陸雯意識到了。 事實上,牧浩洋也意識到了,因為直覺告訴他,“深空”號實驗所取得的成功,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 當然,重力場力學公式是錯的,或者說不夠完善。 幾天之后,陸雯把一份至關重要的實驗評估報告交到了牧浩洋手里,再由牧浩洋轉(zhuǎn)交給了黃瀚林與杜小蕾。 在這份報告中,陸雯對“深空”號實驗做了全面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深空”號在二十二點四十分達到光速,因此再也無法觀測到,也無法與之聯(lián)系。因為“深空”號只是一艘實驗性質(zhì)的宇宙飛船,沒有減速控制軟件,所以在理論上將一直以光速飛下去(當時,陸雯甚至提到“深空”號將超越光速,因為在其達到光速的時候,聚變反應堆的速度功率還沒有達到一千五百兆瓦,而反應堆的控制系統(tǒng)將使其達到一千五百兆瓦,只是隨后得出的理論證明,突破光速絕對不是達到光速那么簡單的),直到撞上某個天體。 說得直接一點,“深空”號已經(jīng)迷失在浩淼的宇宙里了。 其次,通過反重力場推進技術,把物體加速到光速,并不會破壞物體的內(nèi)部結構,因為“深空”號沒有在加速的過程中解體,如果按照經(jīng)典物理學理論,巨大的加速度所產(chǎn)生的內(nèi)部應力已經(jīng)使其解體了。 當然,陸雯并不知道具體原因。 直到完整的重力場力學公式出現(xiàn)之后,物理學家才知道,反重力場推進系統(tǒng),實際上是讓加速的力作用到基本粒子上,其作用方式與其他任何力都不一樣,因此在加速物體的時候不會對物體產(chǎn)生破壞效果。 當然,這一發(fā)現(xiàn)表明,人類也能被完整的加速到光速。 第三,“深空”號是可以減速的,只是在實驗中沒有這么做,而且減速很簡單,只需要改變重力場的屏蔽方向,就能利用重力場使飛船減速,而且作用過程與加速一樣,不會對物體結構產(chǎn)生破壞。 顯然,這就表明,可以發(fā)射一艘宇宙飛船去附近的恒星系,在到達后減速,完成探索任務后再返回太陽系。加上第二個發(fā)現(xiàn),這艘宇宙飛船就能搭載宇航員,而且去最近的恒星系往返一趟只需要八年。 最后,必須開發(fā)一種能夠探測到光速運動物體的技術。 事實上,這才是陸雯遞交這份報告的主要目的,即為她主導的“重力場探測工程”獲取撥款。 在向牧浩洋遞交報告的時候,陸雯非常隱諱的提到了一個問題。 因為缺乏對光速運動物體的有效探測手段,所以無法肯定,是否有高級文明一直在監(jiān)視地球上的人類。 要知道,進行跨星系探險活動,基礎很有可能就是反重力場基礎。 當時,陸雯沒有說得很明白。 只是,牧浩洋考慮得很周到,所以在向黃瀚林匯報的時候,牧浩洋提到了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 如果有更加高級的文明在監(jiān)視地球上的人類,那么這個已經(jīng)掌握了宇航技術的文明,很有可能就不會對處于蒙昧階段的人類進行干預,也不會介入文明發(fā)展進程,只會在一旁悄悄的觀察,直到確定人類文明已經(jīng)邁過了最基本的門檻,才會出面干預,也才會對人類文明產(chǎn)生影響。 在這個時候,牧浩洋首次提出了“蒙昧階段”。 如果牧浩洋的判斷是正確的,那么人類文明在邁過門檻之后,很有可能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一是被更高級的文明接納,成為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員,另外就是被更高級的文明扼殺掉。 顯然,作為軍人,牧浩洋肯定認為出現(xiàn)后一種結局的可能性大得多。 要知道,人類文明內(nèi)部都有如此多的矛盾,兩個文明之間肯定有很多矛盾,也就很難做到和平共處。那些更高級的文明沒有在此之前向人類文明下手,就像一個成年人不會去滅掉一窩螞蟻一樣,認為人類文明根本沒有對其構成威脅,而通過觀察人類文明,反而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 所幸的是,作為政治家,黃瀚林與杜小蕾也是現(xiàn)實主義者。 結果就是,陸雯的撥款請求得到批準,而且撥款超過了陸雯的需要,陸雯的相關研究立即成為了國家頭號大事。(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