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一 開辟出名為考試的通天之路
郭鵬很清楚,屯田制度并不是什么神器。 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政策,先人已經(jīng)多次實踐過了。 那為什么除了曹cao這樣大規(guī)模的搞過,就沒有別的軍閥大規(guī)模進行過屯田呢? 他們看不到屯田的好處嗎? 非也,人家也不是傻子,怎么看不出來呢? 不是別的軍閥不愿意使用,不是袁紹袁術不愿意使用,而是他們不能這樣搞。 首先,他們的屁股坐在士族門閥這一邊,和士族門閥們是階級兄弟,是一路貨色,不可能損害士族門閥的利益。 要屯田,就要土地,就要生產(chǎn)人口,就要生產(chǎn)資料,而這些東西在誰手上? 在士族門閥手上,他們掌握人口土地生產(chǎn)資料,天下肥美的土地都歸屬于他們,他們隱匿了大量的戶口為己用。 袁紹面臨缺乏軍糧的境遇,倒是想和郭鵬一樣屯田,但是他怎么著手? 背叛自己的階級嗎? 袁紹沒有這樣的覺悟,還不懂這些,門閥士族們也不太懂。 不像郭某人,處心積慮的利用黃巾軍掃滅地方勢力,然后直接出手順理成章的占據(jù)這些土地,收歸官府所有,然后扮作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得了便宜還賣乖。 袁紹沒有黃巾軍好利用,就算有,他也不會這樣做,他也不會去想要這樣做,也根本想不到可以這樣做。 他所接受的教育里,他的世界觀里,不存在也永遠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想法。 他,和他們,注定無法屯田。 享受著四世三公的巨大政治便利,必然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要維護支持他的那些人的利益,否則,就會被推翻。 所以袁紹招募的軍隊要采摘野果充饑,袁術的軍隊缺少糧秣的時候,需要下河捉魚捉蝦。 他們自身沒有穩(wěn)定的糧食來源,除了劫掠,一切都要靠他們的階級兄弟們的幫助。 曹cao搞屯田制度是因為出身太低,不被主流接受,如果曹cao出身士族,有廣泛的士族基礎,他也不會這樣做。 只有滿腹陰謀算計的背叛者郭某人會處心積慮的這樣做。 采用各種方式這樣做,各種借刀殺人驅(qū)虎吞狼,將地方掃滅的干干凈凈,建立起一個秦和西漢制式的小小的勢力范圍。 而在這個勢力范圍之外,天下依然處在士族門閥的掌握之中,縱使他們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展到完全體,但是距離完全體也差不了太遠了。 然而郭某人還是深深的明白,深深的了解,如果不能改變士族門閥政治的進程,屯田也只是為了他人作嫁衣。 不能改變士族門閥政治的逐漸形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西晉的建立做準備,正如曹魏給司馬氏做了嫁衣。 只是曹cao太逆天,袁紹順風浪如狗,否則西晉的建立者應該是袁紹。 以曹cao之強逆天而行,三下求賢令從寒門子弟當中選擇人才,竭盡全力也未能改變歷史的進程。 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力量不能阻止歷史的車輪向前進,無論對于民族而言前面是深淵還是坦蕩的大路。 郭鵬不是曹cao。 也不僅僅是一個加強版的曹cao。 他知道自己的處境和將來會遇到的挑戰(zhàn)。 經(jīng)濟問題是具體體現(xiàn),更深入一點,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糧食問題往下挖,就是士族門閥占據(jù)大量土地而朝廷沒有土地的社會政治問題。 該如何改變該如何解決? 是什么終結了士族門閥政治? 是侯景之亂對門閥士族的破襲嗎?是武則天對士族門閥的打擊嗎?是朱溫在白馬驛的大屠殺嗎?是五代十國的終極混亂嗎?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個人意志嗎? 都不是。 是印刷術和造紙術的改進和推廣。 印刷術和造紙術的改造和推廣,讓有意改革的人們有了對舊秩序發(fā)起決勝攻擊的決定性武器,讓在隋朝就誕生的科舉制度終于在宋朝熠熠生輝。 可惜,曹cao沒有這兩樣決定性武器,他用政治強人和鐵血軍隊做武器,始終不能勝利。 能夠打敗士族門閥的,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的,不是政治強人,不是鐵血軍隊,而是新的科學技術的發(fā)明、推廣和運用。 潛伏在士族內(nèi)部的階級敵人郭某人知道自己真正可以克敵制勝的法寶是這超越時代的信念,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信念。 政治強人再強,生命終究會結束。 鐵血軍隊再強,也終究有武力衰敗之時。 唯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是唯一不會終結不會停止的,將給未來帶來無限的希望。 曹cao逆天的失敗,是因為他不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道理,他不懂造紙術和印刷術是他唯一的最可靠的盟友,他再強硬,他再強悍,也抵不過生命的流逝。 而郭某人的逆天之路,不僅伴隨著滾滾人頭和尸山血海,還有科技的曙光。 在尸山血海的盡頭,點亮科技的曙光。 手握印刷術和造紙術這兩樣決定性的武器,竭盡全力開辟出名為考試的通天之路,這將是郭某人這一生奮斗的目標。 將之傳承下去,則終有一日能驅(qū)散愚昧,驅(qū)散陰魂不散的血脈貴族,為此,就算背上萬世罵名又如何? 殺戮,算計,慘絕人寰,滅絕人性。 卑鄙,背叛,毒辣,暴君,劊子手。 又如何? 郭某人并不在意。 我并不在意。 你們恨我,怨我,想吃我的rou,喝我的血,叫我遺臭萬年,叫我斷子絕孫。 可只要我點亮了這曙光,你們就再也別想高高在上,就再也別想以出身壟斷一切。 只要點亮一次就可以,只要點亮一次就夠。 有些光芒只要見到一次,哪怕一時被遮蔽,也不會被忘卻。 黃巾之亂前夕,我的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路。 現(xiàn)在也差不多。 打下了一片不小的基業(yè),可我依然看不清路。 我也知道,沒有人會在我面前為我引路,沒有人會在我之前點亮曙光。 那么,就讓我來做第一個引路人好了。 或許我很孤獨,因為我只有一個人。 或許我也并不孤獨,因為在我開辟了這條名為考試的道路之后,還會出現(xiàn)更多更多會這樣去做的人。 為了給他們騰出生存空間,讓他們出現(xiàn),讓他們發(fā)展壯大起來,這樣即使我死了,他們還會不停的向前進。 我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考試選拔出的官僚并不比士族更清廉,可至少不是世襲的,至少能讓出身貧苦的孩子有成為國家宰輔的可能。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不再是神話。 我不知道更遙遠的未來會發(fā)生什么,會不會有科學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出現(xiàn),亦或是科學技術會成為新的問題。 但是我相信,就算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也會有超越科學技術的手段再次出現(xiàn),去解決這些問題。 正如那些在絕望之中跨越尸山血海的先人們用自己的生命點亮了希望的曙光一樣。 還會有人,一定還會有人繼承這份意志,心懷希望,繼往開來,前仆后繼,再度點亮象征希望的曙光,照亮未來的道路。 因為在曾經(jīng),我眼前的道路,就是這樣被照亮的。 一群偉大的理想主義實干家就是這樣點亮了希望的曙光,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而現(xiàn)在,你們太礙事了。 真的很礙事。 你們不死,我怎么能點亮這曙光呢? 你們活著,太浪費地方了,一個人要那么大一片地方,都能讓一萬人活下去了。 所以,拜托了。 郭某人雙手合十,默默的祈禱著。 拜托了。 去死吧。 呂奉先,助我一臂之力吧,這是你最后的可利用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