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六 周公瑾是來找我談婚事的
陸康為了讓陸議和陸績活下來,想盡辦法把他們從廬江送回吳郡的時候所發(fā)生的事情,陸議一生都不會忘記。 五十多口族人的性命就這樣算了嗎? 陸議的內心,有兩個聲音正在激烈的交鋒。 他知道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是不會被陸家的婦孺?zhèn)兎磳Φ?,自己就是事實上的陸家家主,可正因為如此,他才感到無比的糾結。 “能否容我思慮一些時候?” 陸議艱難的向周瑜提出了請求。 周瑜點頭應允了。 這在周瑜看來不是失敗,而是成功的先兆。 這個十五歲的少年家主終于扛不住了。 在這個吃人的世界里,沒有強大的實力或者說是強大的靠山,一個人,或者說一個家族,是無法生存的。 亂世當頭,兵禍連結,誰也不敢說自己一定可以活得很好,孫策不能,周瑜也不能。 但是在概率上來說,他們生存下去的幾率毫無疑問是更大的。 正因為如此,靠攏孫氏對于陸氏來說才更加重要。 這個家族的名望和現(xiàn)狀實在是太沉重,沉重到了這個十五歲的少年難以承受的地步。 可他卻不得不承受。 他沒有辦法立刻說服自己無視掉陸康和五十多名族人的死亡,與孫策結成姻親。 那樣的話,對于那些死去的叔伯族親來說,難道不是太殘忍了一點嗎? 陸議深深的疑惑著,擔憂著,卻又被沉重的現(xiàn)實壓得直不起腰來。 其他家十五歲的士族少年正是意氣風發(fā)的時候,而他卻在三年前就不得不早早的擔負起了家族的重任,過早的品味到了世態(tài)炎涼和人間冷暖。 少年陸議,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家主了,小心翼翼的帶著奄奄一息的陸氏前進,一邊前進,一邊舔舐傷口。 盡管對于這世間的一切他還不是那么的了解,對于人情世故他還不能完全視若無睹。 當晚,陸議失眠了,第二天一早,顧徽來了。 顧徽是顧雍的同母胞弟,長陸議十歲,顧雍當初跟著郭鵬去江北闖蕩,顧徽則留了下來侍奉母親。 后來顧雍經常寫信回來,也托人帶一些江北的特產回來,所以顧家人都知道顧雍過得很好,在郭鵬麾下得到了重用。 這一次顧雍寫信回來告訴顧家人,說他被調任為廬江太守,妻子陸氏記掛家人,所以寫信來詢問,所以顧徽主動將陸氏的信件和一些黃金帶來交給陸議。 “這些黃金是……” “是陸夫人托人給你帶來的,陸夫人知道你一個人cao持家業(yè)不容易,所以特意帶來了一些黃金給你應急用?!?/br> 顧徽將一小盒沉甸甸的黃金條遞給了陸議,陸議把盒子打開,看著盒子里沉甸甸的金條,默然無語。 顧徽又把信件給陸議看,陸議看了以后忍不住在顧徽面前垂淚。 “這些年若不是長姐和顧氏時常接濟,陸氏真的撐不下來?!?/br> 顧徽長嘆一口氣,搖了搖頭。 陸氏這些年的情況確實非常不好,家中男丁幾乎死光,留下陸議和陸績兩個獨苗和一群婦孺,連個能說上話的人都沒有,家業(yè)不斷的被侵奪。 顧氏看在往年的情份上出手相助,勉強為陸氏保住了祖地和祖宅,沒讓陸氏流落街頭成為笑柄,對此,陸議一直非常感謝。 除了顧氏時不時出手接濟一下,也就是身在郭鵬麾下的顧雍和他的妻子陸氏記掛著陸氏。 給顧氏帶禮品的時候不忘給陸氏來一份,顧雍還拿自己的俸祿托人接濟陸氏,算是仁至義盡了。 “現(xiàn)在好一些了,兄長被魏公調任到了廬江擔任郡守,距離江東很近,日后或許可以多多接濟你們一些,無論如何,總要幫著陸氏把香火傳下去,否則我又如何能安心呢?” 說老實話,顧徽很佩服陸議,小小年紀擔負起一大家子婦孺的生計,硬著頭皮學習和外人打交道,屢次受挫,屢次被折辱,依然能堅持下來。 這孩子,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顧氏家中長輩都這樣認為,所以才頂著巨大的壓力出手相助,為陸氏保住了一定的基業(yè)。 陸議垂淚不止,好一會兒才忍住了淚水,擦了擦眼角,開口問道:“顧君,你方才說,元嘆兄長調任為廬江太守了?” “是的,兄長調任為廬江太守了,現(xiàn)在已經到任,若是你想的話,不如渡江前去廬江看看兄長和長嫂。” 顧徽如此建議。 陸議想了想,覺得這樣也是可以的。 劉表雖然和孫策結盟,對著郭鵬一副虎視眈眈的樣子,不過實際上戰(zhàn)爭沒有開始,也沒有見到要開始的樣子,互相之間的交通并沒有斷絕。 江東和荊州依然有商旅去中原做生意,中原也有人來到江東做生意,甚至還不斷有商船到江東來賣馬,不管是努馬還是戰(zhàn)馬,都有得賣,就是比較昂貴,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 郭鵬沒有想著和江東斷絕商貿往來,江東當然也不敢和郭鵬斷絕商貿往來,大家生意照做,稅照收,通信也不受阻攔。 正好陸議心中存在著疑惑,便打算帶著陸績一起去拜訪顧雍和陸氏,于是兩人乘坐渡船度過了長江,進到了廬江的地界。 陸氏和陸績是同母姐弟,分別日久不得見,心中甚為想念,見到之后互相擁抱垂淚不止。 顧雍把陸議帶著去了太守府邸的院子里聊天,把時間空間都留給了這對姐弟。 “這些年來,伯言,真是苦了你了?!?/br> 顧雍嘆息不止。 陸議搖了搖頭。 “若是沒有顧君和姑母的接濟,我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撐下去的,如今江東局勢不安,我等生活在江東也是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逾越之處,生怕惹了禍事。” “孫伯符治理江東非??崃遥俊?/br> “對待服從他的人甚為放縱,縱容其搶掠土地增加部曲,對待不服從他的人非常嚴苛,動輒以法嚴懲,不留情面,不留活路,數年之間,破家無計,陸氏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br> 陸議搖頭嘆息。 顧雍皺眉。 “如此說來,孫伯符未免也太過分了,當年害了陸氏難道還不夠嗎?” “怕是不夠的,這些年來也未曾見到他將法令稍微放松一些,若非如此,江東人也不會對他如此反感?!?/br> 陸議抿了抿嘴唇,又說道:“大兄,前幾日,周公瑾來找我了。” “周公瑾?就是孫伯符的前將軍,人稱江左周郎的周公瑾?” 顧雍問道。 “就是他?!?/br> 陸議點了點頭。 “周公瑾,我記得是廬江人,之前魏公擊破袁公路之時,廬江周氏可是舉族投靠魏公的,當時魏公還問起過周公瑾,得知周公瑾投靠了孫伯符,魏公很不高興,為此周氏還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陣子,現(xiàn)在周公瑾的伯父周尚只得了一個縣令的職位?!?/br> 顧雍把自己知道的情況說了一遍,又開口道:“周公瑾來找你做什么?你認識周公瑾?” “不是的,我不認識周公瑾,周公瑾是來找我談婚事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