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東漢末年梟雄志在線閱讀 - 一千二百七十九 郭鵬東巡

一千二百七十九 郭鵬東巡

    交州基本平定之后,郭鵬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大運河的建造事宜上。

    運河公署運行起來之后,在大運河的每個關(guān)鍵折點的確都安排了運河公署的分署。

    運河公署內(nèi)的官員輪流進駐這些分署,督導當?shù)毓賳T建設好大運河,不得有誤。

    為了進一步確認大運河的建設的確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在進行,郭鵬還決定在延德十年十一月的時候離開洛陽,從河北一路巡視到江南,親自巡視大運河的一切。

    做得好,賞,做不好,殺。

    任何敢在大運河問題上給他扯皮和拖后腿的,全部殺掉,絕不留情。

    大運河是未來國家的命脈,是魏帝國安然度過小冰河嚴寒期的最大依仗之一。

    有大運河,南北才能溝通,南方富裕的糧食才能緊急支援北方苦寒地區(qū)。

    其實郭某人也在想,若是自己手上有土豆,有玉米,有番薯,想必也不用那么緊張的搞大開發(fā),搞大工程。

    南美,上天眷顧之地。

    土豆玉米番薯的原產(chǎn)地,撒一把種子就能等著東西長出來的地方,隨便伸伸手都能摘到東西吃的地方。

    與精耕細作從地里刨食吃的中國古人比起來,他們真的是太幸福了。

    不過,或許也正是因為太幸福了,他們才會一盤散沙,終日無所事事。

    天賜之地所養(yǎng)育的未必就是天選之子,而相對苦寒的地方才能磨練出生存意志頑強的炎黃子孫。

    或許,正是因為生存并不那么容易,正是因為糧食沒那么容易長出來,正是因為美好的時光總是太短,中國人才會不斷的強化自己的治理模式和生存方式吧。

    一切,或許都能歸類為生存的智慧。

    一如大運河,一如長城,一如滅蝗,一如精耕細作,一如數(shù)千年如一日的治水工程。

    要是現(xiàn)在手上有土豆玉米和番薯,郭某人肯定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幾乎等同于拿著鞭子鞭策臣民們?nèi)ペs著修建大運河。

    不用爭分奪秒,不用和老天爺搶時間,搶人命,搶未來。

    只要把這些高產(chǎn)作物散發(fā)下去廣泛種植,就能搶到未來。

    但是他沒有。

    他沒有高產(chǎn)作物。

    可就算沒有,幾千年下來,中國人不還是活著嗎?

    華夏數(shù)千年的歷史,不正是數(shù)千年與天奮斗與地奮斗與人奮斗的艱難生存史嗎?

    郭某人不能拿未來去賭,歷史上也沒有先例可以去追尋,無論是秦漢,還是后來的東晉和宋齊梁陳,都沒有治理過如此龐大的疆域和如此龐大的人口的經(jīng)驗。

    魏帝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另類,徹頭徹尾的歷史的意外。

    魏帝國走上的是一條被郭某人以驚人的演技和決然的信念帶偏了的歷史軌道。

    這條路最終能走向何方呢?

    郭某人并不清楚。

    任命太子監(jiān)國,留下一半的領(lǐng)導班子,郭鵬帶著剩下一半領(lǐng)導班子從洛陽出發(fā)前往冀州的路上,做出了這樣的思考。

    春秋時代的人們已經(jīng)提出了多難興邦的看法。

    而在郭某人看來,多難怎么會興邦呢?

    沒災沒難才能發(fā)展。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扛過多災多難并且一直頑強的生存下來的邦國,一定是最興盛的邦國。

    土豆,玉米,番薯,雖然好,雖然重要,但是也并不一定現(xiàn)在就要拿到手里推廣出去,而且想拿也拿不到。

    現(xiàn)在能從亞洲一路前往南美洲尋找高產(chǎn)作物的大海船能否打造出來還是個問題,就算去了,能否活著回來也是個問題。

    希望過于渺茫,寄希望于高產(chǎn)作物是不理智的,是一種懦弱的逃脫的想法。

    沒有上天眷顧,難道自己便不能生存嗎?

    郭某人不信這個邪。

    一如他當初不相信自己就是搞不定士族政治一樣。

    科舉都通行于世了,科舉官僚團體正在蓬勃發(fā)展,正在逐漸將士人這個群體取代,這在當時同樣是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

    而眼下,自己一手締造的魏帝國到底能不能憑借萬古傳承下來的生存的智慧與法則成功扛過去,還有待歷史的考驗。

    至少,郭某人是很愿意相信自己一手締造的魏帝國和勇敢的人民是可以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生存下去的。

    對于人類來說,生存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在食物上沒有危機,也會從其他的地方出現(xiàn)危機。

    或來自自身,或來自外部,總而言之,生存從來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幸,在他所主導的魏帝國里,也不會有人覺得生存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延德十年十一月初六,郭鵬離開洛陽啟程前往冀州,士兵五千人和大小官僚八百多人隨行,跟著郭鵬一路從洛陽抵達冀州的州治所鄴縣,這里也是大運河的北極點。

    如今,冀州是整個魏國黎庶官員比例最高的一個州,魏郡作為州治所在地,上到郡太守下到村鄉(xiāng)長,全是黎庶出身。

    魏郡郡守劉狄是郭鵬非常欣賞的一名官員,有心讓他做出很大的功績,然后直接提拔到中央做高官,樹立一個優(yōu)秀的典型。

    現(xiàn)在看來,劉狄也沒有辜負郭鵬對他的期待,他已經(jīng)快五十歲了,但還是親自盯在一線努力工作,非常勤勞,沒有因為做了兩千石太守就放松自己玩忽職守。

    很顯然,劉狄沒有忘記自己一路是怎么走來的,對于現(xiàn)在這個夢幻般的現(xiàn)實,他懷著深深的敬畏和感恩。

    他陪著郭鵬一起走在鄴縣段的大運河工地上,看著那些戰(zhàn)俘出身的運河勞工辛辛苦苦的揮舞著各種工具在工地上勞動的時候,郭鵬感到非常滿意。

    “這些戰(zhàn)俘工作可曾乖巧?可有過鬧事?或者其他什么逃跑造反之類的?”

    “也是有過的,乖巧算不上,但是臣按照陛下交給的方法,分而治之,以戰(zhàn)俘治戰(zhàn)俘,用烏丸人治理烏丸人,用鮮卑人治理鮮卑人。

    選擇最勤快嘴巴最甜的做隊長,讓他作威作福,讓他不用勞作,更可以驅(qū)使他人勞作,很快,那些戰(zhàn)俘勞工就會恨這個人恨得牙癢癢。”

    劉狄笑著說道:“咱們的人一般不直接負責管理,而是把任務分派給那些小隊長,讓他們?nèi)ジ?,然后負責按時驗收。

    驗收好的予以獎勵,做的不好的就撤掉他的職位,換另一個人來做,而這個先前的小隊長總是會被很快的折磨死,如此循環(huán)往復。”

    郭鵬點了點頭。

    “很好,如此,則不會引起這些勞工的真正反抗,還能適當?shù)男顾麄兊呐瓪?,讓他們繼續(xù)老老實實的干活。

    對了,我聽說其他郡縣每天都要死掉幾個戰(zhàn)俘,你這里最少的時候一月才死掉三個,你是怎么做的?”

    郭鵬詢問劉狄。

    劉狄慢慢回答道:“臣并非是憐憫這些人,臣只是感覺到讓他們那么白白的死去,過于浪費,很多人明明只要多吃點東西,或者多休息一陣,就能活很久,還能用很久。

    卻偏要為了省一點錢而把他們早早地累死,這樣以后還有什么大工程需要用人的時候,就不得不征發(fā)當?shù)匕傩辗嬉?,不可避免的會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不好?!?/br>
    “嗯,不錯。”

    郭鵬認可劉狄的說法:“很多地方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只是把目光局限在某一個地方,并未長遠考慮本地民眾的利益。

    這些戰(zhàn)俘勞工死的越慢,活得越久,就能做越多的事情,就能解除越多百姓的徭役之苦,這對生產(chǎn)也有好處。

    事情總要人去做,有戰(zhàn)俘的時候,可以不用征發(fā)百姓做徭役,而沒有戰(zhàn)俘了,就又要征發(fā)百姓去做徭役了,這難道不是舍本逐末的行為嗎?我以為這是不可取的?!?/br>
    這樣說著,郭鵬立刻把隨行的南書房侍讀龐統(tǒng)叫來,命他起草一份詔令,發(fā)布給全天下所有負責管理戰(zhàn)俘勞工的官員。

    郭鵬要求他們改善戰(zhàn)俘勞工的待遇,每天至少要給兩頓飯,一頓干一頓稀即可。

    然后把戰(zhàn)俘死亡數(shù)量設定嚴格限制,嚴令他們采用輪流上工的方式,以此降低戰(zhàn)俘死亡的數(shù)量,增加戰(zhàn)俘的可持續(xù)使用性。

    什么地方死的人多了,就要問責。

    什么地方死的人少做的活又好,那就要賞。

    同時嚴格限制地方政府征發(fā)徭役的次數(shù)和人數(shù),不準地方政府濫用征發(fā)職權(quán),打擾百姓軍事訓練和日常耕種。

    大運河沿線的各地官府更要牢牢記住這個要求,郭某人會一路尋查下去。

    什么地方要是遵守的不好,不采取新規(guī)來安排工作,把郭某人辛辛苦苦打仗打回來的一百萬戰(zhàn)俘給禍禍完了,誰就要負責。

    對了,住宿條件很差的也要改善,住宿條件太差,容易引發(fā)瘟疫,要是什么地方因此發(fā)生瘟疫,郭某人就要了他們負責官員的腦袋。

    可以說做皇帝那么久,沒有人比郭某人更清楚瘟疫的可怕了。

    雖然郭某人一直都在力主推進人民養(yǎng)成生活衛(wèi)生習慣,但是這些年來,小規(guī)模的瘟疫傳染就和小規(guī)模的蝗災一樣,還是難以避免。

    有些地方會發(fā)生小規(guī)模的傳染病,然后被當?shù)毓俑皶r察覺,立刻隔離,從而將危險隔絕。

    這種傳染病一旦爆發(fā),往往不知道來源,也不知道怎么治療,隔離之后,用不了多久那些病人就會全部死掉,然后燒掉他們的尸體,這次傳染病的爆發(fā)就結(jié)束了。

    不明所以。

    親眼見了很多次這樣的案例,郭鵬就感覺到,古時候的瘟疫,絕非那么簡單的事情。

    很多可能現(xiàn)代也有的大規(guī)模傳染病在古代也爆發(fā)過,只是當時的技術(shù)手段不可能讓古人知道他們患的是什么病,是如何起源的。

    但是如何結(jié)束時肯定可以確定的——病人被隔離死完了,瘟疫就結(jié)束了。

    郭鵬手上沒有顯微鏡,沒有現(xiàn)代醫(yī)療設備,沒辦法從病毒和細菌層面去研究這些傳染病,除了隔離之外,真的也沒什么辦法去應對這些突發(fā)傳染病。

    因為訊息傳播的問題,很難找到零號病人詢問他做了些什么,傳染源和傳染鏈根本無法確定,他們能做的,只有隔離。

    大醫(yī)館的醫(yī)師們試圖從病人死亡的病癥中找到點什么線索,用點什么藥,但是意義不大,最終那些得病的病人基本上都死了。

    留下來的只有大醫(yī)館的記述。

    郭鵬要求大醫(yī)館把每一次傳染病爆發(fā)的時間地點人數(shù)還有病人的病狀和死狀都完整的記錄下來,一式三份,分別保存,留待后人考察。

    不過到目前為止,或許是郭某人的準備比較充分,或許是魏帝國的運氣比較好,暫時沒有發(fā)生隨著往來商旅和人口流動而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流動性瘟疫。

    因為郭鵬給地方基層官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普及傳染病的概念和隔離的重要性,基本上每次發(fā)生傳染病的時候,地方官員都能比較快的反應過來進行隔離。

    這無疑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