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
東陽一直是個令李素心疼的女人,她的柔弱,她的堅強。 不被世情所容的情意,似乎永遠見不到曙光,此刻的二人在黑暗里蹣跚前行。 抱著他的力氣更大了一些,東陽拼力抵抗著心中的恐懼。 “李素,我從未像今日這般痛恨自己的公主身份,是我連累了你,若我生在平凡百姓家,你我便不會有如此大的阻礙,或許我已是你李家的堂上婦,怎會讓你為我受此苦楚……”東陽在他懷里泣道。 李素嘆道:“若有那么多如果,我們,還是我們么?生命里早一刻或晚一刻,我們可能都不會遇上,我們的身邊,或許是另一個陌生人在陪伴,各自有著另一份不一樣的悲和喜……” 東陽靜靜品著他這番話,猛然抬起頭看著他:“與我相識,你后悔了么?” “后悔我便不會費盡心思在這里等你,緣分緣分,緣是上天安排,分要靠自己爭取?!?/br> 東陽安心了,將臉蛋埋在他的懷里,繼續(xù)輕輕地蹭,滿臉幸福的模樣,盡管幸福如此短暫,匆忙。 二人靜靜享受著失而復得的珍貴時光,3↘,誰都不愿破壞這份短暫的靜謐。 然而,前方的黑暗卻無法無視,終究不免提起。 “宦官昨日來家中傳旨,父皇命太史局官員掐算十日內(nèi)的良辰吉日,將我尚許給高家長子高履行,只有十日……” 李素垂頭不語,不知想著什么。 良久,李素抬起頭注視她,目光里nongnong的情意:“不管你父皇如何安排,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說我們。我只問你一句,你愿意嫁給高家長子嗎?” 東陽沉默片刻,很認真地道:“我已發(fā)下毒誓,大婚那天,我必飲鴆自盡……” 李素溫柔地理著她凌亂的發(fā)鬢,笑道:“不必如此嚴重。你若不想嫁,我便能讓你不嫁?!?/br> 東陽的眼淚又滑出眼眶,搖頭道:“李素,父皇的旨意斷無更改,你莫再為我犯險了,我要你好好活著,別再做出觸怒父皇的事,這輩子活得平安喜樂,于我便是莫大的安慰?!?/br> 李素笑道:“我再說一次。你若不想嫁,我便能讓你不嫁,若沒了你,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東陽哭著搖頭,李素從未如此刻般心疼,這一刻她的軟弱,像鋼針狠狠扎在他的心口,李素忽然明白了。原來愛里面更多的是責任,讓她不再恐懼不再軟弱的責任。 “你的公主府應該不準你出入了。你怎么出來的?” “我偷偷跑出來的,高陽和綠柳幫了我?!?/br> 李素揉了揉她的頭,笑道:“事情沒鬧大之前,你趕緊回去吧,一切我來安排。” 東陽怔怔看著他,展顏一笑:“好。你讓我回去,我便回去?!?/br> “放心,你嫁不了高家,因為有我在,相信我?!?/br> “嗯。我信你?!睎|陽重重點頭。 嘴上說著回去,二人都不舍得回去,上天留給他們的相聚時光太短暫了,每一個呼吸都是奢侈的享受。 東陽仍膩在他懷里,像只尋找溫暖的貓,輕輕地在他胸膛上拱著。 “今日才驚覺我們當初在一起的時光多么珍貴,李素,一切都太匆匆了……” “李素,我們此生還有夫妻緣分嗎?” “李素,我好累,好想睡一覺,在你懷里?!?/br> ************************************************************* 離開河灘,李素回到家,臉色陰沉得可怕。 先去前院找到鄭小樓,李素冷冷地吩咐:“快去王家,召王直來見我?!?/br> 鄭小樓沒有多余的廢話,一言不發(fā)地離開。 未多時,王直獨自來到李家。 李素直奔正題,劈頭問道:“長安東市還有多少手下?” 王直撓撓頭:“馮家命案后,我在外面躲了一陣,不過前幾個月我在東市里面砸了不少銀錢,也花費了不少精力,估摸著原來的手下都能用,還有四五個心腹沒輕易動用。” “你現(xiàn)在去東市,告訴那些手下,我要用他們了?!?/br> 王直點頭:“好,怎么用你盡管說?!?/br> “仍是散播流言,這一次一定要小心,做這件事的人選要慎重,莫讓人知道與你有任何干系,就算查到他們頭上也無法牽扯到你,事成之后馬上把他們送去隴右,徹底在長安城銷聲匿跡,能做到嗎?” “能?!蓖踔蓖ζ鹆诵亍?/br> “另外,再給我準備幾樣物事,這幾樣物事你親自去辦,不能讓任何人知道?!?/br> “好?!?/br> 安排妥當,李素的臉色終于稍微緩和下來。 王直嘆道:“城里的消息我都聽說了,李素,當初我兄長私下跟我說過很多次,說你和東陽公主的緣分將來怕是有許多艱難之處,如今果然言中……” 李素冷冷道:“再難,也是我自己選的路,既然走了,絕不回頭,只要有一線希望,我便要繼續(xù)走下去?!?/br> 王直脫口道:“若是這一線希望也消失了呢?” 李素語氣里透出從未有過的決絕:“那么,我與這條路同亡!” ………… 太史局官員已掐算好了日子,貞觀十一年冬月初七,黃道吉日,宜嫁娶。 李世民聞奏后當即下旨,皇九女東陽公主與申國公長子高履行的大婚定在冬月初七。 離冬月初七只剩短短六天了。 高家開始大肆采買一應大婚用物,申國公府門前張燈結(jié)彩,婚娶請柬早早備妥,高家下人頻繁進出長安各權(quán)貴門庭遞送。 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仿如一場盛大的政治活動。 長安城里,悄然無息間卻漸漸開始傳揚著一條流言。 十一年前玄武門之變,高士廉釋放死囚與李世民遙相呼應,李世民領(lǐng)兵奪取玄武門,屠戮守門將士上萬,和李世民的做法一樣,在高士廉的鼓動下,死囚們拿著武器血洗芳林門,守門將士五千眾無一幸存。 同一天,同一座皇城,兩個地點造下無邊殺孽,如今兩家聯(lián)姻,必不被上天所佑。 這條類似于詛咒的流言很快在長安城蔓延開來。(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