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書迷正在閱讀:有恃無恐、女神的貼身高手、夏天的蟬鳴、唐朝小地主、四合院之快意人生、穿成魅魔后我臥底成了教皇、誤把道侶當(dāng)成宿敵后[重生]、嫁給年代文男主的美嬌媳!、原來我談的竟是水仙戀、撿到瘋批老婆時
承平笑道:“燕州還有個吳丹陽呢,無異已大、她的孩子尚在襁褓,我不信她忍得了,多則五年少則三年,她必要生事。燕樂已老,咱們只要保無異安然接位,燕州定矣,膠州一州又何足為慮?” 趙熹點(diǎn)點(diǎn)頭:“還是要書信無異,叫他小心防備。對了,國公讓咱們盡快回京都復(fù)命,我們可要提遷府京都的事?” 承平搖搖頭:“京都雖好卻太南,你想將胡蒙遼金劃入我朝,咱們都城必得北移方能震懾邊疆,不如等北方安定之后再提遷都遷府之事?!?/br> 趙熹目光灼灼:“我可沒說過征遼之事!” 承平吻了下他的眼睛:“你我之間,何必多說?你想要的,北疆、南海、百萬大軍,我都會一一送上?!?/br> 趙熹仰起頭,親上承平的唇:“那我就還你太平天下!” 二人膩歪了一夜,不過正事也并沒有忘。第二天一早,除給國公的奏報外趙熹另寫了一封信給無異,要他一定要小心提防丹陽,萬不能因她女子身份掉以輕心。然而書信還未至,燕州已傳來噩耗--燕州郡公公子燕無異謀逆未果、被擊殺于堂下,郡公燕樂怒急攻心,病逝當(dāng)日。 第214章 情義 燕無異乃承平和趙熹知己好友,承平與趙熹幾大功績都少不了他幫忙助陣,承平還指著他日后收服燕州,沒想他竟先一步出事。承平匆匆將青州事務(wù)托付趙福,同趙熹押連同秦尉寧在內(nèi)的秦氏老小一起趕回京都。 一路上趙熹都眉頭緊鎖:“無異重情重義,雖然對燕樂不滿但他絕不會做出謀逆反叛之事!何況他要?dú)⒀鄻啡《趺磿幌嚷?lián)絡(luò)我們!這一定是吳丹陽搞出來的陰謀詭計!” 承平也贊同:“想來就是如此。我還以為吳丹陽會等孩子長大再些再動手,沒想到她如此迫不及待。看來她是想趁咱們平青州無暇他顧時把燕州之事定下來。” 趙熹急憤交加,冷聲笑道:“咱們正愁沒由頭拿她開刀呢,她倒自己撞了上來!皇帝的事還沒改沒了、又加了新仇,那就割了她的頭祭給舊友!” 承平握住趙熹的手:“我知道你素來重情重義,無異又對咱們助力良多,他的仇咱們一定要報!但如今咱們只得了只言詞組、那邊究竟如何并不知曉,還是要想辦法去燕州一趟,一來查清事實(shí),二來至少將驍兒和唳兒帶回來,讓無異有后。” 趙熹連連點(diǎn)頭:“你說得對,我氣憤太過、竟忘了驍兒和唳兒!他二人身在虎口危險得很,我們得盡快前去才是!” 承平嘆道:“你本是精明人,可遇了急事也險失分寸,可見萬事沉著才好應(yīng)對。這次回去我一人去見父親,你就稱說身子不適、在家中等候消息吧!” 趙熹不愿:“你怕我同國公起爭執(zhí)?” 承平道:“父親素來喜和厭戰(zhàn),同青州是因青州犯我、咱們又先戰(zhàn)后奏,父親這才被動還擊,如今青州事了、燕州主動上奏既為臣服求和,父親怕不愿再起干戈……” “那可是吳丹陽!她憑女兒之身謀了燕州,日后難道會老實(shí)稱臣不成?有她和膠州在,咱們又怎敢揮師南下!國公老糊涂了么!” “熹兒!”承平輕聲呵斥,“那是父親!” 趙熹不滿不服,卻還是住了口,偏過頭不看承平。承平微微嘆息,往他身邊湊了湊,抬手將他攬在懷里:“我的心與你是一樣的,可涉及政事,我也有許多的無奈和不得已。父親縱然有心,可他年事已高,未免希望和平安樂,加上兩州有意臣服,就是鬧到朝堂,咱們也不占大義。咱們雖滅了青州,可燕、膠、江三州齊心比青州還盛,咱們遠(yuǎn)沒有到高枕無憂的時候,貿(mào)然起兵未必是好事。只有查清事實(shí)、確定燕樂為吳丹陽所害、無異是被她構(gòu)陷,拉攏燕家舊部再聲討她,則容易得多?!?/br> “可國公說不定連調(diào)查都不許呢!” “所以才要我去,我去勸他、求他,父親素來心軟,能應(yīng)我也不一定;可若你去、直言不諱惹他生氣,反而壞事。” 趙熹抿抿唇,靠進(jìn)承平懷里:“燕樂如此無異尚不忍忤逆,何況國公待我面嚴(yán)心寬,我雖覺得他猶豫軟弱,卻也對他很是敬愛,正因敬愛才想與他直言、要他認(rèn)同。不過你思量得周全,我逞了一時之快卻拖累了驍兒和唳兒,豈非對無異不義?到了京都我只待在家里便是,兩個孩子的事就交給你了!” 趙熹說到做到,到達(dá)京都后直接回到平園,再不肯踏出院子,承平則帶了秦尉寧去見國公。秦尉寧雖是秦家人畢竟是降臣,國公好一番安撫,將他留在京都為官。秦尉寧知道國公怕青州人心向秦氏、故要將自己圈在京都,他早已料到如此,爽快應(yīng)下。 只可惜自己空有一身武藝,戰(zhàn)亂多年未上一次戰(zhàn)場,唯一被人看重便是投降之時,好笑、好笑! 秦尉寧領(lǐng)了封賞,挺直身子走出殿去,承平乜他一眼,心中暗嘆一聲。 待秦尉寧離開,國公夸獎了承平的功勞、感慰了承平的辛苦,承平連連謙虛:“不敢不敢,孩兒能得此勝全賴前方將領(lǐng)英勇、軍士奮力,大哥二哥后方保障有力,還有父親英明、知人善用、寬愛仁義、人心依附,這才平定青州,孩兒不敢居功。” 國公很是欣慰:“我兒勝而不驕、溫恭敬遜,甚好、甚好!你雖不爭,你的功勞為父都記在心里,必不會虧待于你!還有趙熹,趙家三父子均為虎將、趙熹勇猛尤甚,只是趙熹矜驕自傲,為父怕他張狂太過反惹禍端,這才待他嚴(yán)厲,如今他也算功成名就,為父也高興得很呢!不過你還是要多多勸他、叫他正躬嚴(yán)恪,要知道秀木催于山風(fēng)、竦峙毀于滄浪,行高于人眾必非之,他是雙元本就招人非議,又色妍力高,其余人畏懼他威嚴(yán)夸他捧他那是要圖他謀他,咱們既為他家人就要對他多加管束、以免他行查他錯鑄成大錯,尤其你,對他萬不可寵縱太過,前褒姒后楊妃,前車之鑒!好在我兒心有乾坤,如今青州一定天下也算太平,遷府之事也可提上日程,等接了溫兒淳兒來讓趙熹好好在家教導(dǎo)孩子,正好也磨磨他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