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
書迷正在閱讀:新大明帝國、穿成虐了病嬌的惡毒女配、重生影后:顧少,放肆寵、當(dāng)萬人迷穿成萬人嫌后(萬人迷np)、體質(zhì)讓世界傾倒[快穿]、掌事女官(清穿)、咸魚女配在戀綜躺平后爆紅、世家婦(重生)、重生后我在修真小飯?zhí)灭B(yǎng)老、重生娛樂圈女皇
“豺不可憐,狼不可親,勾踐有豺狼之心,日后必為吳國大患!” 伍子胥將這月余間發(fā)生的事,對隱居在自己府邸內(nèi),不聞朝政的孫武說了一遍,說到憤慨時,還重重地錘了一下案幾,可見對吳王的糊涂他痛心疾首。 孫武嘖嘖稱奇:“嘗糞品溲,如此作踐自己的事,也虧勾踐做得出來,不過按常人看來,都會以為這是勾踐屈從的象征罷。” “我看到的,與此恰恰相反!” 伍子胥恨恨地說道:“猛虎壓低了姿勢,是要撲殺路人,貍貓壓低了身子,是將攻擊獵物。勾踐到吳國來做奴仆,是他謀劃深遠(yuǎn),掏空了府庫奉獻(xiàn)給吳國而面無怨色,這是在欺騙大王。此番嘗糞品溲的時候,他心中只怕恨不得生食大王的心肝!做出如此卑微屈從的舉動,實則是想要報復(fù)吳國,此人如此隱忍,太可怕了,此時不殺他,等到社稷化為丘墟,宗廟長滿荊棘的時候,就追悔莫及了!” 他心情激動,孫武卻不以為然,說道:“子胥當(dāng)著吳王的面說這些,只怕沒什么用處罷……” “然?!蔽樽玉泐H有些頹唐地承認(rèn)道:“大王只是說,‘相邦勿復(fù)言矣,寡人不忍復(fù)聞’。然后便不聽我說話,轉(zhuǎn)而聽信伯嚭之言,獎賞勾踐,讓他列為上賓,大王還在宴會上承諾說下月初一,就會放勾踐歸國?!?/br> 孫武笑道:“當(dāng)年被離的話果然沒說錯啊,伯嚭,還真成了你的阻礙?!?/br> 被離,是吳王闔閭時期的大夫,當(dāng)時伯嚭從楚國逃來,伍子胥與伯嚭雖無私交,但是因為遭遇相似,同病相憐,就將他舉薦給吳王闔閭。被離卻對伯嚭很不放心,輕聲對伍子胥說:”吾觀伯嚭為人,鷹視虎步,本性貪佞,專功而擅殺,倘若重用他,恐怕您日后定會受到牽累?!?/br> 但剛暴自負(fù),一心想著復(fù)仇的伍子胥卻不以為然,他認(rèn)為“同病相憐,同憂相救”,就好比驚飛的鳥兒,追逐著聚集到一塊…… 于是在伍子胥的大力舉薦下,闔閭收留了伯嚭,任伯嚭為大夫,讓他與伍子胥一起圖謀國事,一起對楚國復(fù)仇,一步步爬到了今天的位置,搖身一變,成了伍子胥最大的政敵。 說到往事伍子胥長嘆一聲::“被離所言,字字璣珠,可惜他早逝,否則有此人相助,朝政不至于成這般模樣。但俗言道,胡馬望北風(fēng)而立,越燕向南日而熙,誰能不愛其所近,而不悲其所思呢?當(dāng)日的事,我不后悔,只是伯嚭為了與我爭權(quán),屢屢迎合大王,想要赦免勾踐,為私而忘國,著實可恨!” “子胥可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孫武心有所感,起身望著亭外再度陰沉的天空,慨然而嘆。 “今日之事,和我的族叔司馬穰苴的遭遇如出一轍!君主不敏,jian佞得勢,忠貞之臣立下大功,最終卻含冤而亡……” …… 孫武這話有些不吉利,伍子胥沉下臉:“我為吳國立功甚多,且大王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當(dāng)年太子波早死,諸公子爭立,大王并不占優(yōu)勢,我以死相爭才讓他得到嗣君之位。先君戰(zhàn)歿后又一手扶持他上去,大王心懷感激,甚至想分吳國江北之地授予我,雖然對滅越還是存越有些爭執(zhí),但他不至于像齊平公(齊景公)一樣昏聵,自毀堅城?!?/br> “族叔當(dāng)年還不是以為杵臼是齊桓公一般的明君,結(jié)果又如何?世事難料,最薄君王恩,子胥還是小心為妙?!?/br> 和伍員自持對夫差有恩不同,孫武和吳王算得上有仇。雖然他曾教導(dǎo)夫差用兵之法,有師徒之義,但當(dāng)年孫武初入?yún)菍m,在闔閭面前教吳宮美人演練軍陣時,斬的那幾顆美女頭顱里,就有夫差之母…… 孫武用兵精妙,為人也謹(jǐn)慎,在助夫差破越,為闔閭報仇后,他立刻辭去了軍中一切職務(wù),歸隱山林,以免整日在夫差面前晃,讓他想起殺母之仇。但孫武也未離開儼然是他第二祖國的吳國,時常在伍子胥府邸里做上賓,在清凈安全的環(huán)境里寫他的《兵法》。 他一展空空如也的兩袖,對伍子胥說道:“子胥為吳國付出何其多也,如今年已六旬,也到為自己考慮的時候了。與其整日都勞累于案牘,惹吳王氣惱,何不急流勇退,與我一樣歸隱?你比我強,有妻有子,還有大片風(fēng)光秀麗的封地,早上撫弄琴瑟,午時攜妻子登姑胥之臺舒嘯,傍晚觀倦鳥歸于山林,豈不美哉?” 亭內(nèi)突然沉默了,只能聽到細(xì)雨打著芭蕉的聲音,過了半響,伍子胥才說道:“我放不下?!?/br> 是的,他放不下。 他放不下吳王夫差,先王臨終前將夫差拜托給了他,伍子胥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唯恐托付不效,讓闔閭失望。 他也放不下這個在他窘迫無助時接納他,讓他成就功名的大吳之國。放不下和吳王闔閭、孫武、被離等人一起創(chuàng)建的赫赫霸業(yè),若是吳國衰亡,那一切心血不是都白費了么。 司馬穰苴的事情給孫武很大影響,于是孫武此人行事,也如用兵一樣,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絲毫不貪戀權(quán)勢、名祿。能被重用就將他鬼才般的兵勢運用到極致,不被重用就悄然離開,省得被人主忌憚殘殺。 但伍子胥不同,他放不下家仇,放不下義子,自然也放不其他事,他要做的事情如此之多,怎能輕易引退呢? 身為相邦,上輔君王,下安黎庶,必要為君上掃清身邊的jian佞小人,還吳國朝堂一個朗朗乾坤!吳國雖然有隱患,但總體上形勢大好,只要穩(wěn)扎穩(wěn)打,奪陳蔡,滅越翦楚,或能與趙氏一南一北,并霸天下。 到那時候,伍子胥才能放心地卸任,告老。 表明己志后,伍子胥正色道:“長卿,我今日來見你,不是聽你說喪氣話的,而是想問你可有辦法?!?/br> 孫武知道多說無益,慢慢品著酒,半響后卻笑了。 “子胥,你可知道,自從破楚歸來后,你變了,若要形容你,兩字即可,那就是……暮氣!” …… 暮氣?你還好意思說我暮氣? 伍子胥面上露出一絲慍色,也有一絲對往事的沉痛,他閉目誦道:“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zhàn)。怒可以復(fù)喜,慍可以復(fù)悅。亡國不可以復(fù)存,死者不可以復(fù)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十五年前,你我率軍攻楚,舍舟于淮汭,出大別、小別,五戰(zhàn)及郢。楚軍大敗,子常身死,勝利指日可待。但我為了一己私仇,一心只想抓獲楚王,便不聽你勸誡,盤桓于楚國不歸。以至于吳軍在外敗于秦、楚,在內(nèi)有夫概叛亂,越國允常入寇,兵士死傷近半,導(dǎo)致你苦心創(chuàng)造的大勝前功盡棄……” 伍子胥遺憾地嘆了口氣:“這之后,長卿你說了這一番話來勸誡我,我謹(jǐn)記于心,從此以后無論為政或是領(lǐng)兵,凡事都三思而后行。今日汝卻一改前言,轉(zhuǎn)而嗤笑于我,是何道理?” “此一時,彼一時?!睂O武朝他拱手賠罪,說道:“我其實還是更樂意見到那個初入?yún)菄鴷r,奇謀百出,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的伍子胥!” 助公子光奪取王位,分吳兵為三路日夜襲擾楚國,讓楚人疲于奔命……伍子胥當(dāng)年的手段,孫武也不由贊嘆,被逼到墻角的弱者,在仇恨的驅(qū)使下,真的會爆發(fā)出驚人的潛力。 但優(yōu)越的生活,處于強盛的國力,往日的虛名,高崇的地位,卻成了束縛他思維的繩索。 孫武遺憾地說道:“當(dāng)年的你失之于太奇,如今的你卻失之于太正,面對jian佞小人,陰謀詭計,不但需要堂堂正道,也需要奇謀啊……” 伍子胥沉吟,“奇謀,長卿的意思是……” 孫武拍案而起:“不錯,進(jìn)專諸于公子,獻(xiàn)要離于君前,王僚、慶忌,一擊斃命。從此國中易幟,天下色變,而霸王之業(yè)成,用最簡單的方法,做最有用的事,這不是子胥擅長的么?” 伍子胥一震:“長卿的意思是,派人殺了勾踐……” 沒錯,只要勾踐一死,越國無人,縱然不滅,也掀不起大浪了。 那個奇謀百出的伍子胥仿佛又回來了,他心念急轉(zhuǎn),壓低聲音飛快地制定計劃:“雖然專諸、要離那樣的無雙死士無從尋覓,但我封地之內(nèi),尚有挾劍舍人數(shù)十,人人可以為我效死。而勾踐歸國,大王護(hù)送他的人過了五湖就會折返,越國那邊接應(yīng)他的衛(wèi)隊要到浙江才會出現(xiàn),這中間百余里路途漫漫,地形復(fù)雜,也指不定會有什么事發(fā)生。 但他又猶豫道:”只不過如此一來,就有些違背大王的心意,也會讓外人恥笑吳國無信了?!?/br> “兵者,詭道也,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孫武將酒一飲而盡,這位“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dāng)”的兵家豪邁地笑道:“子胥,做你覺得正確的事即可,若事后吳王怪罪起來,我自然會擔(dān)下這一罪名。反正我這把老骨頭已受不了江南的卑熱潮濕,這吳國,我也不打算再呆下去了!”(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