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憑啥我家五口人就要買兩萬斤糧食
不過,這些人異族貴客來與走,雖沒給范寧帶來什么意外。 反倒是給大梁朝的國家糧倉,帶來了不少的新變化。 首先就是國庫儲存的糧食問題。 大梁朝與歷代一樣,每年都會按量征收,儲存進國家糧庫。 若在以往年份,每年收上來的存量也不算太多,再加上難免的每年消耗。 有出有入,算是能持平。 然而去年因有范寧的收稅收糧改革。 單去年一年的收入,竟就等于以往兩年半的收入。 多收入固然是充沛國家糧倉的好事。 然而卻因為突然一下子太多,導(dǎo)致裝糧的地方都不夠了。 因此,這次招待外國貴賓,在開始動用國家糧庫時,便有戶部的人發(fā)現(xiàn)。 有些儲存陳糧,竟然已有快要霉變乃至少量已經(jīng)霉變的情況發(fā)生。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陛下那里。 在當(dāng)?shù)罱?jīng)過諸位大臣探討一番,經(jīng)由中書門下省,便下發(fā)了一道詔令。 讓各地縣衙分攤到各戶,讓大家用低價購買這些多出來的陳糧。 其實百姓對這個事,還挺不滿意的。 當(dāng)年的新糧食,味道好價格高,這很正常。 但陳年糧食本就不好吃,更是買不上價。 朝廷這樣做看起來是在體恤百姓,但實際上,還是想從百姓手里賺銀子走的。 不夠,大家雖對此稍有牢sao,但也都在可接受范圍。 畢竟自從去年收稅改革以來,交納的稅賦少,大家手里有余錢,日子也算是好過起來。 就算這等于是變相的低價稅,可不是還有糧食給嘛,只要有口糧食吃,餓不死,這對百姓來說,挺好了。 但是,畢竟這些糧食是以往十來年積累下來的。 就算是分攤到每個人頭上。也不足以全部消耗掉。 因此有的郡縣長官頭腦靈活一點的,自然就想到那些大戶身上了。 反正他們有錢,那就能者多勞吧。 但凡是比較有規(guī)模的商戶等,就全都分攤到額外的購買份額。 范寧也不例外。 雖說這個辦法,是從外面郡縣傳回到長安城的。 但也絲毫不影響它的效率。 范寧都還未聽人說具體的低價購買,來自長安縣衙的文書,便直接送到范寧手上了。 正在縣衙里忙著做事的范寧,突然見到朱捕頭遞過來的這么張紙。 掃眼一看就楞了。 “為什么我要買這么多糧食?兩萬斤?我家攏共五口人,一人一萬的份額?紀縣令他還能不知道我家情況? 這份額定的太不合適了吧?” 范寧難以理解。 普通百姓一人不過五十斤,就算大型商戶,每人也不過幾百斤。 若是家里人口多,又是大族,真要達到個大幾千斤,也不是難事。 可他范寧,哪條邊都不沾吧? 朱捕頭對頭兒的不公正待遇,也表示很同情。 “頭兒,我已經(jīng)打聽過了,這事,咱長安縣都沒權(quán)利管,是直接由京兆府尹下文書給咱縣令的。 而且聽人說,就連頭兒你的數(shù)額,也是經(jīng)過京兆府特別考察后,單獨敲定下來的。 這可是戶部都已經(jīng)登記在冊了,沒法改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