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
安集堡雖離海州較近,卻屬遼陽管轄。 堡東邊有一條河叫安平河,這條河是渾河支流,全長一百多里。 二月的遼東不像關(guān)內(nèi)南方已經(jīng)春暖花開,仍是凍人的很,安平河上就有不少浮冰,那河水也是依舊冰冷刺骨。 三天前,遼陽城守衛(wèi)、滿洲正黃旗協(xié)領(lǐng)費雅三接到了海州急報,說是有大股明軍自遼南來犯,金州、復(fù)州已經(jīng)淪陷,明軍已迫近蓋州、海州。 同海州城守衛(wèi)果賴一樣,費雅三也是宗室黃帶子,并且比果賴更接近皇室,因為他的阿瑪是太祖皇帝的三子阿拜。 除了禮親王代善外,阿拜就是愛新覺羅家年紀(jì)最長的宗室,可惜因為阿拜不像其他兄弟一樣有赫赫軍功,所以爵位只是個三等鎮(zhèn)國將軍。 前些年阿拜擔(dān)任過吏部的滿承政,但前年攝政王多爾袞以這位三哥年事已高為由罷了阿拜的承政一職,去年各旗相繼入關(guān)到北京享那漢人的花花江山,阿拜卻被留在盛京接替何洛會的留守總管一職,十分不得志。 上任之后,阿拜索性也不問事,只將事務(wù)交給其長子奉國將軍席特庫,平日里多在府上窩著,不在府上時就是叫備馬車回黑圖阿拉老寨感懷一下過去,甚是想得開。 可阿拜想得開,他的兒孫卻想不開。 眼看叔伯兄弟們不是貝子就是郡王,而他們最大才是奉國將軍,且別的兄弟入關(guān)享福,他們卻要留在關(guān)外繼續(xù)吃苦。 同樣是太祖子孫,差距這么大,誰能想得開? 費雅三就是阿拜兒孫中最想不開的那個,為此成天牢sao滿腹,在遼陽城也是天天酗酒,無心政事。去年更是于酒后將旗下一有孕的漢婦活活揉虐至死,被鄭親王濟爾哈朗派人狠生斥罵了一通。要不是他爹阿拜求情,估計能把奉恩將軍的爵位都能給他奪了。 現(xiàn)在的遼陽城不是從前明朝的遼陽城,而是費雅三他皇祖奴爾哈赤于遼陽城東太子河畔新修的新城,叫東京城。 再怎么混賬,遼南出了十萬火急的軍情,費雅三不能不問,但不以為這軍情如果賴說的那么夸大,什么明軍來犯數(shù)萬,騎兵多如牛毛什么的。 用屁股想也知道不可能,那明軍真有這等實力,早干嘛去了! 去盛京的快馬給費雅三帶來大哥席特庫的軍令,要費雅三帶遼陽兵馬前往海州,盛京的援兵業(yè)已出發(fā)。 因為事關(guān)明軍入寇,席特庫擔(dān)心弟弟又喝酒誤事,所以叫使者再三叮囑遼陽接令之后馬上就要啟程。 這一回,費雅三真沒誤事,上午接到軍令,下午就帶著他遼陽城的180名披甲滿洲兵同450名阿哈出發(fā)去海州了。 這180名滿洲兵當(dāng)中,50歲以上的45人,16歲以下的38人。真正能上馬征戰(zhàn)的不到百人。 阿哈情況倒是不錯,都是二三十歲的精壯,有些還隨滿洲主子入過關(guān),很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 一路快馬加鞭,第三天費雅三一行就趕到了遼陽最南端的安集堡。只是他們還沒來得及進(jìn)安集堡休整喂馬,前邊的滿洲兵就發(fā)出驚呼聲。 ....... 安平河上的浮冰一塊又一塊,有的順著河水的流動往下游飄浮,有的則是紋絲不動。 河兩岸都是蘆葦枯草,偶有幾只沒有渡冬的飛鳥如驚鴻一瞥飛向空中,依稀能見到那蘆葦中竟然有鳥窩。 讓滿洲兵發(fā)出驚呼的是一片很寬的河灘。 河灘上倒伏著幾百具尸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死狀凄慘無比;河面上也飄浮著數(shù)百具尸體,有的尸體上插著箭枝,有的則是沒有外傷,顯是走投無路挑進(jìn)冰河被凍死、淹死的。 尸體無一例外都是滿洲衣飾。 遼陽的滿洲兵在河灘上翻了又翻,終是沒有發(fā)現(xiàn)活著的同胞,不管男女老少,都成了安平河畔僵硬的、冰冷的尸體。 “大人,都是咱們的人,安集堡的扎葉合也被殺了?!?/br> 同費雅三一起來的遼陽滿洲章京納爾蘇心情沉重,下手的那幫明軍真的是心狠手辣,兇殘至極,沒有半點人性。 從現(xiàn)場的蹄印判斷,當(dāng)時大概有一支幾百人的明軍騎兵襲擊了安集堡的滿洲駐防兵,然后將堡子里的滿洲兵連同家眷及阿哈往河邊驅(qū)使。最后,就是費雅三他們看到的這一幕。 很多滿洲人的致命處都是后背,傷口又長又深。 有些則是被用重物捶擊,扎葉合的腦袋就凹了一大塊下去,五官的模樣也變了形。 扎葉合是安集堡的駐防滿洲什得拔,他的meimei是費雅三的側(cè)室。 費雅三鐵青著臉,什么話也沒有說。 視線中,河中央有個婦人一只手抱著一根木頭,一只手卻死死抓住一個裝滿什么東西的袋子。 一眾遼陽過來的滿洲兵同阿哈們都是人人悲憤,目睹自己的族人被敵人當(dāng)牛羊一樣屠戮,他們的內(nèi)心棄滿憤怒和仇恨。 漢人阿哈們則小心翼翼的將尸體抬到一塊準(zhǔn)備焚化,他們心中的憤怒之情不比主子們少,很多人在咬牙咒罵那些胡亂殺人的明軍,說他們是禽獸。 費雅三臉色十分陰沉,兩頰不斷抽動,看得出,他在竭力抑制自己心中的怒火。 但納爾蘇沒想到的是,費雅三卻下令撤軍,馬上撤回遼陽。 “撤回去?” 納爾蘇怔住,旋即明白費雅三為何下這個命令,因為入寇的明軍實力真的很強,以他們這點人手恐怕無法與其一戰(zhàn)。 費雅三回去了,不管海州的果賴是不是還在苦苦等侯援軍,他都要立即回到遼陽。 他害怕自己會被明軍圍住。 甚至,在回遼陽的途中,費雅三搶在明軍前面將沿途的堡塞盡數(shù)撤離,能帶走的都帶走,不能帶走的都燒毀。 這是堅壁清野。 以前只有明軍對清軍堅壁清野,今日,清軍也終于對明軍采取了這“損人不利己”的戰(zhàn)術(shù),當(dāng)真是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 費雅三的做法是對的,在他回到遼陽的次日,城外就出現(xiàn)了明軍的騎兵,雖然他們?nèi)藬?shù)不是很多,也沒有進(jìn)攻遼陽的跡象,但他們的到來已然說明事情的嚴(yán)重性。 一封封告急求援的急遞往關(guān)內(nèi)送去。 大清的龍興之地,快要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