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
錦州,鑲藍旗駐防地,設(shè)有滿、漢章京各一員,披甲兵260人,箭匠、鐵匠各10名,轄管屯田旗莊漢奴6000余人。 而在太祖奴爾哈赤那會,定八旗守邊駐防制,其中鑲藍旗駐防地是遼南的金、蓋等州。 太宗時因與明朝、蒙古戰(zhàn)事擴大,原先守邊駐防制被極大改變,崇德七年松錦大戰(zhàn)后,明朝軍事重鎮(zhèn)錦州被太宗皇帝劃給濟爾哈朗的鑲藍旗管轄,未入關(guān)前錦州一度屯有重兵兩萬余人,為大清掠取關(guān)內(nèi)中國的前沿基地。 不過入關(guān)之后,因攝政王多爾袞決策以少數(shù)凌大族,以大清代中國,好立愛新覺羅萬世基業(yè),遂將朝廷從盛京遷往關(guān)內(nèi),隨之八旗家眷及大量漢奴一并入關(guān),關(guān)外只設(shè)盛京總管,先是以阿拜統(tǒng)管,后因賊亂改以何洛會。 關(guān)外原本尚有留守八旗兵近萬,其后因關(guān)內(nèi)戰(zhàn)事吃緊,陸續(xù)抽走一半入關(guān),致使錦州如今只有披甲兵260人。 不過相比寧遠、鳳凰城、牛莊、義州、新城、金、蓋等州留守兵不過幾十人而言,錦州駐軍已然很多了。 鑲藍旗是下五旗。 太宗時定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所謂上三旗原本是指正黃、鑲黃、正藍三旗,原因是兩黃旗為太宗親領(lǐng),正藍旗為太宗長子豪格所有。 也就是帝系直屬三旗。 多爾袞為攝政王之后,出于削弱豪格權(quán)力,打擊豪格的意圖,將正藍旗劃入下五旗,而將原先在下五旗的正白旗撥入上三旗,所以現(xiàn)在的上三旗是兩黃旗同正白旗。 漢八旗、蒙八旗與滿八旗又如出一轍,也分上三旗下五旗,并且在權(quán)勢上,劃入上三旗的要比下五旗風光。甚至在上三旗的滿洲權(quán)貴眼里,下五旗的都是奴才。 這就導致八旗內(nèi)部矛盾重重,尤其是原先上三旗的正藍旗。旗主、貝勒們也是勾心斗角,原因是大家都是愛新覺羅子孫,憑什么就有個貴賤之分。 原先因為關(guān)內(nèi)戰(zhàn)事的順利,大量財富、土地、人口利益壓制了八旗內(nèi)部矛盾,如今隨著戰(zhàn)事不順,這些矛盾便一點點的浮出水面。 京中兩次議政王公大臣會議就是這矛盾的體現(xiàn)。 駐防錦州的滿洲章京達禮是隨太祖皇帝就征戰(zhàn)四方的勇士,戰(zhàn)功赫赫,太祖皇帝親賜巴圖魯封號,軍中稱“達禮巴圖魯”。 可惜,太宗年間因事涉四大貝勒之一阿敏造反事,達禮前程為之斷送,若不是太宗皇帝念其征戰(zhàn)有功,恐怕早已被殺。 原先正黃旗也改隸鑲藍旗,大軍入關(guān)之后,比他資歷淺的多的那些將領(lǐng)在關(guān)內(nèi)耀武揚威,獨他達禮巴圖魯在錦州做了留守滿章京。 可能是年紀大了的緣故,達禮不像年輕人一樣叫委屈,說別人都進關(guān)享福,他們卻在關(guān)外吃苦,上面不公什么的。大小事務,俱是料理,看著像是就在這錦州終老一生了。 然而不曾想到的是,這關(guān)外的風云卻突變起來。 去年打山東渡海而來的淮賊聲勢很大,兩三個月內(nèi)掃蕩了遼南諸地,又兵鋒直指遼陽、盛京,廣寧一帶也有大量淮賊馬隊活動,見人殺人,見屋燒屋,把個關(guān)外攪得一塌糊涂。 盛京往關(guān)內(nèi)急報,年初的時候攝政王緊急抽調(diào)5000人馬出關(guān),先是于遼陽擊潰賊兵,斬首過千,后又于盛京城外擊退了圍城賊兵,斬首多達兩千。 但賊人退而不散,反往北處黑圖阿拉、寬甸、義州等地襲擾,可能是吸取野戰(zhàn)不敵的教訓,賊人首領(lǐng)將所部分做數(shù)十甚至上百支人馬,多的五六百,少的七八十,都配馬騾,見縫插針似的散在遼東各地。 盛京總管何洛會有心聚兵圍剿,可是剿得這處剿不了那處。尤其是大量關(guān)外漢奴被賊人蠱惑煽動,占據(jù)各處抗拒。圍剿兵調(diào)得多了,又怕賊人襲擊城池,去的少了無濟于事,真正是焦頭爛額。 聽說賊人首領(lǐng)還渡過鴨綠江攻破了朝鮮的義州城,使朝鮮同遼東的汛道被斷,兩國之間都不知彼此情況。 而有些賊兵被八旗兵追得緊了便跑到海邊上船往東江逃去,等追擊八旗兵因為無糧可食被迫退回盛京后,這幫賊兵又重新渡海而來,反復襲擾,叫人防不勝防! 結(jié)合各方通傳來看,達禮倒覺得這賊兵行徑很像他們當年襲擾明朝一樣。 賊人戰(zhàn)斗力低,多是土匪流民,其實并不難打,壞就壞在關(guān)外太大,幾千八旗兵撒出去跟一滴水滴在汪洋大海之中似的,怎么剿,怎么平? 爾今,除了確保盛京、遼陽、廣寧等重鎮(zhèn)外,除非關(guān)內(nèi)再有大軍回來,否則真是無計可出。 關(guān)內(nèi)朝廷怎么想,盛京總管何洛會又怎么想,達禮管不著,他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確保錦州不出問題,要不然錦州萬一被賊兵攻占,那盛京同關(guān)內(nèi)的聯(lián)絡(luò)就被切斷,那可是要命的事。 但達禮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將眼光集中在了廣寧方向,后方寧遠那邊卻叫山海關(guān)過來的一支賊兵占了。攻占寧遠的賊兵留了兩百人后,其余人馬便立即殺向了錦州。 錦州起初沒有丟失,因為缺少攻城器械的賊兵沒有馬上攻城,而是竄到城外各處旗莊,煽動裹挾漢奴青壯,伐木制梯前來攻城。 攻城是下午開始的。 只有260名披甲兵的達禮怎么守? 現(xiàn)在的錦州可不是當年明軍駐守的錦州,有內(nèi)外兩城,而是只剩一座內(nèi)城。便是外城還在,達禮也守不住。 他手下的兵攤到每個方向不過幾十人! 而賊兵在任何一面都有千人以上! 堅守了不到一個時辰,錦州內(nèi)城的南門被那些披雙甲,一手執(zhí)刀,一手執(zhí)盾的賊兵攻破。 奮勇廝殺的達禮巴圖魯在連砍四名賊兵后,終因年紀太大氣力不濟被賊兵打得節(jié)節(jié)后退,隨后同70多名披甲兵連同漢章京耿云生一起被圍。 這支賊兵自然是從山海關(guān)東出的順軍李延宗部。 于曹莊驛殲滅廣寧滿洲追兵一百余人后,李延宗率部攻占只有數(shù)十披甲兵的寧遠城,叫那廣寧反抗義民首領(lǐng)吳國平安置婦孺,又去招來寧遠周邊堡屯旗莊漢民代為妥善安置管理后,李延宗馬不停蹄就率部撲向錦州。 因為,錦州守軍相對有三千人的順軍而言,也是空城。 攻占錦州讓在遵化城下碰了一鼻子灰的年輕小將甚是興奮,他曾聽舅父說起過錦州這座前明重鎮(zhèn)的故事。 聽說圍住了好幾十個滿洲兵,李延宗突然起意勸降這些滿洲兵,因為打他舅父陸文宗自淮安起兵到現(xiàn)在,軍中還無一個滿洲降兵。 舅父當初曾言,不管滿、蒙、漢軍,只要愿降淮軍,皆為弟兄,是謂團結(jié)。 并說淮軍打擊的只是以愛新覺羅為首的反動分裂集團,因此只要廣大的滿蒙官兵愿意同淮軍一起反抗這個反動集團,他們便當是中國之人,絕不會被歧視對待。 有鑒于此,大概已經(jīng)掌握了幾百個漢字的李延宗便決定勸降,從而使自己的部下能夠多出一支滿洲兵來。 這件事,可是能讓他在舅父及其余將領(lǐng)面前顯擺很長時間的。 ........ 達禮巴圖魯都快六十了,經(jīng)剛才一番血戰(zhàn),氣力不濟,真?zhèn)€就撐不下去昏倒了。 “大人,醒醒,大人...醒醒...” 錦州漢章京耿云生不斷的輕聲呼喚這位滿章京,一個個滿洲兵倒在血泊中的樣子,讓這位曾參加過大清舉人試的漢人秀才欲哭無淚,沒有任何勇氣面對。 曹元是遼東人,是遼東人對滿洲人肯定就恨之入骨,因為當年滿洲人屠殺了三百多萬遼東漢民,能夠跑進關(guān)內(nèi)的基本都是全家差不多死絕的。 可就在曹元準備下令殺掉這些滿洲兵時,傳來小爺?shù)能娏钫f要勸降。 曹元怔了一下,卻沒有違令,因為如果有滿洲兵投降,對于清軍的士氣打擊將是致命的。 他明白大局為重。 在等待小爺過來時,包圍這些滿洲兵的順軍將士們跟看猴子似的望著這幫家伙,眼神中滿是嘲笑和譏諷。 這種眼神滿洲兵們非常熟悉,因為同他們當年看那些明軍、漢民一個模樣。 達禮章京還沒醒,耿云生束手無策,他知道他們是不可能逃出生天了,索性將達禮放到地上,自己也跟著一屁股癱坐下來。 被圍的滿洲兵們也是人人膽喪,望著順軍黑壓壓的人頭,他們從毛孔里透出寒意。 漢章京的一屁股坐下,滿章京的不省人事,徹底粉碎了滿洲兵還妄想的突圍念頭,情形已是如此,還撐著做什么? 也不知哪個先嘆了口氣,翻身坐在地上,很快,幾十個八旗兵全坐到了地上,低著頭默不作聲,任由敵人指著自己笑罵。 “讓開!” 順軍的人群被一群親兵分開,人群中走出手執(zhí)紅纓長槍的小將李延宗。 看了一眼地上坐著的這幫滿洲兵們,李延宗嘴角揚了揚,對他們道:“愿降者,可免死!” 一些能聽懂漢話的滿洲兵聞言,本能的抬頭看向?qū)γ娴捻樮妼㈩I(lǐng),之后又看向似乎還在昏迷的達禮章京。 下意識的,這些滿洲兵還保持著“服從”本能。 他們很痛苦,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在飽受折磨。 因為過去他們不知殺了漢人,不知聽到多少漢人求饒的話語,不知在自己的笑聲中砍下多少漢人的腦袋。 那時,他們是威風不可一世的滿洲勇士,他們以殺人為樂,他們以破家為榮,他們以漢人的首級為軍功! 可是今天,望著四周那一道道的目光,他們寒顫,他們恐懼,他們后悔... 章京會不會投降,讓我們活下去呢? 這一刻,大部分滿洲兵腦海中只有這樣的念頭,他們不安焦慮的望著躺在地上的達禮章京,每個人的心都在“撲通”跳著,眼神之中充滿對生的渴望。 耿云生的臉上也有渴望,要死的也應該是滿洲人,他是漢人啊! 達禮醒了。 或許說達禮早就醒了,只是他沒有辦法接受現(xiàn)實。 巴圖魯?shù)淖宰鹌仁惯_禮必須醒來。 他緩緩從地上坐了起來,沒有去看自己的部下,而是抬頭看向面前手拿紅纓長槍的“賊將”,不甘心的問道:“你們到底是什么人?” 他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但他想死得明明白白,如果連打敗自己的軍隊都不知道是哪方的,他真的有些不甘。 “我們是漢人的軍隊!” 一名淮安籍的哨官回答了達禮的問題。 “漢人的軍隊?” 達禮愣住。 漢人的軍隊有很多,是明朝的軍隊還是流賊的軍隊? 忽的自嘲一笑,自個都要死了,想那么多做什么? “漢狗,你想要我降?” 達禮冷笑一聲,脖子一耿,青筋暴起,一臉傲氣,“你知道死在我刀下的漢狗有多少嗎!...” 他還有很多傲氣的話要說,他的一生璀璨的很。 可他還沒有說出第二句話,胸口便是一疼,繼而整個人便往后倒去。原來胸前已是開了一個洞,正“咕嚕咕?!钡耐饷爸r血。 李延宗收回長槍,看都不看那中槍滿洲老梆子,只問邊上被驚呆的耿云生:“喂,你降不降?” 一見那紅纓長槍指著自己,再看達禮的慘狀,耿云生“撲通”跪了下來,不住磕頭。 雖然他什么也沒說,但已經(jīng)不需要說了。 李延宗的目光又看向其余的滿洲兵,目光所到之處,先是一個,繼而是很多個,無一例外都將頭磕了下去。 然而還有十多個滿洲兵就那么坐著,絲毫不動,似乎眼前的一切都跟他們沒有關(guān)系。 他們甚至連武器都放下了。 一心赴死,同他們的章京大人一樣,寧死也不讓滿洲蒙羞。 曹元一揮手,一眾士兵沖出將這些不動的滿洲兵全部擒住。 “砍掉他們的雙手雙腳,吊在錦州城頭,叫前明那些殉國的英烈好生瞧瞧...記住給他們止血,別讓他們死得太快。” 李延宗做了一個殘忍的決定,想了想又吩咐一句:“今后不降者,都這么弄...舅舅說過,想要壓倒白色的恐怖,必須酬以紅色的恐怖...嗯,是這個理咧?!?/br> 舅舅說過的話,在外甥這里,就是真理。 曹元等聽了小爺這個吩咐,均是倒抽一口冷氣,不是驚駭,而是覺得這樣做太費事,也太麻煩。 這可是手藝活,一般人干不了。 “你們!” 李延宗不管曹元他們嫌麻煩,徑直看向包括漢章京耿云生在內(nèi)的幾十個滿洲兵,嘴角一撇道:“你們跟我去打廣寧城,拿下來,你們就是我的部下,我待你們好,你們的妻兒都可活。拿不下,一樣弄死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