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玄幻小說 - 大流寇在線閱讀 - 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

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斗破蒼穹、凡人修仙傳
    騰機思是達延汗六世孫,蘇尼特東路首領(lǐng)塔巴海達爾漢和碩齊之子,八年前因為皇太極的征伐,騰機思被迫率部降附清朝。為了安撫這位蒙古部落首領(lǐng),清廷將宗室女嫁于他,授和碩額駙,后又封為扎薩克多羅郡王。

    大體上,皇太極在時對騰機思兄弟的待遇是十分優(yōu)厚的,不過皇太極死后主政的多爾袞因為從前就與騰機思兄弟有仇,因此上臺之后就對騰機思兄弟采取壓制政策。

    這就使得騰機思兄弟對清廷也越發(fā)不滿起來,可苦于滿清勢大又入關(guān)征服中國,只有人馬兩萬余的蘇尼特部落怎么敢與滿清為敵。

    直到幾個月前騰機思兄弟聽說遼東重新來了漢人的軍隊,且滿洲人好像在關(guān)內(nèi)遭到漢人的反抗很激烈,于是,騰機思秘密派人到關(guān)內(nèi)打聽詳情。

    蘇尼特部落的人其實并沒有真正入關(guān),因為他們不需要入關(guān)。時大量從京東地區(qū)逃難的漢民至喜峰口出關(guān)逃避兵災(zāi),從這些人口中蘇尼特部的細作大致了解了現(xiàn)在關(guān)內(nèi)的局面。

    一聽關(guān)內(nèi)的漢人軍隊都在北京城附近活動了,騰機思立時意識到滿洲人的氣數(shù)已盡,于是果斷舉兵同弟弟騰機特及手下諸臺吉聯(lián)絡(luò)車臣汗,土謝圖汗,想要三家合兵一處攻打關(guān)外盛京,好讓那滿洲人連老家都回不了,統(tǒng)統(tǒng)死在關(guān)內(nèi)。

    同屬喀爾喀蒙古的車臣汗碩壘、土謝圖汗袞布對騰機思兄弟反清“熱烈”歡迎,并大力支持。

    前者許諾可派四個兒子率三萬騎兵,后者許諾派兩個兒子率兩萬騎兵同騰機思兄弟合兵為蒙古聯(lián)軍,以恢復(fù)祖上榮光。

    騰機思兄弟起兵后第一個對付的就是滿洲人的幫兇漠南蒙古諸部,其中與滿洲結(jié)為世代姻親的科爾沁部更是騰機思兄弟的最大打擊目標(biāo)。

    遵化巡撫宋權(quán)急報過來的時候,騰機思兄弟已經(jīng)率軍殺進漠南,所以即便此時的清廷緊急詔漠南蒙古諸部入關(guān)“勤王”,漠南諸部也不可能來救駕了。

    而宋權(quán)在這封緊急軍情的末尾還附有一句,意朝廷萬不可再指望漠南諸部。

    換言之,清廷要么選擇同大順軍議和,“體面”的撤出關(guān)內(nèi),要么就是真的玉碎。

    在禮親王代善的壓制下以及現(xiàn)實的種種不利,多鐸最終同意議和。

    小皇帝福臨“親自”下詔,委派鄭親王濟爾哈朗、戶部滿尚書英俄爾岱、禮部漢尚書馮銓、蒙古承政噶喇依為和談使者。

    順軍方面提出的五個條件除第一、第五條可原則同意外,第二、第四兩條再行商議,第三條去帝號卻堅絕不答應(yīng)。

    第二條釋放漢奴和阿哈這一塊,滿洲諸王商議的結(jié)果是可釋放京中五萬人,京外其余各處尚在旗莊耕種之漢奴皆可歸還順軍,并廢除緝捕逃人令。

    第四條歸還從順軍手中搶奪的千萬余兩白銀,經(jīng)諸王貝勒再三商議,允歸還三百萬兩。

    不過這三百萬兩國庫卻是拿不出的,因為當(dāng)初擊敗李自成大軍后,多爾袞為了鞏固地位和提高威望、拉攏入關(guān)八旗人心,將繳獲的大量錢財肆意賞賜八旗,真正充入國庫的只有一半。又經(jīng)兩年多戰(zhàn)事及地方治理需要,如今國庫存銀雖沒有前明崇禎時那么慘空的可以跑馬,但也不到百萬兩之?dāng)?shù)。

    所以,最終經(jīng)兩位太后敲定,這三百萬兩的給付銀由在京王公貝勒湊齊給付。

    其中親王十萬兩、郡王五萬兩,貝勒三萬兩、貝子一萬兩,余鎮(zhèn)國公、輔國公各千兩不等。

    湊銀子這一塊,頓時顯出滿洲王公比那前明勛戚更具眼光,不須太后哀求,也不需親王登門,消息一出,各家府上就開始往外拿銀子了,且拿的都很高興,半點怨言也沒有。

    原因當(dāng)然是拿銀子買回家的路,總比城破被人家搶,又或突圍路上叫人家攆來得好吧。

    太后諭旨并沒有讓滿漢大臣們也獻銀子,可大學(xué)士范文程和寧完我二人卻各自主動捐輸三千兩,就是漢官馮銓也自掏腰包愿出五百兩。

    那位當(dāng)廷被“拽斷”辮子的孫之獬倒是沒有被下獄處罰,只是被罷官趕出朝中,按理這位剃頭黨的領(lǐng)袖乖乖在家呆著便是,但卻不知是良心發(fā)現(xiàn)還是腦子壞了,竟將家中的金銀首飾拿出來說是要為大清分憂。

    結(jié)果,被鄭親王濟爾哈朗下令亂棍打出。

    大多數(shù)漢官的覺悟不高,沒有愿意學(xué)孫之獬為大清分憂的,倒是不少人在家忙著藏銀子,原因是害怕大順軍入城后會繼續(xù)追贓助餉。

    除了那些早前就同大順方面有過接觸的,余者基本上都對馬上到來的大順軍入城感到驚慮。

    濟爾哈朗等議和使是從廣渠門出的城,順軍方面顯然也有足夠的和談?wù)\意,大軍統(tǒng)帥、山東節(jié)度使陸廣遠親自同濟爾哈朗會唔。

    出城之前,濟爾哈朗已從馮銓那里得知這位年輕的陸節(jié)度正是“賊首”陸文宗的侄子,軍中呼少都督,因此并不覺得他堂堂大清親王只同一個山東節(jié)度會唔有什么不妥。

    一番客套后,雙方進入正題。

    順軍方面另外幾位參與和談的是反正的耿仲明、鎮(zhèn)帥高杰、以及一位打進來臉上就明顯帶著怒意的小將。

    小將自是陸四的外甥李延宗,他也是陸廣遠的嫡親表弟。

    生怒的原因是李延宗不知道舅舅是怎么想的,明明韃子在北京都快完蛋了,偏要跟他們搞什么和談,放人家出關(guān),這不是沒事找事,給將來埋禍患么。

    要按他李延宗的意思,拼著死上幾萬人也要把北京城啃下來,然后管他韃子老的小的,男的女的,統(tǒng)統(tǒng)拉出來過刀,叫他們看看漢人的刀跟他們韃子的刀哪個更鋒利!

    然而,是打是和,可不是他李延宗能拍板的。

    眼下,只能乖乖聽話跟在表哥身邊。

    表哥先前還囑咐他,沒他的允許不許說話,這就讓李延宗心中更是窩火郁悶。

    耿仲明參加談判的原因除了攻打北京他的炮兵部隊要占首功外,還因為此人比較擅長交涉事務(wù)。

    另外一個原因是李延宗首先要讓清廷將城中的耿仲明部家眷交出來。

    這個補充條件說出來后,濟爾哈朗同英俄爾岱他們都沒遲疑,就痛快應(yīng)允。但卻說懷順王家眷交還還須等朝廷出關(guān)。這也是防著順軍出爾反爾,萬一于清廷東撤途中襲擊他們。

    李延宗與耿仲明低語幾句,便沒有就此事再行要求。接下來,在耿仲明的“唇槍舌箭”之下,濟爾哈朗將釋放的漢奴人數(shù)增加到了八萬人,歸還白銀數(shù)量增加到四百萬兩。

    原本濟爾哈朗是堅持以山海關(guān)為兩國分界,至少也要以寧錦為界,可馮銓私下勸說他眼下當(dāng)務(wù)之急是朝廷同京中的二十余萬八旗家眷安全回到盛京,萬不可在此小事上與順軍發(fā)生爭執(zhí),導(dǎo)致和談破裂。

    英俄爾岱也說此事不必爭,真等大清將朝廷連同主力撤回關(guān)外,那順軍難道還真能守住廣寧不成?

    濟爾哈朗一想也是,遂不再就此分界繼續(xù)爭執(zhí)。

    和談條件基本成功九成,唯獨在清帝去皇帝號,降稱國主之事上,雙方都不肯讓步。

    濟爾哈朗倒是想讓步,可代善和多鐸那里不同意,他做主也沒用。

    “若貴國不愿去皇帝號,那我大順二十萬天兵明日便打進城去請貴國皇帝屈尊降號!”

    陸廣遠拍了桌子,冷冷看著對面的濟爾哈朗。

    一看表哥動怒了,一直憋屈著不敢說話的表弟樂了,興奮的一躥而就,張嘴就罵:“談?wù)務(wù)?,談你媽個吊,你個韃子還敢稱天子!我大順能放你們出關(guān)已經(jīng)是你們祖墳冒青煙,十八代修來的福氣!再他娘的嘰嘰歪歪,信不信小爺我把你們那個小皇帝用槍挑了!”

    對面的英俄爾岱也是太祖、太宗時期的名將,朝鮮人眼中極為強悍的存在,哪受得了一個十來歲的漢人少年對大清如此羞辱,氣的也是拍案而起,喝道:“要我皇帝屈尊,且看我滿洲族人答不答應(yīng)!”

    濟爾哈朗也是眉頭微皺,對順軍方面出言不遜甚感著惱。

    高杰則好,坐在那捧著茶碗一動不動,不知這位翻山鷂子在想什么。

    關(guān)鍵時候,馮銓趕緊出來打圓場,耿仲明也將小爺拉下,又與少都督低語幾句,隨后對濟爾哈朗等人道大順方面已經(jīng)退讓很多,但清帝必須去皇帝號,這一點絕不容商量,希望清使方面將大順的態(tài)度奏于皇帝、太后,再行回復(fù)。

    濟爾哈朗微微點頭,當(dāng)下與英俄爾岱等離開順營返回城中。

    等清使一行離開后,先前一直不說話的高杰嘿的一聲笑了,道:“少都督真不愧是大都督的侄子,如此一來,韃子更信咱們讓他們出關(guān)了,要不然何必跟他們爭什么皇帝、國主?!?/br>
    “高帥這話什么意思?”

    李延宗聽不明白,他表哥陸廣遠卻拍了他后背一下,說道:“你收拾一下,下午帶兵同李成棟一起去永平。”

    “去永平干什么?”

    李延宗一臉困惑。

    “你舅舅說李虎子是殺人王,叫你跟個殺人王一起,你說做什么?”

    陸廣遠輕笑一聲,”軍令,不許韃子出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