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三峽口之戰(zhàn)
朱棣這個人,年輕的時候跟隨常遇春打仗。中年的時候和兄弟侄子爭奪天下。步入年邁,就想要給后世留下自己的英名。 都說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朱棣也是如此。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這次打不到狼居胥山就再也沒有下一次的機會。 當年建文削藩的時候,為了麻痹建文皇帝,朱棣曾經在豬圈里裝瘋賣傻。那段時期的經歷極大的影響了他的性格。 他的性格就是固執(zhí),一旦決定去做就要做到底的固執(zhí)。 經過快一個月時間的運輸籌備,趕在第一場雪下來之前,明軍終于是渡過斡難河向著三峽口進發(fā)。 三峽口是兩座高山之間一條狹窄的通道。 兩側高山目測海拔至少上千米,山勢極為陡峭。 騎馬的王霄看到這里的地形,當即就無奈的笑了。 邊上的徐濱好奇詢問“太孫為何發(fā)笑?” “我想到了shang甘嶺?!?/br> 徐濱仔細想了想,沒想起來自己在哪本書上見過shang甘嶺這個地名“這是何處?” “沒什么,我亂說的?!?/br> 直接沖擊山谷毫無意義,人家占據著兩側山峰,直接仍石頭就能砸死所有敢于進入山谷的人。 哪怕不扔石頭,派人在山谷之中壘堡據守,依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 想要打下這里,必須攻占兩側的山峰。 可兩邊山峰上密密麻麻的人影晃動,少說也有數萬人守在山上。從山下仰攻,根本就不可能攻的上去。 明軍打仗的戰(zhàn)術簡單,甚至可以說是呆板。 因為他們打仗就是平推碾壓,用強大的實力擊潰對手。 所以看史書記載明初的時候大規(guī)模會戰(zhàn)動不動就是二十萬,三十萬,五十萬人馬的。土木堡之變的時候甚至動用了七十萬大軍。 這些數字肯定有水分,加上空餉的話大致實際上也就是一半多一點??赡呐氯绱耍@種規(guī)模也已經完全是處于碾壓狀態(tài)。 戰(zhàn)斗打響之后,明軍就是硬生生的在火槍火炮的掩護下攻山。 天時地利人和,分別對應的是氣象變化,地理環(huán)境以及士氣。 在這三個方面,明軍全部處于劣勢。 之前是雨季,跟著氣溫下降眼看著就要進入冬季下大雪。 三峽口這里山勢陡峭,從下往上仰攻,單單是爬山都能把人累趴下。更別提山上紛飛的箭雨和石塊。 蒙古人以往打不贏的時候就會求和,說我們做兄弟吧??蛇@次朱棣鐵了心要打到狼居胥山去,已經是打到人家的家里來了。被逼上了絕路的蒙古人只能是拼死一戰(zhàn)。 掌管情報機密之事的趙王朱高燧說,瓦剌與韃靼部落里只要是比車輪高的男丁都上了戰(zhàn)場。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動員。 在這種全方位不利的情況下發(fā)起猛攻,明軍收獲的是一輪接一輪的失敗。 半個月的時間里,明軍對三峽口發(fā)起了無數次的沖擊。損失之慘重已經無法具體統(tǒng)計。 明軍的尸骸從山下一路鋪到了半山坡,很多傷員因為撤不下來,夜里的哀嚎聲響徹四野,極大的打擊了明軍的軍心士氣。 保守估計明軍至少損失了數萬戰(zhàn)兵,而他們與蒙古人的戰(zhàn)損比甚至都做不到十比一。 明軍眾將都是心生退意,可卻是沒人能夠勸說的得動固執(zhí)的朱棣。 為了推動戰(zhàn)局,明軍將神機營的火炮推到山腳下。墊高炮口向著山上猛轟。 這些火炮的射程很近,大約只有里許地。不過哪怕如此,也足以支援明軍不斷仰攻上山占據半山坡。 可也就到此為止了。 想要繼續(xù)向上打,那就只能是用血rou之軀和山頂上的蒙古人死戰(zhàn)。 王霄也是心疼明軍的損失,因為這些都是未來屬于他的力量。 只是,王霄深知朱棣的性格,所以他什么都沒有說。只是默默的在等待著。 時間來到十月底,天空之中飄起了鵝毛大雪。 大雪飄落的第一夜,朱棣捂著頭暈了過去。 清醒過來的朱棣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封鎖消息,可是在軍中眾將那里卻是不可避免的傳播開來。 朱棣的固執(zhí)讓人擔憂,他堅信自己一定能打贏。殘酷血腥的戰(zhàn)斗依舊還在延續(xù)。 隨著時間的流逝,明軍的士氣愈發(fā)低落。 補給線太過漫長,天氣又不好。后方送來的物資越來越少還無法按時抵達。 明軍缺醫(yī)少藥,很多傷員無法得到及時救治而身亡。軍士的口糧與馬匹的草料也逐漸開始短缺。 甚至就連神機營的大炮都快撐不下去了。 火藥倒是還有,可大炮的炮管長時間射擊早已經到了報廢的邊緣。 限于明朝的技術水平,火炮制作都是用模具澆鑄而成。內里有不少氣泡,質地也是參差不齊。 長時間的射擊使用,炮管都快報廢,再用下去就該炸膛了。 而更換的炮管太重,從山海關那邊一路運輸幾千里過來,在這種天氣狀況下簡直就是要命。 朱棣的身體每況愈下,可他還在堅持。每天他都會騎馬來到戰(zhàn)場上,向著北方眺望。 北邊,那是狼居胥山。 面對把防線修建的固若金湯的蒙古人,明軍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用血rou之軀撲過去。 漢王朱高煦出賣情報,導致明軍兩批輜重隊遇襲,大量物資損失之下,剩下的物資只夠大軍使用不足一個月。 然后在這個時候,王霄接到了一封家書。 家書上寫了幾件事情,讓王霄看完之后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第一件事情是太子朱高熾的身體狀況不好,甚至都快到了藥石無用的程度。 第二件事情是內閣三楊動作頻繁,派兵封鎖了長城沿線的各處關口。 而最后一件事情則是說,孫若微已經生了,是個男孩,按照出征前定下的交代,起名朱祁鎮(zhèn)。 王霄早早的就解決掉朱高熾身邊下毒的太監(jiān),可朱高煦的勢力是如此之大,太子還是無法避免的中招了。 至于內閣三楊,他們是鐵桿的太子黨。調動備倭兵封鎖長城關口,應該是他們得知太子的身體狀況后做出的應對。 他們防備的不是朱棣也不是王霄,而是手握重兵的漢王與趙王。 漢王與趙王靖難的時候就是朱棣的左膀右臂,在軍中經營多年實力雄厚。一旦他們揮兵入關,那太子黨一系絕對都是死翹翹的下場。 王霄坐在自己的營帳里,手中拿著家書看著外面紛飛的鵝毛大雪,久久不語。 他的種種策劃與安排,現在看起來還是有漏洞。 別人不是npc,不可能按照王霄的計劃去行動。不得不承認的是,他有些小瞧那兩位常年在軍中的王爺了。 此刻擺在王霄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和原著一樣按照原劇情推動。另外一個則是放手一搏! 如果走第一條路,王霄手里現在已經有了戰(zhàn)斗力強大的神機營作為依仗。朱棣如果想要陣前傳位給漢王,絕對不可能把神機營留下。 而且漢王心思縝密,想要對他長時間隱瞞朱棣的死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已經不僅僅是王霄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包括了女人孩子,以及整個太子一黨無數人的腦袋。 于謙和徐濱一起走進營帳,想要向王霄匯報今天的軍務。卻是看到王霄出神的坐在那里看外面的大雪。 “太孫,怎么了?” 王霄笑了笑,隨手將家書丟進了面前的火盆“你們說,人活在世上為的是什么?” 兩人愣了下,對視一眼后于謙說“大丈夫頂天立地,自當齊家治國平天下?!?/br> 徐濱想了想,拱手說“人活著,其實就是為了家人而活?!?/br> 笑容滿面的王霄起身戴上鐵盔,邁步向著營帳外走去“跟我去見皇上?!?/br> “你說什么?” 坐在椅子上的朱棣直直的看著王霄“再說一遍。” “皇上,臣請率神機營繞行三峽口直撲蒙古人大營。毀其部落,燒其輜重。斷絕三峽口守軍后路?!?/br> 這不是戰(zhàn)旗游戲,打來打去就是那么大的地圖。這里是真實的戰(zhàn)場,無邊無際。 蒙古人兵力還是有的,但是絕對做不到遮蔽四周數百里的程度。別說他們,人多勢眾的明軍都做不到。 王霄的計劃是帶著火槍兵們遠遠的繞開三峽口防線,從遠處翻山越嶺爬山突襲三峽口后方的蒙古人大營。 蒙古人也是需要輜重才能打仗的。 他們的部落子民,牛羊馬匹,兵器箭矢,食鹽草料甚至跳大神的巫醫(yī)都在后方的大營里面。 一旦大營被摧毀,失去了輜重的蒙古人除了潰敗之外別無選擇。 這個計劃在后世并不新鮮,大家看到了都會笑著來一句不就是迂回穿插嘛。 可在此時此刻,這確是打破目前僵局的最好選擇。 這個計劃早就存在于王霄的腦海之中。之所以一直沒有提出來,那是因為他一直再等。 看到家書之后,王霄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好!” 朱棣用力一拍椅子就站了起來“你有什么要求?” 王霄手握佩劍,目光掃過不遠處面無表情的朱高煦。 “皇上,微臣請皇上下令,在神機營出兵之后。軍中各營無論人,馬還是鴿子一個都不許進出。違者,殺無赦。” 朱棣皺起眉頭“這是為何?” 王霄拱手行禮說“因為軍中有人和蒙古人勾結,出賣我們的情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