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泰山稱帝 (月票加更)
云集在泰山周邊的兵馬數(shù)量,絕對是有史以來的最巔峰。 除了王霄帶來的兵馬,還有投降的齊國軍士。站在泰山上往下看,入目所見都是連綿不絕的軍營。 無數(shù)的旌旗在風(fēng)中獵獵作響,數(shù)不清的軍士列陣于大道兩側(cè)。 當王霄的車架緩緩行來的時候,軍士們齊聲高呼‘萬歲!萬歲’ 站在高大的車架上,身穿貴服的王霄向著四周揮手。軍士們的反應(yīng),更加熱切起來。 眾人看到的是王霄的風(fēng)光。 如此之多的甲士列陣相迎,哪怕是周天子最威風(fēng)的時候也沒有過。 不過在李斯等文官的眼中,這個時候看到的卻是好大喜功。 這么多的軍士和民夫聚集在這里,會給當?shù)貛須缧缘钠茐摹?/br> 同時對于后勤輜重方面的壓力,也是毀滅性的。 負責(zé)后勤的官吏已經(jīng)是準備自殺了,他們實在是沒辦法再負擔(dān)這種規(guī)模的后勤補給。 百萬級別的后勤補給,已經(jīng)是超出了這個時代的上限。 李斯心里下定決心,等下一定要勸說大王,三天之內(nèi)必須解散軍隊,不然的話一切都完蛋了。 沒飯吃的軍隊很快就會鼓噪,跟著就會波及全軍,最后就是可怕的混亂與營嘯。 王霄不是一個人來的泰山,秦國幾乎所有的將軍都在這兒,朝中文官也是來了十之八九。 畢竟對于王霄來說,只要身在大軍之中,那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地方。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齊國的眾多降人,以及百多名儒家子弟。他們也是跟在了隊列后面,一步步的爬山。 泰山封禪這種事情,并非是祖龍首創(chuàng)。 實際上早在炎帝時代以來,就有七十二王封泰山的記載。 當然了,那都是遠古時代的部落草頭王,是自然崇拜的原始祭天儀式。 真正出名的,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桓公姜小白。 他想要在泰山封禪的時候,被管仲勸住了。因為當時的周天子還在。 魯國的國君也想要封禪,不過被孔丘恥笑不夠資格,也就沒敢去丟臉。 現(xiàn)在王霄來了,沒人敢于說他不夠資格。整個齊國出名的儒生都在他的身后低頭跟隨。 交流好書。現(xiàn)在關(guān)注 可領(lǐng)現(xiàn)金紅包! 至于說周天子,早就亡國多少年了。 李斯調(diào)集大量民夫,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開辟出來了一條直通泰山之巔的道路來。 王霄是下車直接走路上山,從泰山之陽登上山頂。隨行的人,自然也是跟著他一起走路。 好在這個時代的人身體素質(zhì)都不錯,或者說是磨礪的不錯。哪怕是那些儒生們,也是精神抖擻的跟著他走到了山頂上。 到了山頂,王霄站在祭臺上念了一份祭天的詔書,這是李斯寫的。 之后王霄將詔書扔進了冒著火焰的青銅大鼎之中。眾多石匠一擁而上,在一塊被運上來的大石碑上雕刻著銘文。 ‘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 王霄通過在泰山之頂上行封禮,向天下表明繼承了西周以來的以德配天之說。 接下來,流程上就應(yīng)該是行禪禮了。 可王霄卻是并沒有動身的意思,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從自己的衣袖里拿出了一份新的詔書。 李斯是王霄的秘書官,基本上所有的詔書都是他來起草的。 然而此時面對眾人詢問的目光,李斯直接搖頭表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 王霄也不搭理他們,展開詔書自顧自的在祭臺上對著老天念了起來。 “寡人順乎天理,合乎民意,誅暴亂,禁邪惡賴宗廟之神靈,六王服罪,天下一統(tǒng),此萬世之大業(yè)......” “寡人興發(fā)義兵,誅滅殘賊平定天下。使四海之內(nèi)統(tǒng)一聽從王之號令,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五帝之時也難及項背......” “寡人橫掃八荒六合,氣吞洪荒宇宙,終結(jié)了六國亂世。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地同域,錢同文。功過五帝,德超三皇......” “故,寡人當采上古帝位號,號曰‘帝’尊為‘皇’稱皇帝!” “命稱為‘制’,令稱為‘詔’,自稱為‘朕’!” 泰山頂上的人全都蒙了,因為王霄之前沒有跟任何人商議過這件事情。他甚至就連提都沒有提過。 現(xiàn)在突然拋出來皇帝之說,群臣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如何反應(yīng)才好。 王霄面無表情的念完詔書,之后上前將詔書扔進了青銅鼎里燒給老天爺去看。 到了這個時候,聰明人已經(jīng)是反應(yīng)過來了。 李斯拎著自己的官袍,小跑著來到祭臺下行大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的聰明人很快就跟上,上前過來行禮大喊。 然后是所有人都上前行禮,放聲大喊。 呼喊之聲從山頂,沿著開辟出來的道路一路傳下去,傳到萬軍之中。 接下來就是無數(shù)將士們的怒吼。天地都為止撼動! 人群之中的離秋公主,漂亮的大眼睛默默的看著王霄的身影,一絲移動的意愿都沒有。 ‘世間男兒的極致,也就如此了?!?/br> 王霄在無盡的歡呼聲中,從山頂下山,禪于附近的梁父山。 梁父山又稱地神山,封泰山必要禪于梁父。 做完了這個,整個封禪儀式才算是宣告結(jié)束。 不過大家關(guān)注的重點,并非是在封禪儀式上。所有人都在說著王霄自封為皇帝的事情。 一直到此時此刻,李斯這才終于明白過來,王霄為何一直拉著這么多的大軍不讓走。 就是為了讓今天之事,通過這百萬大軍以及數(shù)量更多的民夫之后,傳遍天下。 再也沒有比這更加宏大的廣告了。 哪怕王霄開辟了邸報,可這種東西也只有讀書識字的人才會懂。 絕大部分的黔首們,都是聽人傳說事情。 王霄這么干,可以在最快速度之內(nèi)將自己的威望施加于全天下。 在這個重威望的時代里,六國遺族想要撼動王霄的威望,鼓動黔首們作亂,幾乎不可能成功。 天下并不太平,王霄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度,從根本上得罪了所有的分封貴族。 原本他們在自己的封地上,可以作威作福做個土皇帝??涩F(xiàn)在的話,只能是那一筆稅收收入。 這種變化,換作是誰都無法接受。 而且關(guān)東各國,基本上就沒有被接納投降的。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淪為平民,像是楚王的孫子都在放羊糊口。他們肯定是不甘心的。 所以,王霄要用這次的事情來加強自己的威望。讓全天下的人都敬畏,不敢有反叛之心。 當然了,好處還是要給了。 像是祖龍那樣壓榨民力到了極致的情況,是絕對不可取的。 王霄借著泰山封禪,稱帝的時機。向全天下推廣永不加賦與攤丁入畝。 除此之外,他還下達了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的圣旨。 王霄宣布減稅,減稅的幅度甚至讓人以為皇帝得了失心瘋。因為王霄將田稅減少到了十稅一的程度。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田稅,基本上都是民四公六,或者民五公五。 王霄之前將秦國的田稅降低到了民六公四,就已經(jīng)是被全天下稱頌,被各國黔首們所期盼。 現(xiàn)在直接一刀到底,削減到了可怕的民九公一的程度,各地黔首們的支持度絕對是沖破天際。 這種情況下之下,那些依靠血脈生而為貴的各國遺族們,想要煽動大家作亂,怎么可能啊。 云集在齊地的大軍,喜笑顏開的逐漸返回各地。 他們不但帶走了秦王稱皇帝,封禪泰山的消息。還帶走了皇帝減免田稅,減免到了幾乎沒有的好消息。 當然,該有的賞賜也沒少他們的。 三晉的征召兵,按照之前的約定拿走了官田糧食產(chǎn)量的三成。 關(guān)中的兵馬,則是幾乎搬空了齊國的各地倉庫。 可憐齊國數(shù)十年的積攢,到最后全都便宜了秦國將士。 忙活了月余時間,終于是把一支又一支兵馬送走,忙的頭發(fā)都快白了的李斯,終于是可以喘口氣了。 他喘了幾口氣,直接就去找了王霄。 “陛下?!币姷酵跸鲋?,這位王霄身邊最為得用的大臣,張口就問“敢問陛下,田稅減至十抽一之后,國用該如何補足?” 華夏的種族技能就是種地,一切的一切也是圍繞著種地展開。 所以歷朝歷代里,田稅就是最為重要的稅收。 哪怕是在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宋朝,田稅收取的糧食,在全部稅收之中依舊是占據(jù)著最大的比例。 現(xiàn)在王霄一下子削減了這么多的田稅,對于秦國的財政體系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那大秦上下吃公家飯的,都得喝西北風(fēng)去。 王霄也不含糊,直接點明“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這種事情,并非是后世提出來的。實際上早在春秋時代里,著名經(jīng)濟學(xué)家管仲,就提出了‘官山?!恼摺?/br> 所謂的‘官山?!傅木褪菍}和鐵一起實行專賣。 山海之產(chǎn)主要是鹽與鐵,官府壟斷經(jīng)營,寓稅于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稅,又感覺不到征稅。 秦國之前也是鹽鐵專營,可力度卻并不大。許多貴族都在明目張膽的做著這方面的生意。 關(guān)東各國也是如此,很大一部分的利潤都被貴族們所節(jié)流。 王霄之前沒動手,那是因為統(tǒng)一天下更加重要,而且收取田稅已經(jīng)足夠用了。 現(xiàn)在的話,則是要對這邊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