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大漢的孝道
竇太后的葬禮非常盛大,長安城所有的勛貴全都去送行。 毫無疑問的,王霄是最受矚目的目標(biāo)。 因為竇太后入住霸陵之后,大漢的天空之下,只有他一個人最高了。 幾乎所有人看向王霄的目光,都是滿滿的熱切,渴望自己與自己的家族,能夠抱住這條金大腿,成為王霄腿上的某個掛件。 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王娡王太后。 一路上王娡都是面無表情,目光之中隱隱帶著怒火看著王霄的背影。 原因很簡單,王娡之前提議讓田蚡回來,參加竇太后的葬禮。 表面上的理由,自然是死者為大。可實際上卻是想要讓田蚡趁機重回長安城這個權(quán)力中樞。 在王娡的幾個兄弟之中,只有田蚡算是有些能力。 其幾個,像是王信和田勝什么的,都是十足的廢物。用他們?nèi)プ?quán),唯一的結(jié)果就是成為長安城百姓們茶余飯后的笑料來源。 可王霄卻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個要求,并且明確表示如果田蚡違背命令離開老家來到長安城,那這次誰也救不了他。 王霄如此決絕,同時毫不掩飾自己的防備之意,自然是讓王娡怒火滔天。 這個女人雖然出身很低,但是野心卻是極大。 她一心想要成為呂后那樣的人物,臨朝稱制權(quán)威天下。 至不濟也得是竇太后這樣,大權(quán)獨攬擁有可以廢立天子的權(quán)勢。 王娡不傻,相反她很聰明。否則的話當(dāng)年也不可能坑死粟姬和劉榮。 她知道太后想要掌權(quán),一方面是掌控軍權(quán),另外一方面則是要有自己家兄弟外戚們,在朝中說話有份量。 第一個嘗試她已經(jīng)失敗了,不僅僅是沒能拿到虎符,更重要的是王霄拒絕了其更換長樂宮尉程不識的提議。 程不識是竇太后的心腹,身為長樂衛(wèi)尉統(tǒng)帥長樂宮的軍事力量。 后世的皇后太后們手中是絕對不可能有機會沾染軍權(quán)的,可在大漢這里,太后們出場就掌控軍權(quán),直屬于她們的武裝力量,就是長樂宮守軍。 王娡想要撤換程不識,那是因為她要搬入長樂宮,然后開始接手長樂宮的兵權(quán)。 可王霄根本就不給她這個機會,依舊是將長樂宮的軍事理論交到了程不識的手中。 王娡要么讓王霄撤換程不識,要么就是收買程不識??蛇@兩條路她都走不通,程不識壓根就瞧不起她。 順便說一句,未央宮衛(wèi)尉是李廣,就是那個李廣難封的李廣。 他難以封侯的原因不在于個人能力,而是沒有什么政治頭腦。 七王之亂的時候,傻乎乎的接受了梁王劉武的兵符,成為梁國都尉這事兒,真心不知道得是多么腦殘才能干得出來。 想要找回田蚡被拒絕,想要收取長樂宮兵權(quán)也被拒絕。 這種情況下,王娡還能有好臉色的話,王霄就得真的認(rèn)真考慮了。 看著霸陵那厚重的斷龍石轟隆隆的落下,王霄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茂陵方向。 他用力握著拳頭,心中暗想“我是絕對不會住進去的!” 霸陵這里依山傍水,就在灞河邊上。而且霸陵邑很是繁榮,還有許多皇家的佃戶們負(fù)責(zé)看守園林,竇太后住進去陪伴漢文帝,也不算是委屈。 回到未央宮之后,王霄下達(dá)的第一個命令,就是讓衛(wèi)青立刻班師回朝。 之前衛(wèi)青一直帶著大軍駐扎在南越之地,用以彈壓當(dāng)?shù)亍?/br> 現(xiàn)在的話,該是他回來的時候了。 王霄這里準(zhǔn)備大展拳腳的時候,王娡那邊依舊是不愿意放棄,她甚至不惜和王霄撕破臉,在大朝會的時候主動出場。 大朝會上,眾臣們驚訝的看著王娡走進來,隨后目光都轉(zhuǎn)向了王霄。 大漢的太后出現(xiàn)在朝會上并不稀奇,呂后當(dāng)年甚至還臨朝稱制過。 可王霄與王娡之間關(guān)系惡化的事情,早已經(jīng)傳遍了長安城,現(xiàn)在王娡突然在這個重要的時間點,出現(xiàn)在了如此重要地方,很自然的被所有人視為對天子的挑釁。 王霄沒有說話,只是目光微冷的看向王娡。 迎著王霄的目光,本來信心滿滿的王娡,沒來由的一陣心驚。 那眼神,實在是太嚇人了。 不過她既然已經(jīng)來到了這里,如果不想以后余生只能是待在長樂宮里混吃等死的話,她就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深吸口氣的王娡,目光看向了丞相竇嬰“丞相,本后要讓田蚡回來,繼續(xù)做太尉。你的意下如何?” 竇嬰頭皮發(fā)麻,心說竇太后才走,王太后這里就開始做妖。這分明是想要壓天子以奪權(quán)吶。 實際上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之前王霄一直拒絕王太后的要求,現(xiàn)在王娡提出來的就不是讓田蚡回來做太尉,而是直接做丞相了。 “此事當(dāng)有天子一言而決?!?/br> 竇嬰小心著回應(yīng)“臣不敢妄言?!?/br> 他也知道竇太后從長樂宮搬家去了霸陵之后,竇家最大的靠山已經(jīng)沒了。所以當(dāng)太后與天子爭權(quán)的時候,他選擇了將皮球踢給王霄。 王太后當(dāng)著滿朝文武的面,大聲對著王霄喊“田蚡他還是不是你舅舅,你眼中還有沒有我這個母后!今天你只要當(dāng)著大家的面說一句不是,我這就回長樂宮去,這輩子都不出來!” 漢朝以孝治天下,皇帝權(quán)利雖大,但他在孝方面必須為天下人榜樣。 太后若是有個什么命令,皇帝如果敢違命的話,即為不孝。 不僅會被群臣所諫,而且會為天下人所笑。 說白了,就是名聲壓制。 而大漢這里,是一個為了名聲可以去死的時代。 四周眾臣們都是神色各異,紛紛露出了看熱鬧的姿態(tài)。 王太后這是在拿孝道來逼宮啊,天子若是不答應(yīng)的話,那對名聲的影響就太大了。 這個時代的交通與通訊都是極其落后的,落后到了通訊基本靠吼的程度。 對于地方上的百姓們來說,他們可不會知道宮廷斗爭內(nèi)里的刀光劍影,更加不會明白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淳樸的大漢百姓們判斷事情的標(biāo)準(zhǔn)很簡單,不孝順的那肯定就是壞人。 大漢從開國開始,就是用的黃老派思想,推崇孝道來治理國家。因為對于老人來說,推崇孝道對于他們最為有利。 幾十年的潛移默化下來,這事真的已經(jīng)成了全體百姓們的共識。 天底下的百姓們不會去了解王娡的野心有多大,田蚡是多么無恥的一個混蛋。他們只會去看天子是否守著孝道。 在這種環(huán)境下,王霄迎著王娡咄咄逼人的目光,突然間笑了起來。 “好啊,那就讓他回來做太尉?!?/br> 王霄現(xiàn)在的身份是大漢天子,不是蜀山劍仙。所以他不可能拎著一把劍就橫行天下。 既然是天子,那就要用天子的手段來處理事情。 “既然做了大漢的太尉,那就要身在其位謀其政。若是做了有損大漢利益的事情,那誰的弟弟也不行?!?/br> 大漢歷史上被宰的外戚也不少,諸呂就不提了,之前還有那位薄昭。如果不是王霄的話,以后還會有竇嬰等等。 他這話已經(jīng)說的很明白了,你用孝道來壓我,給田蚡一個復(fù)出的機會。 可以,在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大義壓制,王霄選擇了順從時代潮流。 然而這不代表著孝道壓制是無解的。 田蚡既然做了太尉,那就要做好這份工作。一旦出現(xiàn)什么紕漏,那就要承擔(dān)起相應(yīng)的責(zé)任來。 當(dāng)年薄昭都被百官們在大門前哭喪給活生生的逼死,你田蚡又能算得了什么東西。 王娡非常清楚田蚡的能力,再加上王霄已經(jīng)明里暗里的暗示過了,會給他下絆子??梢哉f其未來的形式非常不樂觀。 只是現(xiàn)在事情已經(jīng)到了此時的程度,她根本就沒有退縮的余地。 這個時候退縮了,那以后就真的只能是在長樂宮里作威作福,再沒有了出頭之日。 野心戰(zhàn)勝了理智,王娡帶著勝利者的驕傲,恨恨的轉(zhuǎn)身離開了大朝會。 等到王娡離開,王霄當(dāng)即對竇嬰說“太尉回來之后,相關(guān)方面的工作你要多加注意。出現(xiàn)什么紕漏,一定要盡快指出來進行改正,不可因為個人原因影響到大漢的利益?!?/br> 這話實際上就是在暗示竇嬰,等田蚡回來之后給他下絆子穿小鞋,盡快搞定他! 竇嬰苦笑不止,他是真心不愿意參和到這種事情之中。 因為無論是幫那一邊,都是屬于吃力不討好的下場。 可誰讓他是丞相呢,就像是王霄所說的那樣,既然在這個位置上,就要謀相應(yīng)的事情。 否則的話,那就沒有資格坐在這里。 雖然王娡逼宮的事情鬧的很大,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了長安城內(nèi)茶余飯后的談資。 可在王霄這里,根本算不得個什么事情。 田蚡自己立身不正,想要清除他很容易。到時候王太后失去了在前朝的支撐點,也就再沒有了蹦跶的能耐。 真正讓王霄關(guān)注的,還是對大漢國力軍力的提升。 想要打匈奴,必不可少的是強大的騎兵。 對于大漢來說,想要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缺乏的不是敢于作戰(zhàn)的勇士,而是缺少大批量的戰(zhàn)馬。 不是那些可以用來耕地,用來拉馬車的托馬,而是可以深入草原作戰(zhàn),風(fēng)馳電掣數(shù)百里的真正戰(zhàn)馬。 對于農(nóng)耕文明來說,歷朝歷代養(yǎng)著大批量的戰(zhàn)馬,都是一件足以耗空國庫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