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意外之喜,人魚相望
恍若一夢,似觀一畫,當(dāng)異象消失,浪濤平息,陳三郎猛地醒覺,竟是不知過了多久。環(huán)目四顧,洞庭風(fēng)景一如往昔,有秀峰倒影,有藍(lán)天碧波,只是在這片畫卷之下,再沒有了龍君。 一段傳承千年的歷史,今日徹底了斷,消失于天地茫茫間。 歲月浩蕩,過得百年之后,歷史就會成為傳說,再不可稽考了。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站在甲板上,陳三郎有感而發(fā)。 腳下所站的大船倒是實實在在的,這可是龍君給予的嫁妝,卻不知船上裝載著什么東西。 不過東西還在其次,人才是最重要的。 陳三郎再不遲疑,趕緊進(jìn)入船艙中去尋找敖卿眉。 這船頗大,船艙自也不小,進(jìn)入之后,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架子,架子上擺滿事物,一眼看上去,大都是書簡古籍之類,數(shù)量之多,簡直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 陳三郎看得眼花,一箭步上去,就近拿起書架上的一卷,入手沉重,乃是一冊罕見的玉簡書,通體用一片片玉質(zhì)材料編制而成。 “《上善書》!” 陳三郎不禁驚呼出聲,此書乃是古代經(jīng)典,頗為出名,可早已失傳,只剩些字句散落,被各種書經(jīng)引用。 他再順手拿起另一本,古樸的四個字:《相國倫策》。 這同樣是失傳已久的古本,主要記載的是治國之論,真知灼見,頗有建樹。 “難道這些……” 陳三郎掃望數(shù)目繁多的書架子,數(shù)以千計的書冊,一本本,確實存在著,并非幻覺。 除了書,其實還有其他東西,很快他就看見了一尊造型高古的瓶子,足有一人高,細(xì)頸胖肚,通體花紋精奇,安安靜靜地被擺放在邊上。 “大虞寶瓶!” 見到此物,陳三郎立刻確定了,這一船東西,便是大虞寶藏。 傳說大虞末帝在洞庭戰(zhàn)死,有巨大寶藏遺留于此,價值連城,無法估計,更蘊含著巨大秘密,事關(guān)天下氣運,得之,可得天下。 傳言多有浮夸,但沒有誰能否定寶藏的價值,數(shù)百年來,包括朝廷官方在內(nèi),無數(shù)人前赴后繼地來尋寶,希望能分一杯羹。更有不辨真假的各種藏寶圖流傳民間,每一次出現(xiàn)在江湖上,都會引起一片腥風(fēng)血雨,死傷不知其數(shù)。但這寶藏猶如一個巨大的謎團(tuán),隱藏在浩瀚的洞庭湖內(nèi),一直不見影蹤。 這趟來洞庭,陳三郎便是來尋寶的。由于掌握著最具權(quán)威性的藏寶圖,得以精確定位,直接到寶塔島上。然而結(jié)果卻和別人并無多少差別,依然一無所獲,最后因緣際會見到一艘沉船,船上有“寶塔”銘牌,便以為裝載寶藏的古船沉入湖底,早被流水沖刷毀壞,不復(fù)存在。 那時候,陳三郎頗感失望。 那么,現(xiàn)在這船,以及船上的書和古董等,又是怎么回事? 迅速地,陳三郎梳理起思路來,最后得出結(jié)論,最大的可能是這一船寶藏并未沉湖,而是被龍君截取,收入宮中,成為龐大的龍宮寶藏中的一部分?,F(xiàn)在這船,當(dāng)然不再是當(dāng)初承載的那一艘了。 當(dāng)年那一戰(zhàn),發(fā)生在洞庭,而洞庭是龍君的主場,想要做到這些,絕非難事。 寶藏被收入龍宮中,又有大陣坐鎮(zhèn),人們想要尋獲可就難于登天了。 “還真是,意外之喜呀!” 陳三郎喃喃道,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來。身為讀書人,對于書簡之類,有著特別和深沉的喜歡,在他看來,這些書籍比起金銀財寶要珍貴得多。特別是這些古籍大都是失傳的文本,每一本,都等于是一份傳承。 看著這些書,陳三郎都恨不得要席地而坐,慢慢研讀了。 不過眼下首要,得先找到小龍女。 陳三郎依依不舍地穿過一排排的書架,到處尋覓芳蹤。最后,在一間寬敞的艙房中,他剛進(jìn)去,就發(fā)現(xiàn)有些怪異,因為房中竟擺著一口水缸。 水缸不大,咋一看,倒像是個桶,土制,中間微鼓,也不甚高,大約兩尺,說是水盆也不為過。 第一眼看上去,陳三郎便如同被磁鐵吸引住了般,難以移開目光。 這種感覺很奇怪,來得莫名,不過卻并不算陌生,之前在船艙看到那些古籍時,也有相似之感??偠灾?,是看到了他極為喜愛的東西才會出現(xiàn)。 水缸外表古樸,上面描繪著紋飾,如同一幅清新的畫。畫上有江流,有山峰,有田野,看得久些,竟讓人生出在觀望“天下山河”之意。 這一口缸,絕非凡品,乃是法器重寶,品階絕不會低。 陳三郎不禁伸手去摸,感受那份極品陶器才能具備的細(xì)膩和質(zhì)樸,其中又蘊含著飽經(jīng)歲月的滄桑,是無論如何都仿制不來的。 隨后,他稍一探頭,望見水缸內(nèi)的情況,一汪清水,一尾紅鯉,如有靈犀般,一人一魚,就這般相望著。 見到敖卿眉的形態(tài),陳三郎并不感意外。由于母親血統(tǒng)的緣故,敖卿眉的本體就是一尾魚,只不過是帶著龍脈的魚而已。但由此可知,傳承到她身上,龍脈已經(jīng)相當(dāng)稀薄了,比起敖青來,屬于次一等級。也許,這便是她不受龍君寵愛,以及在宮中常常受到排擠的根源所在。 又或者,這也是龍君愿意放手成全,最終沒有暴力棒打鴛鴦的一個因素。再說了,舉族出海,卻留一脈在此,可能并非是放棄,而是考慮到另一種傳承。畢竟敖卿眉與陳三郎成親后,會有子裔的。 這些人,從另一個角度上看,他們便是龍的傳人。 敖卿眉為魚身,但她畢竟是龍君之女,通過修煉,當(dāng)修為到了一定火候,便可魚躍龍門,化身為龍,獲得長生之軀。 這等天賦,是別的妖物望塵莫及,無法比擬的。 不過現(xiàn)今小龍女放棄出海,甘愿留下,就等于放棄了蛻變的希望,個中得失,不言而喻。 望著這尾靈動紅鯉,陳三郎不禁感慨萬千,諸種往事歷程涌上心頭,一幅幅畫面在腦海翻過。他坐下來,整個人趴在缸邊上,雙手枕著下巴,突然有倦意上頭,竟是沉沉睡著,進(jìn)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 幾經(jīng)苦戰(zhàn),他實在累了。 陳三郎做了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