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楔子
序 禹奉舜命,治九州洪水。為平水患,禹召天下英豪,誅惡神共工,并戮從惡者,后冊封江河海神之位,定九州水勢,水患遂平。后有龍族襄助,通九州河道,良田復現(xiàn),萬民歸鄉(xiāng),水源各安其道,天地為之一清。然共工為天生地靈,一絲神魂不滅,為禹鎮(zhèn)壓不周山下。 禹繼舜位,歷時八百年,至夏桀無道為商湯所滅;復經(jīng)千年,商紂王征討四方,剝削日重,平民不堪其重,貴族倦其野心,有周武王姬發(fā)興兵反商,戰(zhàn)于牧野,史稱牧野之戰(zhàn)。 時紂王天生神力,內(nèi)力驚人,周軍無人可敵。然紂王麾下軍團主力正值征伐東夷,朝中僅朝歌軍團一軍,陣戰(zhàn)不敵姜子牙軍陣,連戰(zhàn)連敗,縱一人之力難挽天傾,周軍破入城門,紂王奮戰(zhàn)力竭,退入鹿臺自焚而死。 周武王既得天下,論功行賞,分封天下諸侯。有隕石自云端來,其勢驚天動地,舉國震驚,或語武王反商有違天意,或語紂王怨氣沖天,方有此劫。武王令殺奴隸俘虜數(shù)萬祭祀,敬天地以安民心。 周逾三百年,而星氣日漫,女子氣力日長,不輸男子,狩獵勞作多見婦女身影。周宣王時,女子以軍功入朝為官;宣王既逝,太子繼位,然太子姬芮年幼,其姐姬婷佐政,為百官不喜,遂有共和之議(野史記載共和之亂),大臣多有暴斃者,姬婷輔政再無異議。事后,女子從軍漸眾,諸侯國亦有女子繼位,朝中百官半數(shù)為女。 又逾三百余年,星氣彌散神州大陸,女子人皆壯于男性,且多習得深厚內(nèi)力,捕獵、種植、從軍,凡體力勞作者,多為女子持業(yè)。 周天子幽王不思朝政,溺于后宮,為愛妃褒姒軟禁。褒姒以烽火召集諸路諸侯來京,于途中設(shè)伏,俘虜、殺死數(shù)十位天子支持者,掠其地,下詔挾幽王退位,立自己與周幽王之女姬殤繼位天子,自封皇太后,史稱烽火戲諸侯。至此,周天子之位由女子繼承。 幽王雖昏庸無能,然周為天子國,姬殤以女子之身繼位,天下多有不服者。諸侯并起,或為男子正名,或爭女帝之位,共計百余諸侯國起兵討伐。褒姒雖善朝政,卻不通軍事,故托付國相贏坦,而自己把持錢糧,籠絡(luò)朝中大臣。贏坦縱橫捭闔,籠絡(luò)周圍諸侯,調(diào)集直屬軍隊,遠交近攻,拉攏親近諸侯王結(jié)成盟軍。兩方共計兩百余諸侯國,互相討伐,征戰(zhàn)不休,歷時五十余年,天子國方再統(tǒng)天下。然多年征戰(zhàn),武將爭雄,朝中國相贏勛一手遮天,把持朝政,至天下一統(tǒng)后廢掉天子,登基為王,自稱皇帝,并更國號為秦。 秦廢分封,以郡縣制統(tǒng)治天下。然國相得位不正,諸侯多有反叛者。秦立十載,無一日寧日。秦十一年,贏勛去世,天下大亂,煙塵四起,贏勛之子贏蘇無力回天,入西蜀以求自保。而天下諸侯又以南楚項飛偃和北漢劉楮為最。項飛偃為女子,一身神力,縱橫戰(zhàn)場無人能擋;劉楮卻是以智力見長,在男子地位逐漸沒落的時代,憑借智慧縱橫捭闔,成為北方聯(lián)盟盟主,盟內(nèi)諸侯對其心悅誠服。 十年征伐,天下三分,西蜀舊秦,秦嶺淮河為界,北漢南楚,至此天下格局初定,各國雖有一統(tǒng)天下之心,然天下久亂,人心思定,皆無力再戰(zhàn),三國各自修養(yǎng)生息 PS:故事瞎扯的,開個腦洞編個故事背景。半文半白地不知道算啥,也不舍刪了,就先這樣吧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