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
書迷正在閱讀:女裝以后我成了全隊團(tuán)寵、銀河歸途、矮行星親吻耳朵、青桃(H)、師尊的人設(shè)完全崩壞(穿書)、當(dāng)了顧總的情人后我跑路了、今天也在放飛自我、忘性、匹諾曹、把弟弟養(yǎng)歪怎么辦(H)
奇的小瓶子,眼睛都直了。帝后參考了一下朱佑樘和張皇后,不過加了許多私設(shè),對于雙九來說,目前最好用的一點是,帝后無子無女第四十七章皇后是在進(jìn)宮之前,就見過皇帝、獲知了某些事情的。更準(zhǔn)確地說,當(dāng)年皇帝在參考先太皇太后的一些意見、綜合各方面考慮,擇定了皇后人選的時候,在正式明旨下發(fā)之前,就悄悄和皇后見了一面。皇帝特意和皇后相見,一則闡述自己對皇后的期許,二則也是說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況。時光悄悄漫過記憶,皇后如今已經(jīng)記不太清皇帝當(dāng)時的原話了,卻依然記得那時候面龐還格外青澀稚嫩的少年帝皇,說起自己自幼體弱,雖說幸得太皇太后庇護(hù)照顧、又因是先帝唯一子嗣好歹醫(yī)藥富足、先帝去后又有太平王始終忠心耿耿……諸方護(hù)持著到了眼瞅著已經(jīng)親政兩年,也將大婚的時候,他那幾乎得天下醫(yī)藥供養(yǎng)的身子卻依然不利子嗣時微微嘆息的模樣。就一如皇后始終記得,那少年帝皇溫聲說著他能理解每一個女子渴望成為母親的心情,若張氏不愿入宮,他也會將她視如其他三位走到最后的落選秀女,一樣由太皇太后賜宮花錦緞留待添妝。斷不會將她是最終皇后人選的事情透露出去,不叫她日后姻緣難為。皇帝寧可再等下一年的選秀。“反正朕的年紀(jì)也不大?!?/br>皇帝的年紀(jì)確實不大,他比皇后還要小三歲呢!當(dāng)年還不是皇后的皇后,看著那樣年少稚嫩、卻能溫和笑著自揭傷疤、又寬仁許諾允她拒婚的少年帝皇,心一下子就軟了。張氏一直都是個很心軟的人。皇帝的模樣又生得實在不錯,畢竟好幾代美貌后妃篩過的基因,太皇太后和先太后姑侄倆又都是難得一見的美人,皇帝的模樣雖比不上宮九那樣的俊美張揚,也沒有宮九的那份生機勃勃,卻也是張氏(那時候)平生僅見的清俊之人。襯著那微微泛白的唇色,和有些單薄的身姿,簡直是我見猶憐了。心軟加好色,張氏義無反顧地邁入深宮。早就做好了一輩子無兒無女的心理準(zhǔn)備。這些年,除了帝后和諧,更難得是皇帝始終未納妃妾,哪怕皇后因著比皇帝大三歲,早幾年就已經(jīng)過了三十——如今這世道,三十歲的女人都能當(dāng)祖母的年紀(jì)了,不說皇宮之中、帝皇之尊,就是尋常有點兒家底的百姓人家,不趕緊著給丈夫?qū)ど弦粌蓚€年輕貌美的婢妾,那都是要遭鄰里閑話的。皇帝卻依然守著她。在他自己都還沒有完全死心,始終堅持喝著調(diào)理身體的藥物,努力想要爭取一個延續(xù)骨血機會的時候,卻一次都沒想著往宮里進(jìn)那么一兩個好生養(yǎng)的年輕女子,只管一心守著她。皇后能不感動?能不在都可以當(dāng)祖母的年紀(jì),依然厚著臉皮溫養(yǎng)身子求待子嗣?她雖不至于四處求神問卜的,卻也還供著兩尊神像:一尊送子觀音,一尊碧霞元君,可謂佛道都沒落下,天天燒著香呢!哦,在送子觀音和碧霞元君的中間還放著藥王菩薩孫思邈。皇后入宮十多年,這香也燒了十多年。沒存多大希望,就是忍不住盼望。皇后這般,皇帝又何嘗不是如此?他是還不通人事的時候就給御醫(yī)斷定子嗣無望的人,也很好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并不曾因此怨天尤人。但要說心里一點兒期盼都沒有,當(dāng)初選秀的時候,皇后又不是其中家世最好的,也不是長得最美的,就連最討皇帝歡喜的性格秉性,當(dāng)初也不是沒有和她仿佛的,怎么就偏偏是她呢?因為皇后是其他綜合方面都合適的幾個女子之中,體質(zhì)最好的。好幾個老御醫(yī)診過脈,挑的最適宜生養(yǎng)的女子。皇后的母親、外祖母乃至于親祖母在生育方面也確實都很不錯,兒女不算眾多,卻個個健康。張延壽那個早夭的兄長也是健健康康的,夭折純粹是熊孩子自己做的。皇帝選這個皇后,最初其實還是奔著生孩子去的。只不過后來皇后過了最佳生育期,皇帝還不肯往宮里納新人,那就是真的夫妻恩愛了。卻也還有那么幾分不放棄、可也知道希望渺茫,不愿再禍害其他女孩兒的心思。畢竟雖說他作為男人的功能非常正常,到底作為父親的能力有缺,得皇后一心已是三生之幸。皇帝未必是古往今來最好的皇帝,但確實是皇帝之中難得還能坐穩(wěn)皇位的好人。近來宮九雖說特愛搞事,特能給他招爛攤子,不過態(tài)度也沒原先那么別扭了。皇帝都在認(rèn)真琢磨起皇太弟的事——事實上,該準(zhǔn)備的冠冕禮服皇帝已經(jīng)吩咐了心腹人,悄悄準(zhǔn)備了起來。內(nèi)閣諸位心里也都有了底,否則海捕紅鞋子的時候大家為什么那么賣力?只不過皇帝還不能下定決心,到底是過繼宮九呢、還是不過繼?宮九那里不需要太cao心,只要給先太平王妃足夠尊榮,他是巴不得名正言順不認(rèn)太平王那個爹的,哪怕弄明白當(dāng)年事故之后,宮九對著太平王已經(jīng)少了幾分戾氣,卻依然氣場不和,皇帝瞧得真真的。可皇帝同樣瞧得真真的,別看太平王對著宮九的時候似乎也從來沒什么好臉色,在王妃去世之后也算不上守身如玉,身邊美婢姣童不說往來如云,卻也從未虧待過自己……但為啥宮九始終是太平王世子、還是太平王唯一的子嗣?先帝只得皇帝一個兒子活到成年,那是有不足以對外人言的隱情,太平王可不是呢!太醫(yī)都說了,他身子骨好得很,若非他自己不愿意,給皇家多生十七八個兒女完全沒問題的。太平王世子其實是太平王的心尖子。太平王又是一貫的保皇派。在皇帝登基之前太平王待他也就是尋常侄兒,再是儲君太子,他的忠誠也只給他皇帝兄長;可皇帝一登基,太平王卻從未以皇叔身份倚老賣老,哪怕他不只是皇叔,還是手掌天下七分兵馬的大元帥呢,也奉上了十分忠誠與恭敬。倒叫皇帝哪里好意思沖他心尖子下手?但不過繼又恐怕宮九出幺蛾子。皇帝都能想象出那個小混蛋會說什么了,左不過是諸如“又想要我背鍋扛鼎,又還不給我點實惠好處……天底下哪里來那許多又不給馬兒吃草、又還要馬兒快跑的好事呢?”之類的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