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99
將錯就錯,對外是兩家,對內(nèi),讓那孩子喊他們爹娘也就是了。 顧老爺子也想徹底鬧開,可他膝下還有幾個兒子,這真鬧了出去,顧家的名聲大損,幾個孩子的前途怎么辦? 他已經(jīng)對不住妻兒了,不能再意氣用事,壞了孩子的前途,這輩子,他這個爹就真的一無是處了。 他咬牙只得答應(yīng)了,可那孩子已經(jīng)被養(yǎng)歪了,不管怎么給他解釋當(dāng)年都是顧家大哥處心積慮,他都只認(rèn)顧家大哥為爹。 兩個兄長跟他說明了前因后果,勸他回到三房,并保證不跟他爭家產(chǎn),大房的家產(chǎn)都是他的,將來三房的家產(chǎn)也都有他的一份。 因著這個,那孩子才勉強同意了。 顧老太爺知道,自己虧欠這幺子一房太多,急于彌補,也看出來,最小的這個孫子已經(jīng)從根子上歪了,顧家要是交到他手里,只怕就要徹底敗光了。 若是將家業(yè)交給顧家老爺子,他本身就是個有本事的人,這些年都是為了老大而藏拙,更不用說,這三個孫子都是他的親骨rou,他也不會偏向哪一個。 因此,宣布顧家老爺子是接任的家主后,撒手去了。 大房養(yǎng)歪的那個孩子卻不干了,一直以來,顧家大哥都告訴他,整個顧家將來都是他的,他也以為如此。 可沒曾想,顧老太爺臨終前這么一手,豈不是這顧家以后都是三房的? 哪里肯罷休,頓時鬧騰起來,說三房居心不良。 顧老爺子看著這被養(yǎng)歪的自己的親骨rou,真是悔不該當(dāng)初。 顧家老夫人開始還想著,感化這個幺子,跟他講當(dāng)年發(fā)生的事情,說到那個為了他,而丟了的jiejie。 沒想到這個幺子卻滿不在乎,只說那個jiejie活該,老老實實的呆在艙房里就好了,出來干什么?丟了也是活該! 顧老夫人當(dāng)場甩了那幺子一記耳光,從此就死了心。 可顧老爺子不死心啊,還妄圖將這個孩子糾正過來。 直到死,都還想讓大兒子和二兒子對這個弟弟要多關(guān)照一些。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前因后果 至于三房分家不分居,還是顧老夫人據(jù)理力爭來的,她知道這個幺子已經(jīng)歪得沒法救了,若是這樣綁著老大和老二,老大老二為了父命,不得不照顧老幺。 當(dāng)年顧家的遺憾只怕又要再重演一遍。 為了兩個孩子,顧家老夫人終于跟顧老爺子在臨終前開口說話了,顧家老爺子沉默了良久,終于答應(yīng)了。 不過還是不放心,只說老幺若是一直養(yǎng)在他們身邊,斷不會養(yǎng)成這樣的性子。 所以分家可以,暫時別分居,看在到底是一母同胞的份上,多少看顧著些。 因為這個,三房如今還住在一起,也因為這個,老幺那一房總覺得大房二房如今是占了他的便宜,分了他的那一份。 又仗著顧老爺子留下的遺言,經(jīng)常弄些事情出來惡心人。 當(dāng)初顧子楷為什么躲到長青書院去,就是因為三房那邊,這么些年來,也就生下來一個兒子,偏偏才智平平,什么都比不上大房和二房這邊。 尤其是跟顧子楷一比,更是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 三房一家子不知道怎么異想天開的,提出要求來,要么顧子楷替三房的顧子棟替考也弄個功名回來,要么就是讓顧子楷以后不能科舉,說什么前頭幾個兄弟,也都是科舉出身,如今也都有了好前程。 就剩下顧子楷和顧子棟兩兄弟,年紀(jì)差不多,本來顧子楷平日里表現(xiàn)太出色,就壓得顧子棟出不了頭。 要是在科舉考上了,豈不是就顯得他們家顧子棟沒用?不給他們?nèi)苛裟樏?,故意給他們?nèi)侩y看呢? 在顧家老夫人面前哭著喊著,逼顧子楷放棄科舉,不然就是逼著他們家顧子棟去死,要是顧子棟有個什么好歹,他們一家做鬼都不放過大房和二房。 又喊著要去哭顧老爺子去,說他去早了,居然任由兩個兄長欺負(fù)他,他多可憐,從生下來就不在親身父母身邊,在大房寄人籬下,好不容易長大了,娶的妻子不如兩位兄長,分的家產(chǎn)也不如兄長。 爹娘也都偏心,兄長都加官進(jìn)爵了,就他一個白身,沒個進(jìn)項,如今都只能啃老本,看大房和二房的臉色。 又哭自己命苦,爹不親娘不愛,既然如此,生他做什么? 這般哭鬧,簡直全家人都呆了,還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顧家老夫人雖然年紀(jì)大了,可腦子清楚的很,當(dāng)堂拒絕了不說,還直言,顧子棟自己沒本事考科舉,怪不得別人,怪自己爹娘沒給自己生個好腦子!不然顧家人天生都是讀書的料子,怎么就出了這么一塊朽木? 自己不跟著顧家往好的學(xué),非要學(xué)他那商戶的娘,往下流了走,從來書本不摸,只知道斗雞遛鳥,在家里跟丫頭們廝混,能考得上才是老天沒開眼呢! 罵得三房一家子灰溜溜的就回去了。 三房前腳走,后腳顧家老夫人就讓收拾行李,讓顧子楷到長青書院去,別留在家中,不然,這三房真要動什么歪心思,防不勝防,真著了道,那可是一輩子的事情。 且等顧子楷走了,她再來好好收拾三房去,等考前再回來就是了。 顧家大夫人雖然不舍得,可也知道婆婆說的是正理,這三房一家子,正事不干,可這壞事那是主意忒多。 她最心疼這個小兒子,也對他期望最大,自然怕他遭了暗算,也就慢慢的打點行李,將顧子楷送到了荊縣。 沒想到,卻有了這意外之喜,居然看到了張婆子和王永珠。 顧子楷小時候也是聽過的,知道自己有個姑姑,小時候就丟了,這成了全家人的心病。 所以他在看到張婆子后,才動了疑心。 尤其是后來,他幾乎是肯定,這張婆子只怕就是當(dāng)初丟失的姑姑。 回到京城后,立刻就將這個消息告訴了顧大老爺和顧大夫人。 顧大老爺還算穩(wěn)得住,畢竟事隔多年,顧家人,尤其是顧家老夫人幾乎已經(jīng)是絕望了,要是再告訴她這個消息,到最后,萬一張婆子不是丟失的meimei,怎么辦? 顧老夫人年事已高,如今看著雖然還硬朗,可誰也說不準(zhǔn),這大喜大悲之下,會不會有什么事。 為了穩(wěn)妥,顧大老爺?shù)惹镩澾^后,拿到了中舉的名單,看到了宋重錦也在上面,頓時就有了主意。 宋重錦既然中了舉,自然就回到京城來參加春闈,到了京城,他到時候再直接跟宋重錦打聽一下,讓宋重錦先問過張婆子,確定了之后再說豈不是更好? 沒想到宋重錦居然帶著張婆子一起進(jìn)京了,知道這個消息后,顧家就一直想著,找什么借口,見張婆子一面。 然后沒想到事情急轉(zhuǎn)而下,宋重錦居然成了衛(wèi)國公宋弘流落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