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8
書迷正在閱讀:新婚生活(H)、嫩草是怎樣煉成的、琳瑯、重生未來之天王巨星、重生是為了跟偏執(zhí)狂談戀愛、從末日到修仙、當(dāng)我吃了饕餮元神以后、兔子在另一個肥皂泡、大叔,來抵債吧!、偽白蓮的修羅場生存日記
郎的事實。 “父親,諸位大人?!崩詈牒屠畛踅猿钪巫饕灰荆瑳]有忘記一旁的人。 為臣者總要記得君臣之禮,紛紛和李弘及李初見禮,“太子,公主殿下。” 李治抬手道:“你們兩個過來。” 原本站在一側(cè),得令的兄妹二人乖乖的走過去,李治第一個先開口,“父親喚孩兒來不知有何吩咐?” 李治道:“沒什么事,為了你們兩個表兄的事早朝吵了一天,眼下政事堂的諸位亦是爭吵不休,朕實在不厭其煩,喚你們來,就是想聽聽你們的想法,想讓你們把此事定下章程?!?/br> 啊,萬萬沒想到李治想把事情交給他們來做,李初一眼瞥過去,李治的臉上哪里能看出什么表情。 李弘微頓,想起另一件事道:“此事既然關(guān)系武家,何不讓母親說說處置兩位表兄的辦法?!?/br> 只是本能的覺得要說事情和誰的關(guān)系最大,莫過于武媚娘,理該讓武媚娘過來安排的好。 “此事若你們不能妥善處置,令諸公心服,朕會請你們的母親來。”李治并沒有否認(rèn)李弘的想法,但是此事他心中自有想法,并不是心血來潮,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想好了,倒是借此想讓李弘和李初一道學(xué)學(xué),所以他才把他們喚來。 李初心下一嘆,皇帝果然不是好當(dāng)?shù)?,看看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鬧不休,想不管都不成,當(dāng)皇帝得當(dāng)成這樣,值得嗎? 暗中搖頭,李初更清楚的意識到一點,皇帝的位子果然不是好坐的,愿意坐上那樣一個位置的人,尤其是甘冒天下之大不帷者,更得有斬盡荊棘一往無前的勇氣,武媚娘能走到那樣的一步,太不容易了! “初兒,你說此事該如何處置?”李治說清情況,第一個點名問起的竟然是李初。 李初哪怕失神,此時已經(jīng)回過神,答道:“諸位一直爭執(zhí)不定是因為什么?不明誰人先動手,還是不解為何動手?” 昨天只聽一耳朵,細節(jié)沒問,比如誰先動的手,因何動手,動手的結(jié)果是什么? 大抵李初能猜得到,最先動手的人肯定是賀蘭敏之,至于為何動手,不過說了幾句不好聽的話,武家那兄弟二人一向嘴上沒把門,不是什么好東西。 結(jié)果只能是一個,賀蘭敏之將那兄弟二人揍得滿地找牙。 哪怕猜得到,還是要問一問,不好顯露太過。 李初問起,李治想了想道:“好像一直沒有人告訴朕這幾個問題?!?/br> 對嘍,吵了半天,每個人都吵得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偏偏沒有一個人告訴李治,誰先動的手,為何動手,最后如何? 李治半瞇起眼睛看著下方爭論不休的人,都只說兩方打架,各想處置一方,哪怕不開口的,都是透著一股信息,你們各自說清楚各自的想法,我只聽著。 李治頭痛的不想理他們,偏偏一個個都不肯安分,裝吵來吵去煩人極了。 先被李初一問他們已經(jīng)頓了半響,隨后李治也指出來一直以來他們爭啊吵的想讓李治處置人,愣是沒有說起究竟事情怎么發(fā)生的。 好像事情怎么發(fā)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樣把兩方定罪,隨后他們好乘勝追擊,再對付武媚娘。 “咦,諸公一直爭執(zhí)不休,想讓父親定論,竟然連最淺淺易懂的道理都不懂,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做出定論?;蛘撸T位以為過程不重根、,重要的是他們吵架,爭執(zhí)不休,那么你們即可以借此定論武家不管是賀蘭敏之也罷,武承嗣也好,都應(yīng)該一并處置。為臣之人,便是如此為君分憂,為國安民的?” 李初先是故作驚訝,接著一通反問想知道諸位的心都是怎么樣,平日里處理他們就是這么處的? 李治笑了,不得不說,人很容易在吵架的過程中想起來為什么吵,更會樂意在吵的時候捉住問題一直吵下去。 “諸公哪一位可以回答此問?”李初問住人,更是沉著臉再接再厲地問,想知道他們素日行事都是這樣的? “公主,非是臣等不曾查明他們?yōu)楹蝿邮郑莿邮秩缢麄?,品行不端,不堪為臣?!崩畛醯膯栴}倒不難應(yīng)對地,只是相比起應(yīng)對李初的問題,他們更想定論武家的這場打架,雙方都有問題,合該一竿子打死了事。 李初道:“兄弟之間打個架能上升到品行,諸位要都這么認(rèn)為的,你認(rèn)為大唐的官員中有多少個敢說自己從來沒有打過架的?” 是啊,想用打架來定論品行,后果眼前的人可想清楚了? “總不能武家的人打架即品行不端,不堪為臣,旁人家的人怎么打,怎么吵,該當(dāng)官還得當(dāng)?!崩畛醪唤橐忭樦麄兊脑捳f下去,只要他們認(rèn)為自己完全沒有問題,確實可以定論。 上綱上線必須不要太好用,那人想了想沒敢接李初的話。 “牙齒都有打架的時候,兄弟二人爭執(zhí)動手,外面的人咬著不放還罷了,身為政事堂的諸位一起揪著道個沒完,大唐天下太平,無事可做,值得你們盯著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放?雖然我很希望大唐能這樣,但我心里清楚著,內(nèi)憂外患,大唐遠沒有安寧太平到只能讓諸位沒事找事的地步?!?/br> 李初指出大唐的事情并不少,偏偏眼前的重臣不思外面的事,只想捉著武家的一點小事,吵鬧不休,無非只有一個目的,把武媚娘拉下馬。 何其可笑,竟然想用一件小事引起李治的不滿,哪怕李初真的心生不滿,武媚娘一直沒有有出手,他們即認(rèn)為如此的小伎倆可以對付得了武媚娘? 李治不適合說出一些話,何嘗不是如此的認(rèn)為,不善地道:“朕也想問問,大唐果真如此國泰民安,無事可做?一個早朝耗著不夠,你們打算一直耗下去,等到朕為了賀蘭敏之和武承嗣打架一事做下定論,你們又打算繼續(xù)拿什么樣的事來煩朕?” 對的,煩李治,為了一點的小事煩得人沒完沒了,氣人,太氣人了。 “臣,臣無此意。關(guān)乎皇室諸事,事無大小,理當(dāng)慎重。”不行,哪能讓李治有此誤會,應(yīng)該說明一二,他們沒有此意,請李治千萬行萬別覺得臣子沒用到這個地步。 李治道:“是嗎?皇家諸事,事無大小,理當(dāng)慎重,朕的兒女打架的時候你們管過?同你們說過幾次夠了,不必再議,你們聽進去了?” 皇帝可是一個脾氣大的人,一般不生氣,但若是生起氣來,一點都不會給人留有余地。 “父親,兒以為諸公不理國之大事,不思救濟于百姓,當(dāng)貶之?!崩畛跽媸歉艺f話。 “在其位當(dāng)謀其政,身為政事堂諸公,輔佐父親總理天下大事,失職之人,如何留用,一貶之,以令天下臣子知之,若以為天下重,不論何人皆以用之,在其位而尸位素餐者,必棄之。警示天下,警示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