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1
厥的兵馬,李昭早就等著今天,斷然沒有不幫忙的道理,要幫忙,那就思量一下接下來怎么動。 “公主,皇上傳來密詔?!崩钫堰@一來東突厥好幾個月,一直沒有回去,雖然有李玄霸和蘇烈在北境幫她守著,可是她還都出來那么久了,要是一直不告訴李淵,那也沒辦法交代啊。 李玄霸試探地把李昭的心思全都告訴竇氏,好在先前李昭也沒少跟竇氏打招呼。 而且李昭現(xiàn)在做下的事于大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要是能拿下一個東突厥國來,就算是除了大唐北邊一半的隱患。 以竇氏為開始,就要跟李淵大致提上一句了,李昭并不是僅為一己之私,還是很從大唐的未來考慮問題的,至于李昭不愿意居于人下這點(diǎn)事,大家各自心知肚明就好,不用說得太直白。 李淵給李昭的信里寫了什么,只有李昭清楚。 飛云送詔上來,李昭打開看完,倒是笑了,“行,有阿爹在我背后支持我做,挺好的?!?/br> 沒錯,李淵在得知李昭想收東突厥為己有,雖不納入大唐的地界時,震驚是有的,但一想天下何其大,怎么可能所有的國土都讓大唐收得了。 就算大唐有這份心,難道世人都會允許此事發(fā)生。 不愿意,不想就會生事,李淵想到李昭的性子,思來想去與其讓李昭回到長安之后被人群起攻之,她想趁亂奪東突厥,既可解除大唐的北患,還能以一身而建國,將來她之上再無人遏止,也不怕人再閑言碎語。 李淵表明支持,李昭的心情更是大好。 瞧吧,她的父親仁慈寬厚,還是很能容人的,她現(xiàn)在走出這條路,至于將來會不會有人學(xué)習(xí)同樣的走法,各看各人的緣份。 李昭淡定而處,開始出兵往西突厥去,西突厥想趁火打劫,無疑想從李昭的嘴里奪食,他們敢奪李昭豈能不警告。 先前就是因?yàn)槔钫殉霰魍回什艣]動,一個能殺到他們可汗的大帳,來無影去無蹤的人就已經(jīng)令人畏懼,最最可怕的還是不僅僅是李昭一個人,更有她那一支騎兵。 要說騎兵,那原本該是突厥的優(yōu)勢,但這種優(yōu)勢一但碰上李昭就再也不是什么優(yōu)勢。 再加上互市一開,突厥的人嘗到甜頭,要不是非跟大唐撕破臉不可,他們確實(shí)不會動手。 但這樣一個可以吞并東突厥的機(jī)會,西突厥就要跟大唐和東突厥一起開戰(zhàn),他們也想打。 東突厥的兵馬此時軍心渙散,此時此刻真正要面對的人只有一個大唐,與大唐相爭,打就打,若是這一仗打贏,不僅是東突厥會重新納入他們的領(lǐng)土,就連大唐的疆土也會成為他們的。 西突厥本著這樣的想法,就算在李昭兵馬壓境的情況下,還是發(fā)兵而來,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這也是第一次,西突厥真正見識到李昭手中的兵馬到底有多厲害。 大戰(zhàn)打了一天一夜,西突厥節(jié)節(jié)敗退,二十萬大軍前來,最后戰(zhàn)死五萬,被擒三萬,逃竄五萬,帶回去的兵馬不過七萬。 可是他們發(fā)兵二十萬啊,李昭只領(lǐng)十萬兵馬相抗,就這樣與李玄霸和蘇烈合擊,打得他們節(jié)節(jié)敗退,一個又一個的連環(huán)計把突厥的優(yōu)勢消耗殆盡。 李昭為守護(hù)東突厥與西突厥大戰(zhàn),朝中多少人表示不同意,但是沒用,李淵同意,而李昭遠(yuǎn)在北境,兵馬盡握其手,各處的守防兵馬都是李昭的人,就算不是李昭的人,也絕對不是世族們的人,世族們想摻和說話,沒有他們說話的機(jī)會。 等捷報傳來,這算是大唐建朝后與外族對戰(zhàn)第一次贏得這么精彩,李淵高興得連連叫好,同時暗戳戳的讓李昭繼續(xù)再接再厲,一定要盡早拿下東突厥。 但是李昭不著急,越是看著勝利在望的時候,人就得不著急,突厥的可汗之爭隨著西突厥的兵馬退去,再次起了爭斗,李昭可不摻和,且由著他們斗,反正現(xiàn)在剩下的人都是差不多,要說智謀才干,每一個都差不多,就是因?yàn)椴畈欢?,誰也不服誰,而且也誰都不支持誰。 這就么為著可汗的位子一爭再爭,一斗再斗,最后總算有人站出來說話,“既然大家都不服各自,那么我們請大唐的平陽公主暫代可汗一職如何?” 此言一出,驚呆無數(shù)人! “我們因?yàn)榭珊怪粻幎芬丫?,一直沒有結(jié)果,再爭奪下去,后果諸位想過嗎?” “西突厥到現(xiàn)在都沒有興兵再犯是因?yàn)槭裁??就是因?yàn)槠疥柟?,因?yàn)榇筇频谋R幫我守衛(wèi)邊境。而且這些日子來,平陽公主一直忙著為我們安撫百姓。比起你們斗得頭破血流,連自己的族人都顧不上的人當(dāng)我們的可汗,還不如平陽公主來做我們的可汗,至少可汗之位定下,你們再也不會相爭相斗,憑白讓人看了笑話?!?/br> 出言的人,自然是極有威望的一位,他的話一落下,多少人震驚地看向他,可是面對他說出的事實(shí),又無法反駁?。?/br> “你們吶,都想當(dāng)可汗,可是你們誰都沒有能力守住我們突厥,也沒有辦法安撫我們的百姓。在這樣的情況若是不讓有能力的人出面,我們突厥還能存在嗎?你們有去聽過我們突厥百姓的呼喚嗎?” “你們沒有聽的話,我聽到了,他們都想過太平安樂的日子,這個時候的他們都認(rèn)為大唐的平陽公主能為我們帶來和平?!?/br> “可是,平陽公主那是異族的人,她不是我們突厥人,怎么可以讓她成為我們突厥的可汗?!?/br> 還有理智在身的人反駁著,讓一個外族的人來當(dāng)他們的可汗,還是一個女人,不,他們不能接受。 “可汗,我們的可汗是能為我們突厥帶來和平,能讓我們的百姓和樂的人。外族人如何,外族人守護(hù)我們,而你們,這些最應(yīng)該守護(hù)我們的人,卻在不斷地殘殺我們的族人,讓我們變成一個笑話。” 突厥一直都內(nèi)爭不斷,誰都容不下誰,他們骨子里好戰(zhàn)的骨血總是在與人叫囂著他們的不服。 戰(zhàn),一戰(zhàn)再戰(zhàn),當(dāng)他們食不飽穿不暖的時候,他們更會戰(zhàn),哪怕明知前路是死也會戰(zhàn)。 他們以為只要他們不怕死的人戰(zhàn),就能為他們身后的家人爭得活下來的機(jī)會,可結(jié)果如何,或許他們自己比誰都更清楚。 可是李昭卻用著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方式,好戰(zhàn)可以,這些戰(zhàn)可以針對來欺壓他們的人,卻不該對待與他們一樣的百姓。 現(xiàn)在,除了他們這些人還在爭還在斗,東突厥的其他部族人幾乎都由李昭安頓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多少突厥的百姓感嘆李昭是仙女下凡,專門來解救他們的。 在他們完全沒有察覺的時候,李昭卻已經(jīng)收得突厥百姓的民心為己用。 民心,不可欺,百姓更不可欺。 李昭把大唐一些可以改善突厥百姓的東西全都運(yùn)過來,還教他們?nèi)绾闻c外族人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