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1
他最喜愛的便是儒學,將之傳承并且發(fā)揚光大是他的終極目標。 為此,他不惜花費了大價錢去民間尋書,本本均是親自抄錄后將原本交還給原主,再給予一筆賞金。 因此,河間國的民眾也很是樂意將書籍獻給這位溫和敦厚的國王,就連周圍郡縣的讀書人也很愿意來同他分享藏書。 因為有個好名聲,其封地又靠近齊魯之地,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輻射地,便有不少不得志的儒者在他身邊聚集。 一干志同道合的人每日談經論道,好不快活。 本來是這樣的。 一直到他九弟開始就藩,一切就開始變了。 本來河間王對于誰是自己的鄰居完全不在意。賈夫人性格不錯,和栗姬也算不得直接情敵,母族沒仇,年齡又差得大,劉德還是皇子的時候也有自己的親兄弟圈子,對差了不少歲的劉勝當然也算不上熱絡。 倒是他在心中暗自慶幸了下,幸好被封過來的不是程姬的幾個兒子。程姬和他母親栗姬那可是水火不容,而且他其實也是非常羨慕被封為魯王的皇四子劉余,因為他去的可是齊魯之地啊,那兒文風鼎盛,不知有多少才子藏書。 然而自去歲弟弟劉勝送來了一封書信開始,他就覺得自己被沒完沒了地sao擾了。 當哥哥的能夠體會小弟小小年紀被封王爵后的彷徨,然而這不代表他能夠忍受弟弟幾番sao擾?。〉菦]辦法,他是哥哥,必須得忍著。不光得忍者,還得小心撫慰著。 而在后來,九弟的同母兄長到了趙地之后,他本以為自己可以輕松一些,哪想到——完全沒有! 非但沒有,劉勝還拉上了他們小弟劉彘一起來sao擾他。 每次劉德打開敲著兩個藩王王印封泥的竹簡時都覺得胃疼,但弟弟后來搗鼓出來的輕薄紙張很是撫慰了兄長的心情。 他正沉浸在使用紙張的幸福生活中的時候,當?shù)艿艿膮s又來橫插一腳拉著他搞商路,煩不勝煩的二哥剛想撂挑子,弟弟那兒就送來了一個叫蠟印的神奇裝置,用此法印書,只需要書寫一次便可印上數(shù)十本。 雖然需要用特制的竹筆來進行書寫,但是對于抄書存書的劉德來說這真是太有用了!劉德頓時覺得弟弟還是很貼心的。 以前竹卷沉重,有時候為了尊重書主人的要求,他都是在別人宅中抄錄,是以常常要帶著一車的竹卷出行。后來有了紙張方便了許多,大大減輕了工作量,劉德已經很是滿意。 沒想到小日子還能更美。 咳,親筆書寫的字跡被印出來后和郎官抄錄后的字跡可是完全不一樣,看著別人捧著研讀的書上頭用的是自己的字跡,別提有多讓人滿足了。 劉德本身書法功力不差,如今書寫的載體基本是竹簡或者絹帛,因此,毛筆的形制和后世亦是有些不同,較為短小堅硬,也尚未形成完備的制筆標準。 更有甚者,為了使得筆能夠更為耐用,豬鬃筆也是較為熱門的原材料。 所以對于使用類似于刻刀的竹筆,劉德適應得很快,現(xiàn)在他已是一個熟手。不過東西雖然好,但是無論是蠟紙還是墨水都需要從中山國購入,對外依賴性太大。 劉德雖然不喜行商,但是于此道他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對外依賴性太高不是好事,也因此,他欣然接受了小國王的邀請來書寫并且負責整理這份,就是想要看看弟弟會不會將蠟印的秘密一起寫上去。 若是可以,他還是想要自產自足。 至于寫小論文?他反正是不虛的,教養(yǎng)一方、收集書冊也是很能被夸耀的功績了,且他自就藩以來也很是花了一番功夫,河間國無論是糧食出產還是人口數(shù)目都有提升。 咳,雖然讓人自己夸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弟弟說這是為了給后來要就藩的弟、侄輩們提供技術指導,才不是特地向老爹邀功呢! 這是愛護弟弟,懂不懂? 按照弟弟的說法,大家集思廣益還能解決問題,等到以后太子們繼承王位也能看看,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要是自己的功績可以多傳幾代,那也是很有面子的。 彼時,劉德還不知道弟弟的打算,他以為這只是給剛剛就藩的小國王們做指導,加上有蠟紙作為糖衣,所以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弟弟們的請求。 如果他知曉弟弟的打算是將之作為一種日常的工作小結,他一定會丟下筆擼起袖子沖到中山國去把弟弟揍一頓。 同樣,因為這個糖衣,就連弟弟火急火燎地提出在入長安城朝見之前先送一波貨,免得到時候因為兄弟二人都不在而出岔子的要求,他也答應了。 河間國備好的貨物以糧食、海鹽以及棗、梨為主。按照弟弟的要求,廉價的菽麥占據了大頭,作為硬通貨的粟米次之,另外還有一些好存放的果菜,種子按照小國王之前的訂單全數(shù)備好,就等著船到。 核對這張清單實在是過于麻煩,弟弟整整寫了六七頁,比寫給他的家信還長,最后河間王表示完全懶得看,就交給了自己的少府處理。 一直到今日他到了泊口邊上,才意外地見弟弟居然還問他定了活畜。 這,這怎么能運? 見劉德吃驚,河間的少府主監(jiān)立刻前來解釋,因為訂單上頭有寫不少活畜,所以河間方也對此表示過疑慮,特意派人去中山國詢問。 然后去拜訪中山國之人就帶回了如何制造畜欄的示意圖。這個畜欄最特殊的地方就是配備了可抽出的底盤,以方便清潔其排泄物,再加上能夠固定在畜欄內的食槽,和加食的器具,就能保證這些畜類能夠在船上生活。 雖然打造工具花了點時間,但是少府眾人試著將牲畜在里頭養(yǎng)了幾日后發(fā)現(xiàn),牲畜倒的確沒什么過激反應,因此,少府這方覺得可以試著運輸……反正他們只需要確保這些畜類能夠登船即可,之后在運輸過程中出事就和他們無關了,錢照收就是了。 如果這種運輸方法確實可行,那倒是個好消息,劉德沉思片刻。 河間國谷糧充足,植被生長旺盛,家畜的飼養(yǎng)極為普遍。 在這個普遍沒rou吃的世界里,河間國的人們基本上每隔一小段時間就可以開次葷,可以說是非常幸福了。 也正是因為物質文明充足,他們才會去追求精神文明呀。 但這些rou菜卻很難賣的出去。 因為牲畜在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食料,匈奴人四處挪動是因為他們沿途都有草場,而河間國不行,河間國是農業(yè)大國,沿途基本都被開墾成了良田,畜群沒有食物來源,還得靠商人攜帶。 羊群也罷,而像豬這類牲畜還沒什么組織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手來趕一小群豬。 先不說路上的意外了,千辛萬苦運到了地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