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4
生的本能讓他們立刻向兩頭逃去,忽而他們聽到同族的怒吼,“是那些漢人,那些人在放火!” 入城時候堆在兩旁的“尸體”不知何時已經(jīng)起來了。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接連打碎了若干個甕壇,見匈人注意到了這些角落他們哈哈大笑,更有幾個兵士干脆舉起酒壇往匈奴身上砸。沒有封口的酒壇在空中灑出一片酒液,然后他們就在匈人驚恐的眼神中向著人群投擲出了火把。 匈人的衣服全都是動物毛皮制成,保暖卻怕火,沾到了酒液的衣服接觸到一點火星就開始燃燒,有聰明的匈奴人當下趴到想要依靠滾動來滅火,然而他發(fā)現(xiàn)火非但沒被滅掉,反而越燒越大。 這是怎么回事! “地上也有酒!漢人在地上撒了酒!”——這便是沖天酒氣的由來。 當下有匈奴人瞇起眼舉弓沖著四處點火活動的漢人射去,可是此時已經(jīng)為時已晚,火勢越來越大。 “你們瘋了嗎?”匈奴人罵著那幾個還活著的漢人,現(xiàn)在他們才知道這些人都是裝作睡著其實埋伏在這兒的,“火燒起來你們自己也逃不掉!” 他們的話漢人兵士其實聽不懂,但此時他卻接口一句:“爺爺本來就是死罪,現(xiàn)在上峰給了我們個機會用匈奴兵的尸體給爺爺我鋪路,爺爺不要太爽??!” 箭雨射過,漢人兵士拼著最后的力氣將火把丟到了一個木箱子里頭。然后,他倒了下去,倒下去前刻意讓臉朝著天,他想要看到這些匈奴人的結(jié)局。 匈奴兵沒有在意那個木箱,更沒有注意到那箱子底下慢慢滲出的粘稠液體。他們竭力沖撞著兩頭的門,想要從這個燃起火的甕城中逃脫。 然而,他們的戰(zhàn)馬在這個時候卻給他們搗亂——漢軍一下又一下地發(fā)出獸吼已經(jīng)令馬群躁動不安,地上的火光、密集的環(huán)境更是讓馬匹沒辦法保持冷靜。馬群的sao動帶動了兵士們的情緒,匈奴騎兵不得不紛紛下馬。 伊稚斜心知情況不妙,他當場斬殺了幾個搗亂的匈奴兵士,又親自加入撞門的隊列,才讓兵士的心思稍定。不知不覺間匈奴兵士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不自覺地跟著伊稚斜來行動。 軍臣單于瞇起了眼睛看著這一幕,他被保護得非常好,一點擦傷都沒有。他此時的眼神落在了伊稚斜身上,從這位異母弟弟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祖父的身影。 這是成王的氣量。 而這種氣量,不應(yīng)當在一個左谷蠡王身上出現(xiàn)。 而此時城門的松動更是引得兵士們欣喜不已,加入撞門的人越來越多,又連撞百余下后,木器碎裂的聲音終于出現(xiàn)。軍臣單于瞇了瞇眼,他翻身上馬,舉起了自己的骨刀,“勇士們,騎上你們的戰(zhàn)馬,拿起你們的武器,準備隨我沖!” 他的突然冒頭引來了大片箭雨,軍臣單于全然無懼,他橫刀接連劈砍,竟是將射來的弩箭斬斷,男人哈哈一笑,“我們是大草原的猛士,別忘了我們才是玩弓的行家,現(xiàn)在,小子們,讓我們來教一下漢人究竟應(yīng)該怎么用弓。” 說罷,他彎弓向天,拉弓至滿月,只聽嗖然一響弓矢破空而出,以雷霆之勢沖向天際,隨后越過城墻刻意砌出阻擋下方弓矢的防護刺入了一個漢軍的眉心。 此驚天一射引得匈奴軍氣勢大盛,當下一個個舉起弓對著上方反射而去,漢軍當下躬身尋找掩護,此一舉當下令匈奴受到的壓制小了許多,此后漢軍每次冒頭均會有箭雨而下。 木門在撞擊下發(fā)出了嘶啞的吼叫,終是在不甘的慨嘆后轟然倒地,它終究無法再繼續(xù)為城外的漢家男兒擋住敵人。 匈奴在付出百余人精英兵士的代價之后終于得以魚貫而出,迎接他們的卻是早已列陣以逸待勞的大漢兵士。 第141章帝國裂變(51)下 背負三箭的兵士快馬前來,其所到之處無不城門敞開行人避讓,他背后的箭矢上掛有三根紅色綢帶,隨風舞動,極為明顯。有知情者立刻露出了喜色,“紅綢報捷,是報喜!” “定然是邊關(guān)大捷!” 信使顧不得百姓期盼目光,他一路不做停留,直抵未央宮外,宮門處的內(nèi)侍早已接到消息對他說:“陛下特準,你可騎馬直達前殿?!?/br> 風塵仆仆的信使聞言只一點頭,匆匆隨即接過內(nèi)侍遞來的一盞茶飲過潤喉。此人長途跋涉全無休息,嘴唇干裂面上帶著風霜,然而雙目晶亮有神。沖著內(nèi)侍抱拳謝過后,他雙腿一夾馬肚,剛換上的驛馬精神十足,載著他一路前沖。 “陛下!邊關(guān)來消息了——”春陀先一步接到消息,當即快步入宣室稟報。景帝本正看著輿圖發(fā)呆,聞言精神一震,氣息一亂便是一串咳嗽,但他毫不在意地站起身,“快,快給朕更衣?!?/br> “喏!”春陀快速拿出帝王正裝給劉啟披上。劉啟甚至自己動手戴上了冕冠,一邊戴冕他一邊招手讓內(nèi)侍去找劉徹,“把太子叫過來,趕緊的。” 劉徹本在側(cè)殿讀書,聽到召喚須臾便到,他上手扶住父親,劉啟緊緊握著他的手,父子二人聯(lián)袂步出宣室一路向前快步走去。當他們抵達前殿之時,信使正舉著竹簡快步上階梯。 遙遙看到帝王,信使拖長了音調(diào),“邊關(guān)大捷——” 劉啟在看到紅綢的時候心中已經(jīng)有數(shù),而在聽到信使這一句后他整個人才放松下來。劉徹只感覺父親捏住他手臂的手驀然一松,整個人都搖晃了下,“父皇!” 已經(jīng)十五歲的少年身量很高,他立刻扶住了劉啟的后背,劉啟只是因緊繃的精神猛然間放松而引起小暈眩,很快就穩(wěn)住了身形。信使于二人面前下跪,手捧竹簡口中說道:“馬邑大捷,誅殺匈奴騎兵三萬,俘虜兩萬,健全馬匹六千,羊群兩千,軍臣單于重傷逃逸。” “好!漢軍情況如何?”劉啟等不及春陀去接竹卷,自己快步前去接過,他展卷一看不過數(shù)字便喜上眉梢。 “漢軍傷亡約有萬人,”信使聲音低了下來,“主要在馬邑城內(nèi)負責堵尾攔截的兵士死戰(zhàn)不退……”似乎感覺這般說有些喪氣,信使連忙補充一句,“正面遭遇時候,漢軍損失并不大?!?/br> 劉啟聞言沉默。 此次漢匈戰(zhàn)爭的計劃他自然知情,魏尚定下的計劃是通過馬邑城的甕城將匈奴大軍攔腰切斷,此后以弩兵削減其人數(shù),分而破之。此舉看似很簡單,其中卻難點重重。 漢軍分為兩段前后圍殲,一個不好若是讓其匯合到一處便會對漢軍造成巨大壓力。所以這次計劃的關(guān)鍵點有兩個,一個是如何將人引入,另一個就是如何不讓人離開。前者需要一批死士作為誘餌,后者便只能靠兵士本身。 死傷超過一萬,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足夠觸目驚心。如果最后戰(zhàn)場調(diào)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