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0
論的只有一人,所以這是一場1V5的舌戰(zhàn)。 但人多無用,面對車輪戰(zhàn)目前還是那一個人的學(xué)子占據(jù)了上風(fēng)。 這學(xué)子還是少年模樣,站在幾個成人面前于身高上并不占優(yōu),卻身姿筆挺長身玉立,他語速不快,可謂慢條斯理,雖如此卻一點一點將對方的論點拆段駁斥,對方辯友無論從何角度切入他均可輕松接招,大招化小,小招化為虛無。 他甚至還能接下對方說到一半之語,一幅【我知道你要說什么,提前一步給你堵住路叭,也給你省些力氣】的模樣可氣極了,而這對學(xué)子們的打擊也是巨大的,最后竟是硬生生逼得對方一句話也說不出。 整個過程中,他全程面上都帶著溫柔端方的笑容,不疾不徐頗有君子之態(tài)。 但這個年紀(jì)的年輕人顯然是不容易服輸?shù)?,幾個啞口無言的年輕人眼珠子一轉(zhuǎn)就看到了站在人群前端正在看熱鬧的小郎君。那小兒也不知道是誰家的孩子,四五歲模樣,長得玉雪可愛極其乖巧。 幾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其中一個年輕人上前兩步忽而將這娃兒抱起放到那儒生面前道:“你既認(rèn)為人生而性惡,你倒是說說這個小郎君有什么惡的?” 被架著咯吱窩的小娃兒眨眨眼,似乎還沒搞清楚狀況。那一位俊朗的少年原先帶笑的面龐漸漸冷了下來,他伸出手將小娃接過來,換了個更舒適的姿態(tài)抱在懷中,他還安撫地拍了拍小娃的后背。 在將小兒的臉輕輕轉(zhuǎn)向自己不讓他看著外頭之后,少年看向那幾個年輕人,語帶慍怒,“諸君也不是幼童了,怎會干出這等事來?對著一個小郎評頭論足,可是君子所為?” 那幾人本是病篤亂投,本也知道不妥,只是一時意氣,如今被人指出表情都有些訕訕,但其中一人尚且嘴硬,“這,這不是你說的性惡……” “在下從不曾說過人生而性惡?!鄙倌陝γ夹⌒□酒?,面上帶了幾絲不耐,“先生所言,是人生而樸,樸即無善惡,而人生而有欲,過度放縱才是惡,孩童無約束未受到教,故而顯惡。” “諸君斷章而強取歧義不依不饒至今……”他一字一頓,“也當(dāng)適可而止了吧?!?/br> 呂安被人抱在懷中并未直面此人的怒氣,他在剛想要抬起臉看他的時候被人輕輕按住了,但是他可以從鴉雀無聲的場面中知曉如今情況,他動了動小胳膊安撫地拍了拍這人的胸口,示意他不要生氣啦! 莫生氣莫生氣,人生就如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那少年人并不知曉他在想什么,感覺到懷中幼兒的動靜恍然驚覺,他用目光掃視四周試圖找到懷中幼兒的家人,但目所及處并無面露焦急之色的人,更無靠上前想要接手的人。 這小兒莫不是自己跑出來的? 少年一皺眉,他低頭問小孩,“你家在何處?近來街上危險,你一人在外過于危險,我先將你送回家。” 呂安眨眨眼,他抬頭看了眼人群中被他目光定在原地的家丁,又看了看這個味道很好聞長得也好看的小哥哥,有心想要多賴一會,但又怕家人擔(dān)心,于是自我感嘆自己是個乖孩子的率小孩抬手指了指自己家,“這兒~” 哪料那年輕人抬頭看看關(guān)的好好的大門,眉頭一皺,卻是抱著呂安繼往外頭走去了,一邊走他一邊問懷中小娃的名字,得知他姓名后才繞了一圈扣響了呂家的大門。 呂夫人得知兒子從后門跑出去看熱鬧的時候也被嚇了一跳,她忙匆匆走向正門待客,剛到廳堂門口就看到自己兒子賴在人家少年人懷中和人家奶聲奶氣聊天的樣子,頓時寬心。 見到母親到來,呂安忙從抱著他一路的少年人身上跳下來,跑到母親身邊露出了討好的笑容。呂夫人伸手?jǐn)Q了下他的鼻子,在客人面前當(dāng)然不會教育兒子,她客客氣氣向送兒子歸來的年輕人道謝,并且邀請對方進(jìn)來喝一杯茶。 年輕人猶豫了一下,想要拒絕,然而當(dāng)他看到邁著小短腿跑過來拽住他下擺的小豆丁圓嘟嘟的胖臉大眼睛時竟是什么都說不出口,不由自主跟著他走了進(jìn)去。 “在下魏國學(xué)子尉繚,隨先生前來趙國游學(xué)。” “此前應(yīng)是某與幾個學(xué)子論辯之聲太響才驚動了小郎君,是繚之過?!?/br> 作者有話要說: 儒家是這樣,孔子孟子荀子,微妙的是這三人都不曾見過前一代,雖然理論來說孟子和荀子應(yīng)該有一段重合時期,但是歷史沒有留下兩人見面的記錄,這是個謎團(tuán)。 孟子繼承的是仁這一塊,荀子是禮,然后從禮又進(jìn)一步發(fā)展,他是屬于實用主義者,就是你這個教派的東西很有道理,和我儒家沒有沖突,可以糅雜一點進(jìn)來。 三位儒生的時代不同,學(xué)說也會受到時代影響,但總體來說荀子的時代更有思維沖擊力。 尤其是秦國。 秦國對于儒生的三觀其實有很大的沖擊力,我們都知道諸子百家的思想本質(zhì)是治國思想,而秦國的治國之法是以法、還是嚴(yán)苛到極點的法令來治國、而且非常得不尊重人命(無論自己人還是敵人都不尊重)。 這在儒生看來絕對是錯誤的,偏偏秦國成功了,雖然還不至于讓儒生對自己的理念推翻,但是動搖是肯定的。 這就好像你堅持勾股定律可以解開三角函數(shù),然后你美滋滋得寫了一堆解題過程,雖然最后沒能解出來但是自我感覺還有一步之遙,然而秦國告訴你老子用尺子量也能解出來一樣,最后他居然還拿了個滿分一樣。 簡直是天大的打擊。 所以在戰(zhàn)國末期的思維會變得更加的實用主義。 荀子的思維如此,呂氏春秋的思維也是如此。 他們會更加包容,也不再像諸子百家時期彼此ANTI到極點,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反而開始彼此融合。 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的思想就和我們現(xiàn)代的思想一樣,大家的很多價值觀人生觀都是在動搖的,甚至你有可能同時接受到兩個相反的思維,今天剛被這邊說服明天就被那邊說服。 而你去看別的朝代,在思想上基本都是繼承傳承,很少有人站出來1V無數(shù)人說:我覺得圣人的話是錯的,正確的是嘚啵嘚啵嘚啵,千百年來真是掰著手指頭能算得出來的幾個人。 最多也就是在之前的思想上再開花很少有推倒重來的。 中國現(xiàn)在就在第三次思想變革中,所以現(xiàn)在想一想,自己隨便寫下的文章就有可能成為后人朗讀并且背誦全文,亦或者是某某學(xué)派的靈感來源,甚至有可能在N年之后被稱為祖師爺,是不是有些酸爽? 這待遇可不多有,也就四五千年一次吧。 所以勇敢的少年們,趕快拿起筆給后代人增加負(fù)擔(dān)叭。 第158章戰(zhàn)國風(fēng)云(11) 呂夫人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