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
。畢竟前世狄其野就無妻無子,他除了打仗什么都懶得做,還背了個風流名聲,越到后期越被架得高,對他有心思的也被各種因素弄得歇了心思。現(xiàn)在顧烈明白,狄其野前世根本就不愿意與人扯上關(guān)系,這固然有狄其野在異世遭受背叛的緣故,但狄其野驕傲過潔的本性、格格不入的異世觀念也是重要原因。這就讓顧烈完全揭開了狄其野前世那謎一般的風流名聲。狄其野前世的風流傳聞,除去完全尋不著根據(jù)的捕風捉影,眾人傳得有板有眼的有三件事:一是剛投楚軍就索要婢女;二是收天香樓的娼_妓為侯府侍女;三是疑有龍陽之好。第一件事,顧烈此生已知是敖戈作梗,從開始就將它抹去。第二件事,是發(fā)生在前世顧烈剛登基的時候。那時天下初定,因為暴燕亂世和連年征戰(zhàn),百業(yè)凋敝待興。儒道釋三教都瞄著空懸的國師位置。而顧烈本心希望百家爭鳴,并不打算立特定國學。他對文人士族勢力并無太多好感,其中最大的謝家是四大名閥殘族,顧烈不想讓謝家死灰復燃。佛學是被打壓的,當年暴燕先帝深信佛學,迫使楚顧流離四方、調(diào)中州顧填楚,就是某位高僧給燕朝先帝出的主意,意圖斷楚顧命數(shù)。顧烈沒有大興報復已是明君,怎么可能去禮佛。而道家,因為顏法古的緣故,顧烈雖也不重用,但并未如佛學一般打壓。前世爭霸的最后關(guān)頭,楚軍攻打雷州,顏法古一心找王家報愛女之仇,將王家嫡系殺了個滿堂紅,積壓多年的恨意一朝得雪,一時竟有些似癲似狂,疏于防備,死于燕兵之手。顧烈甚是自責,為紀念顏法古修了道觀。但這就被有心人視作帝王向道家示好的信號,道家向來愛入世,就有道士來當這個出頭鳥,想搏個潑天富貴。那日狄其野上街閑逛,正巧撞上一個道士,正氣凜然地在天香樓門口喊打喊殺。天香樓是京城第一花樓,掌柜的是個厲害人物,歷經(jīng)戰(zhàn)亂更朝,整個京城都改換了多少次面貌,天香樓硬是屹立不倒。那道士對著天香樓門口的攬客姑娘推推打打,罵她們不知廉恥,把皮_rou生意從燕朝做到楚朝,壞人命數(shù),壞大楚命數(shù)。他滿口命數(shù)、大義,又敢在天香樓門口撒潑,天香閣守衛(wèi)一時不知這道士是什么來路,不敢輕舉妄動,花街上來來往往的男人們和樓上吃喝玩樂的紈绔們都把這sao亂當作了樂子瞧。那道士初衷就是為了招惹眾人注意,這下更是得意,手上嘴上更為放肆,打著大義的旗號肆意欺辱這些弱女子。攬客姑娘都是淘汰下來的娼_妓,不是年長色衰就是患有隱疾,因為還有幾分姿色,所以被館閣放在門口攬客,是個物盡其用的意思。再過一年半年,攬不到客人,就要被送到暗巷去,什么客人都得接,不出一年,大多數(shù)都沒了命,草席一裹胡亂埋了。這些姑娘中不乏曾經(jīng)艷_名遠播的名_妓,如今一落千丈,平日受盡冷眼,心里又擔驚受怕?,F(xiàn)在當眾受了這么大的侮辱,有一個想不開,竟是掙開那道士,以頭撞墻而死。那景象頗為慘烈,樓上還有紈绔叫好,眾女心有戚戚,哭作一團。道士洋洋得意,大喊:“她已經(jīng)受貧道教誨,生了覺悟,以死明志!你們還執(zhí)迷不悟么!”這話就是逼她們?nèi)ニ懒恕?/br>可這么去死,平白給這道士當墊腳石,誰能甘心?那道士見她們不動,又開始對她們推推搡搡,借機揩油,忽然慘叫一聲,被人踹出去老遠。眾人循聲一看,嚯,定國侯。那道士氣得七竅生煙,爬起來要找罪魁算賬,沖到眼前才發(fā)覺是定國侯狄其野,當場就軟了腳往地上一跪,恭恭敬敬地給狄其野磕了頭,自稱是心系大楚命數(shù),來教化這些不知廉恥的女人。“你四肢健全,不見你耕作撒網(wǎng),不見你戰(zhàn)場殺敵,不見你應試趕考,卻見你對我大楚女子喊打喊殺?!?/br>“不知廉恥?你確實是不知廉恥?!?/br>狄其野佩刀出鞘,手起刀落,竟是將道士斬首于鬧市之中。“以命償命?!?/br>原本熱鬧喧嘩的花街鴉雀無聲,周圍眾人皆跪拜于地,嚇得不敢出氣。狄其野對著花街上跪了一地的男子們冷笑,譏諷道:“你們也算是男人?!?/br>眾人不敢言。狄其野回首,對那些面無人色的攬客姑娘說:“你們?nèi)羰窃敢庾龃只?,可隨我來定國侯府。”說完,狄其野沒有多留,轉(zhuǎn)身就走。那些攬客姑娘們先是愣在當場,然后一個個站了起來,跟在狄其野身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往定國侯府走。狄其野沒有食言,將她們收為侍女,向天香閣付了一筆贖身費。為這破事,文臣們上折子罵了狄其野整整一年,但顧烈都沒發(fā)議,直接湮了,還將道家好好收拾了一番。顧烈前世就不覺得狄其野此事做得不對,只是手段過激,后續(xù)處理也有不妥當之處。但到底是那道士心存不軌、挑事在先。有顧烈在前面擋著,狄其野壓根就不搭理此事相關(guān)的流言,在有心人推動下,流言越傳越不堪,等傳到顧烈耳朵里,已經(jīng)添油加醋不知變動了多少,合著其他事跡一起,就是想管都來不及了。第三件事,這龍陽之好……說起來還和姜家人有關(guān)。姜家旁系中,有個和姜通同輩的公子,叫姜延。他比姜通小兩歲,天資卓絕,也是姜家廣受看好的后輩之一,但他沒有按族中設計的路線和姜通一起參軍,而是不聲不響地進了培訓密探的暗院。爭霸年間,姜延身為密探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顧烈看在姜揚和姜家的面子,原本把他調(diào)到地方歷練幾年,再收回來任用要職,結(jié)果姜揚私下找來,無奈嘆氣,請求顧烈將姜延留在京中當個小官。這可就奇了,哪有讓自家后輩就低不就高的道理?以姜延的能力,在京中當個小官就是浪費,而且升遷無望,等于一輩子就這么廢了。姜揚也是有苦難言,姜延為了拒絕婚約,對家中坦白自己是個斷袖,發(fā)誓此生絕不娶妻。這下子捅了馬蜂窩,族中族老被姜延氣得狂怒,一定要將他留在京中嚴加看顧,“免得他出去丟人”。姜揚也對此無法理解,甚至是生氣,但對這孩子盡毀的前程還是抱有同情,然而即使他貴為丞相,也無法對抗族老的決定。顧烈是頭一回聽聞這種事,想來想去,告訴姜揚,你也別愁了,就說是我的旨意,先把姜延調(diào)到近衛(wèi)營里。風言風語傳得最快,沒兩天傳到狄其野的耳朵里,狄其野還調(diào)侃顧烈,說沒想到陛下還挺開明。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