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
書迷正在閱讀:民國名流渣受、誰說男人不當(dāng)媽、人民公仆、一吻成名、(綜漫同人)救世等于死一死、一諾千金、同居生涯、報告政委!、秀月街5號、戀愛錯誤寶典
“繼室在原配娘家面前也就是個妾罷了,禮法如此,將來你這一房的紅白喜事都得咱們劉家派人前去的,但那天珠姐兒除服,我們看到了慧姐兒和康哥兒,雖然白胖可懵懵懂懂,大字不識一個,待人接物這些禮儀就更不必說了?!?/br> “老太太瞧在眼里真真是心如刀割?!?/br> “三房的媛姐兒今年十七,老太爺去之前尚未定下親事,如今年歲正好,她是我們眼皮子底下長大的,性情柔順懂事聽話,近幾年和家里的幾個女孩兒一起都是老太太親自教導(dǎo),是個好孩子?!?/br> “你們將來若誕下一兒半女,從你這里看那是親兄弟,從她那兒數(shù)是姨表兄弟,親近得很可不比那些個有二心的強? ” “再者,老太太說了,會按著珠姐兒的嫁妝單子給她準(zhǔn)備嫁妝,差不到哪里去,遍數(shù)整個南越省,除了那些商戶,是不會有哪個繼室的嫁妝比這多了?!?/br> “我知道你不是看中嫁妝的人,珠姐兒的嫁妝你就都還給二弟妹打理了,可你得為孩子們想想啊,嫡親的兄弟姐妹之間最是不能厚此薄彼,那是亂家的根源……” 作者有話要說: 參考資料 1、茶:之前看別人寫的文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說古代的茶都是那種很多物品混合在一起的,但是后來查資料發(fā)現(xiàn)宋代的時候就有兩種茶了,一種是只以一種茶葉點泡而成,類似我們現(xiàn)在常喝的,另一種是以茶葉和其他多種物品混合在一起,擂碎后沖泡或煎煮,如七寶擂茶。 PS:劉大太太:我不是個話癆,我只是在述說背景…… ……為什么“恩、威”都要口口,這個詞見不得人嗎好奇怪啊 第3章 填房小劉氏 約一年后 天微微亮,后半夜才睡下的桂枝在狹小的屋室內(nèi)醒來,顧不得梳洗連忙下床繞過地面上的一個個箱籠,四處尋找卻沒在桌面上瞧見看時辰的沙漏,不由得懊惱地拍了拍額頭。 她快步走到窗前推開窗戶看了下日頭,瞧著時辰還早頓時放下心來,換上外出的衣物再把同室的春杏幾人喊醒,四人就著昨晚準(zhǔn)備好的冷水梳洗完畢便陸續(xù)出門。 此時,相鄰屋子里住著的嬤嬤、媳婦子和小丫鬟們也醒了,收拾整齊站在廊下,為首的是一個身著褚紅色錦袍,年約五旬的老嬤嬤,她頭上斜插著兩根金簪。 見了人來,她板著臉慢聲吩咐道:“顧廚娘早起到廚房熬粥去了,春杏你領(lǐng)著郭家的和這兩個小的去搭把手,再讓兩個小的提兩銅壺?zé)崴焦媚锓坷飦?。?/br> 頓了頓,又提醒道:“不要用廚房里的銅壺,不知道是多少年的老物件了,舊得很,可不能拿到姑娘面前,去我屋里拿新的,我昨兒夜里尋了出來,就擱在那桌上。” 說完不放心的又囑咐道:“春杏,你就在廚房盯著顧廚娘把早膳做好咯,單子就按我們昨晚商量好的來,姑娘晚些要去瞧的。你們幾個也是,做好了姑娘有賞,要是做不好啊,也不用回姑娘了,過兩日回門我就把你們都送回去!” 被喊的幾人一凜,輕聲應(yīng)是,轉(zhuǎn)身走下臺階,排成一排沿著那菜畦旁的碎石小路走到盡頭,出了這排后罩房。 老嬤嬤犀利的眸光掃過剩下的三個大丫鬟,從腰間解下一串鑰匙,沖著那兩個身段妖嬈顏色好的道:“秋葉秋菊,這是這幾間屋子的鑰匙,你們兩個去把姑娘的首飾匣子都找出來?!?/br> “完了再把這幾間屋子理理,這些屋子里擺的都是姑娘的嫁妝,先把貴重的都找出來抬到我那屋,這幾日人多口雜,你們兩個就都待在屋內(nèi),可要把門戶看好了,但凡少了一件,都唯你們是問!” 面容嬌美俏麗的兩個丫鬟對視一眼,連忙點頭。 老嬤嬤滿意地點頭道:“你們都是老太太房里出來的,能書會寫,穩(wěn)重細(xì)致,看管姑娘嫁妝的重任就交給你們了,有誰來取東西都要看對牌,登記造冊簽字畫押,等過幾日忙完了我稟了姑娘再賞你們?!?/br> 兩個丫鬟脆生應(yīng)是,一身著粉紅色裙裳,年齡約莫十八九歲的脆生道:“段嬤嬤您放心,我和秋菊定會幫姑娘看好箱籠的,誰來領(lǐng)了東西也都會記著,您就放一百個心吧。 ” 另一個十七八歲身著鵝黃裙裳的俏麗丫鬟也嬌聲道:“是,段嬤嬤您放心,這事就交給我和秋葉jiejie吧,定不會出差錯的。” 段嬤嬤笑著贊了兩句,理了理衣裳接過秋葉殷勤遞過來的燈籠領(lǐng)著桂枝也出去了。待腳步聲遠(yuǎn)去,秋葉和秋菊對視一眼,低聲商量了兩句回到了屋內(nèi)。 天微微亮,四周靜得很,能聽到前院傳來的犬吠聲,段嬤嬤領(lǐng)著桂枝穿過后罩房開出的小門,來到了這陳宅的后院。 她迅速地掃了眼正房的幾間屋子和東邊廂房,見房門緊閉黑燈瞎火的,頓時松了口氣,領(lǐng)著桂枝輕聲快步來到了西廂房。 西廂房與東廂房一樣,中間是五間正房左右各有兩間耳房,正房最中間那間做了待客的堂屋,新房設(shè)在了上數(shù)的第二間。如今那屋子里亮起了微弱的燈光,隨后燈滅門開,一個高大的身影走了出來,轉(zhuǎn)身輕輕地關(guān)上了門。 段嬤嬤心一驚,連忙低下頭低聲道:“見過姑爺。” 桂枝也是一驚,連忙低頭束手立在路邊,低聲道:“見過姑爺,給姑爺請安?!?/br> 向來是一家子里起得最早的陳世文也愣住了,緩聲道:“不必多禮,娘子尚未睡醒,你們晚些再進(jìn)去侍候吧,家里人要再過半個時辰才會起來,讓她多睡會?!?/br> “謹(jǐn)遵姑爺吩咐。”立在廊下的兩人矮身應(yīng)是,段嬤嬤到底年長,經(jīng)的事也多,看到陳世文想要走連忙上前幾步把手里的燈籠遞過去,道:“姑爺,天還未大亮,小心腳下?!?/br> 陳世文愣了一下,點頭接過了燈籠,然后往上房和對面望了眼,理了理袖口轉(zhuǎn)身從廊沿下離開了,走了十七八步下了階梯,穿過西廂房下邊只有十幾棵竹子的小竹林,很快不見了蹤影。 桂枝這才呼出了一口氣,道:“嬤嬤,怎么姑爺起這么早啊,這天還沒亮呢,府里的少爺們都是要再過一兩個時辰才起的。” 段嬤嬤也很是詫異,感嘆道:“這也許就是姑爺是舉人,而府里的少爺們最多也就是童生的緣故吧,好了不要想這么多,你今日記得從庫房里取兩個燈籠來放在姑娘房內(nèi),再提醒姑娘一聲姑爺起這么早的這件事?!?/br> “是,我晚膳之前定去取來?!惫鹬︵嵵鼗貜?fù)。 段嬤嬤對桂枝的辦事能力還是很信任的,她老人家望著天邊剛泛起的白光,感嘆了兩句,道:“走,咱們快快進(jìn)去侍候姑娘起床,晚了怕趕不及了?!?/br> “可是姑爺不是說晚些再進(jìn)去侍候嗎?”桂枝疑問道。 “你這豬腦袋,”段嬤嬤笑罵,“今日不但要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