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9
不敢勸說。 半晌嘉妃才回頭問道:“事情辦好了嗎?” 紫云一個哆嗦:“辦好了,娘娘,這回阿哥身邊帶的兩個乳母,一個是咱們的人,一個是內(nèi)務(wù)府的人?!?/br> 嘉妃隨手扔掉剪刀,然后又讓太監(jiān)們把這盆花悄悄從后門抬走扔了,別讓人看著。 她拍拍手,坐在榻上,嬌艷的臉上一片陰沉:“既如此,等圣駕到了濟(jì)南行宮,就辦吧。” “這幾日不好去打擾皇上的?!?/br> 果然皇上祭拜完孔圣人,心情極好,于是只在曲阜停留了兩天,就馬不停蹄的趕往泰山。 五岳之首,泰山之巔。 ☆、第60章 泰山 自秦始皇以來, 在泰山上封禪的只有六位皇帝,基本都集中在漢唐時期,宋真宗斗膽去了一回,險些被天下讀書人噴死, 于是之后的皇帝都只敢祭祀。 滿人做了皇帝, 自然更不敢行泰山封禪之舉, 只能大興祭祀之禮。 然而對于妃嬪來說,更重要的卻是要拜一拜泰山上的碧霞元君這位最靈的子嗣之神。 泰山極頂之南, 碧霞靈佑宮。 靈佑宮大殿多年不開,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但此時帝王一家子到了, 自然立刻大殿廣開。 觀主帶領(lǐng)全觀道士在外跪拜逢迎——甭管之前侍奉的是什么厲害的神仙,縣官不如現(xiàn)管, 見了人間天子, 還是老老實實的好。 大殿左右還有東、西配殿。 東配殿祀眼光娘娘, 主祛除疾病邪祟, 眼明心亮。西配殿祀送子娘娘, 掌管生子,可以在這里求個福簽兒回去掛著。 所有妃嬪自然都去西側(cè)殿拜送子娘娘, 得了阿哥的希望再得阿哥, 沒有阿哥的希望得第一個阿哥。 其中以舒嬪最大手筆。 靈應(yīng)宮的道士可不是沒見過世面的道士, 仍舊叫舒嬪用來拜敬之物驚掉了下巴。 而嫻妃只是按著禮數(shù)封了貢奉,然后就俯身虔誠而拜。 唯有高靜姝不同, 她在此殿依禮拜過后, 就去了暫時無人問津的東配殿。 眼光娘娘, 這可符合她的專業(yè),她一定要來拜一拜。 而且眼光娘娘除了保佑眼明心亮,也保佑身體健康。她無再求子嗣的心愿, 她只要和顧一生平安健康,快快樂樂。 紫藤剛扶了貴妃起身,只覺背后一片陰影堵在門口。 高靜姝回頭,逆著光看不清來人的臉,直到她走進(jìn)來,高靜姝才看出,這是嘉妃。 嘉妃也是一怔,然后笑道:“貴妃娘娘也是來祈禱公主身體康泰的吧?!?/br> 高靜姝心里想著皇后的話,見嘉妃完美無暇的笑容,忽然有點膽寒,做了母親后,才有更深的體會,事涉孩子,母親是最難忍耐的。 比如純嬪,從前再茶里茶氣,可高靜姝不過說了一句孩子見罪于皇上,她就當(dāng)場撕破臉急了。 可八阿哥腿腳不好,嘉妃居然能在人前一點破綻都不露。 高靜姝如今見著嘉妃就頭疼,只是點點頭就走出去,不肯跟她呆在一個屋里。 她往視野開闊處走去,站在這泰山之巔,道觀之香火最旺盛處,舉目四望,果然風(fēng)景奇絕。 其實泰山她來過幾次,半夜跟同學(xué)一起爬山,在山頂租帳篷一起等著日出。 -- 正殿里,皇上御筆為靈佑宮題匾額,乃“福綏海宇”四字,再親自從正殿拈香行禮。 最后更從外頭的香亭外,親手彎腰撿了幾塊泰山石,親手包在手帕里交給李玉:“帶回宮中供奉在寶華寺。” 李玉忙誠惶誠恐的接過。 靈應(yīng)宮就這么大,皇上信步一走,就在東側(cè)御碑亭外見到了正在看風(fēng)景貴妃。 貴妃請安后,皇上攜了她的手起身,笑道:“怎么不在里頭多拜拜?你也該給和顧添個弟弟了。難為你身子雖嬌弱,但生的卻順當(dāng),先開花后結(jié)果,下回就該是阿哥了。” 高靜姝笑道:“阿哥公主都好,臣妾剛剛還去求眼光娘娘了,只盼著和顧身子健康?!?/br> 皇上頷首:“朕方才親手拾了幾塊泰山石,等回宮鎮(zhèn)在寶華殿,將和顧的八字也寫一份壓在下頭,讓碧霞元君保佑和顧?!?/br> 皇上攜貴妃在附近走了走,見山河壯麗,頗為心胸開闊。 高靜姝仰頭問道:“皇上,咱們什么時候去濟(jì)南。” 皇上莞爾:“你想去看趵突泉是不是?” “還有大明湖?!?/br> “如今并非夏日,大明湖沒什么好看的?!被噬弦娰F妃微微露出沮喪,就道:“你喜歡就去看看,橫豎在濟(jì)南要多呆些日子再起駕回宮?!?/br> “好。” -- 然而剛到濟(jì)南行宮,就出了一件大事。 嘉妃一頭哭到皇上跟前去,痛斥內(nèi)務(wù)府的乳母失職,以至于陪阿哥睡覺時壓住了阿哥的腳。 嘉妃哭的凄涼,一點沒有梨花帶雨之感:“皇上,八阿哥才多小啊,骨頭稚嫩,這乳母生的肥壯,說是在炕上拍哄阿哥睡覺。臣妾走進(jìn)去看,卻見她的身子就壓在阿哥腿上。這回是臣妾見著了,之前不知道還有多少次?!?/br> “皇上也知道,永璇學(xué)走路玩,臣妾一直自愧他不如七阿哥聰明,可都是皇上跟臣妾的孩子,永珹年幼時卻活潑伶俐的多。誰料竟是讓乳母給作弄壞了?;噬弦o臣妾做主啊?!?/br> 此事自然驚動了太后,連忙讓孟姑姑和七阿哥的兩個乳母一并好好看著七阿哥,自己卻由太監(jiān)榮寶榮壽扶了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