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23
行的。不走,好像也沒有什么好下場。 天子和朝臣都陷入了困難的選擇中。 曹cao對天子行禮,道:“臣后日離開洛陽回兗州,陛下要是與臣同行,請明日午前派人知會臣。臣要籌劃陛下的安全等。若過了午時沒人去知會臣,臣就當陛下不愿意與臣同行了?!?/br> 皇帝劉協(xié)看挽留曹cao不成,直接向曹cao請求道:“朕挽留不住曹司空要返兗州的急迫,曹司空可否留下得力部將率領(lǐng)軍卒護衛(wèi)洛陽安寧呢?” 曹cao皮笑rou不笑地問:“陛下要臣留多少軍卒?” “一萬可好?” 曹cao跟著問:“這些軍卒以后都是朝廷供給?” 董承知道漢室現(xiàn)在賦稅有限,一萬的軍卒皇室根本負擔不起,就忖度著說:“要不就是三千,朝廷現(xiàn)在收不上多少稅賦,這些軍卒還要司空供給的?!?/br> 曹cao心里道你們倒是想的美啊 “太多了,兗州歷經(jīng)蝗災(zāi)旱災(zāi),我要帶著這些軍卒回去兗州開墾耕種?!?/br> 討價還價的結(jié)果是曹cao留下兩千的軍卒,并負責這些軍卒的供給。這些軍卒一半由曹仁率領(lǐng),交給伏完統(tǒng)領(lǐng)負責皇宮的安危。另一半曹cao交給了信任的李典統(tǒng)領(lǐng),負責洛陽的秩序。 曹cao辭行之事算是在融洽的氣氛里,平和地解決了。 事后曹cao對曹仁、李典推心置腹說:“子孝、曼成,昔年我來洛陽迎東歸的天子,乃是荀彧提議為號令天下諸侯的。如今被困在洛陽,既不得主持朝政,又不得把心力用在兗州發(fā)展。如今袁紹已經(jīng)將公孫瓚逼到死角,孫策一統(tǒng)江東、白得了荊州和淮南、勢力又到了徐州。我再在洛陽困下去已經(jīng)是沒有任何意義了?!?/br> 曹仁從少年就跟隨曹cao西伐董卓、東討陶謙、南征張繡、北拒袁紹。在對陣張繡和奪回兗州對陣呂布的時候,都曾以一當十身先士卒、立下汗馬功勞。要說曹cao信任的人,那幾乎是與夏侯淳一般,是曹cao心目中的一等一信重者。 而李典在曹cao做東郡太守齊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就一直跟隨著曹cao??梢哉f是曹家、夏侯氏之外的曹cao嫡系心腹人。 他倆見曹cao郁郁不得志,憤然不得已才要離開洛陽的,都想為曹cao出力。 “主公,你現(xiàn)在還要把皇帝迎去許昌嗎?”李典開口問道。 曹cao猶豫了一下,“當初把皇帝迎到許昌也就算了,現(xiàn)在皇帝不肯遷徙,勉強他到許昌,豈不是重蹈董卓昔日挾持皇帝去長安的舊事?!?/br> 曹仁說道:“豈用把皇帝弄到許昌啊。我?guī)е磺к娮?,把皇帝困起來不久得了。曼成把住洛陽?nèi)外,敢來打亂我們計劃的都斬殺,在洛陽和在許昌又有什么區(qū)別呢?!?/br> 李典拍手大贊。“子孝的主意好。主公就按照子孝的主意來?!?/br> 曹cao猶豫,“這會影響到名聲的?!?/br> 曹仁不在乎地說:“管他什么名聲,你先回兗州,等我摸熟了皇宮就成事。你留人主持朝政就好?!?/br> 曹cao想想自己如今花費頗大收獲甚微的窘境,點點頭贊道:“那就按你們說的做。我給李典在多留一千軍卒,把荀攸留下處理朝政也就是了。” 曹cao與曹仁和李典商議好了,覺得壓在心頭幾年的勢頭一朝得以搬除,心情暢快莫名。 曹仁果然不出十日就摸熟了皇宮,在李典的配合下,一夜就將皇宮內(nèi)外的聯(lián)絡(luò)切斷了。所有的奏章必須經(jīng)過荀攸才能夠進到天子面前,沒有荀攸的同意,皇宮里連一絲的消息也都遞不出去。 沒多久皇宮這樣的變化就傳到了曲阿。 吳夫人對張昭說:“曹阿瞞到底是做成了‘挾天子而令諸侯’了?!?/br> 第713章 武烈皇后59 吳國太也就和張昭等人感慨一番, 然后該做什么還得做什么去。孫策這十年發(fā)展的太快, 根據(jù)地不夠穩(wěn)定, 缺人、也缺百姓, 整個漢室的各地都缺人。 因為漢靈帝末年經(jīng)過黃巾軍的鬧騰,不少土地的主人被經(jīng)過的黃巾軍搶空了財產(chǎn)、屠盡了滿門,而很多沒有土地的佃農(nóng)就被黃巾軍裹挾走了。現(xiàn)在到處都有荒蕪的土地,各州穩(wěn)定下來以后都在征召百姓去墾荒復(fù)種。 東吳算是比較好的了, 雖然各地沒少了割據(jù)的大小諸侯、流匪、占山為王的賊寇,但比起中原來說還是戰(zhàn)亂少了許多。中原不少富裕官宦人家,攜家?guī)Э谏踔琳宓貋斫瓥|躲避戰(zhàn)亂。從得知荊州和淮南整個都被吳侯孫策納入到江東的管轄區(qū)域,這些官宦士族出身的人物, 開始不停地往曲阿的刺史府、壽春的偽皇宮投遞拜帖,意欲在東吳謀求一個職位。 不論是張纮帶著的龐統(tǒng)和諸葛亮, 還是張昭這面帶著的秦松、陳端,都陷入忙不完的人才甄選的事務(wù)里。還幸虧吳國太之前把各家十六歲以上的兒郎, 都拉出來統(tǒng)考了一次。十八歲以上的, 基本完成學業(yè)的就排去各地擔任各種職位, 十六歲以上的開始半工半讀。一些十四、五歲尚未出嫁的學識不錯的女郎, 考核后開始在曲阿和壽春的刺史府里擔任文書、書籍官等工作。 至于張纮的身邊,直接就是把他的幼女和長孫女派給他了。 孫策接到吳國太轉(zhuǎn)過來的諸葛玄的私人信件。信里談的也是公事。荊州的黃家因為荊州刺史顧雍的四個兒子都不合適, 欲與他聯(lián)姻,保媒的人是龐德公。 要說這婚事對荊州五大姓之一掌兵權(quán)的黃家好,對剛收到荊州還沒來得及踏上荊州治所襄陽的孫策也是好事。 唯一的麻煩點在黃家出的人是黃承彥的女兒,承彥是黃祖的字。黃祖是黃家的領(lǐng)頭人, 是荊州掌握了陸軍兵力的主要任務(wù)。他 算是與孫策有殺父之仇。 所以諸葛玄特意派專門的信使回曲阿先與吳國太溝通。至于他與顧雍對黃祖的看法,黃家與五姓之間聯(lián)絡(luò)有親有彼此爭斗的關(guān)系、對荊州穩(wěn)定的影響力,另寫了一封信給張昭,無非就是想孫策母子能夠放棄對黃祖的仇恨,從大局出發(fā)罷了。 孫策接了母親轉(zhuǎn)過來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想著的全是之前母親對他的開解。劉表和黃祖是殺父仇人么? 劉表是得了朝廷任命去做荊州刺史,而黃祖是奉命駐守江夏郡,難道只能任由你父親孫堅追殺黃祖、不允許黃祖自救反抗? 如果說劉表和黃祖是殺父仇人,指派你父親去打荊州的袁術(shù)呢? 他應(yīng)該也是在你殺父仇人的行列里。 孫策把母親的信攥成了一團,然后又一點點地攤開抹平,一顆大大的淚珠滴露到信紙上,泅開的墨跡模糊了整個字。 阿娘都是為了自己的基業(yè)才早早就給自己提醒,怕的就是自己鉆進牛角尖。 黃祖與劉表是連襟,不提劉表剛死、黃祖手里還掌握荊州殘存的步軍,那掌管荊州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