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5
書迷正在閱讀:一起墮落嗎神明、全世界都想和我做朋友[快穿]、慢慢哭別噎著、[系統(tǒng)]大唐寶寶成長日記、廢桃、[綜武俠+劍三]進擊的慕容復、無路可退、小日子過著、師尊你又犯蠢了、重生之冷君暖心 測試版
責人點了點頭,立刻招呼著等待已久的樂師歌姬舞姬甚至是雜耍百戲的人都準備起來。陳墨和春晚導演組的人也都湊到了一塊兒,根據(jù)這些人的表演,琢磨著該怎么加燈光特效,該用多少個機位拍攝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與此同時,還得同宮廷御師們商量著,該怎么表現(xiàn)才能最上鏡……這一個磨合就磨合了足足有三個多月!直接從秋意正濃磨到了臘月末尾。按照歷史記載,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大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在應天即位,定年號為洪武,改國號為明。六百六十年后的同一天,大明帝國第三十二任皇帝陛下親自下旨,在乾清宮舉辦宮廷賜宴,并首次允許國家臺進行現(xiàn)場直播。第237章前前后后六百多年,大明朝的普通老百姓們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是如何祭天酬神的。就連陳墨和國家臺的春晚導演組們也都沒見過,原本還想趁著直播皇宮賜宴的機會長長見識,可惜祭天酬神對于朝廷來說是天家大事,滿朝文武都覺得并不適合帶著許多電子設備進入太廟,以免沖撞祖先,因而商討過后免了這一項,只允許陳墨和春晚節(jié)目組的人在太廟祭祖之后,直接進宮拍攝皇宮賜宴的部分。早晨五點鐘的正月里頭,天都還沒亮呢,還稀稀落落的飄了那么幾朵零星的雪花兒,被西北風吹著鉆入行人的脖頸,瞬間化成一股冰水兒,凍得人透心涼。匆匆忙忙吃了一口早飯的陳墨等人就抬著各種設備進入太液池旁邊的清涼殿。按照明制,皇帝宴請臣下可分為大宴,中宴,常宴,小宴四種規(guī)格。像這種太廟祭祖過后的宴請群臣,便屬于大宴。行大宴儀的準備工作由尚寶司負責。陳墨一行人就是在尚寶司的指揮下在大殿內布景,安設燈光攝像之類的必備措施。至于殿外的太液池上,則由禁衛(wèi)軍幫忙,在程頤歌導演和一部分燈光道具老師的指揮下安裝其他設備——要說宮里的規(guī)矩也夠龜毛的了,按照陳墨和直播導演組的想法,就覺得那些配合演員們進行表演的燈光攝影道具不用拆除,每天彩排之后就放那兒,第二天直接用就行了,省時省力省時間。可是宮里的禁衛(wèi)就是不同意,認為這么做不符合宮規(guī),而且還有危險,讓陳墨和直播導演組的人必須每天定時拆除。然后第二天再重新安裝,禁衛(wèi)統(tǒng)領寧可派人幫直播導演組的人每天費事兒的忙活,也不肯選擇省事兒的辦法。就怕稍有變故擔責任。陳墨跟這幫人溝通不了,簡直都要無語了。這大冬天的跟著宮廷樂師們排練就夠折騰人的了,還要人為折騰出這么多沒必要的事兒,簡直了。清涼殿內,尚寶司的宮人們正忙著給燈光攝像機們喬裝打扮。為了美觀好看,這些具備現(xiàn)代化氣息的道具們全都被裝點一新,弄成古色古香的模樣,放到各個不顯眼的角落里,以期達到和大殿陳設互為一體,相得益彰的效果。陳墨在這一點上是十分佩服尚寶司的,不愧是大明帝國最有才華的一批設計師們,這東西弄得,可比陳墨在那些新品發(fā)布會上看到的華夏風們高出了十倍百倍。每到此時,陳墨都忍不住生出一絲“泱泱華夏”的感慨,不管外界怎么喧囂,真正有才的人永遠都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長久。就拿他這幾個月接觸過的宮中各職位的官員宮人們,隨便拿出來一個,真要是想刷名氣的,絕對都是各個行業(yè)里的大家??墒沁@幫人就能守得住自己的一個飯碗,甭管外頭東南西北風刮的多厲害,我自巋然不動。不服都不行。因為有了這么一層深刻感觸,直播節(jié)目組里頭,原本覺著自己見多識廣更是業(yè)界精英的燈光攝像服裝道具師們也愈發(fā)謙遜。時不時的都要跑到尚寶司和教坊司的宮人們身邊,一口一個老師的叫著,特別虛心的請教各種問題。就連被陳墨拉來做苦工還沒啥工錢的王儲盛和程頤歌導演也表示這回沒白來,兩人各自的班底也趁著這機會學了不少東西,不但開闊了眼界長了知識,更知道了有關于華夏老藝人們對于藝術的態(tài)度。這些是在越來越浮躁的娛樂圈里感受不到的。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的精于鉆研,安于平淡,那些獨屬于華夏的老手藝才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愈精愈善,與時俱進,從未斷絕。天色漸漸大亮,直播組的人忙著布置現(xiàn)場,尚寶司的人還要忙著擺御座,鋪黃麾,從金吾衛(wèi)中調選二十四人在殿中侍立。大概是考慮到上電視的影響,陳墨敏銳的察覺今天站班的二十四位禁衛(wèi)都長得濃眉大眼,器宇軒昂,身材高大,盤靚條順,說句毫不夸張的話,就算是單提出來進娛樂圈進模特界,也個個都是帥鍋以上的級別。更別提穿著宮服在大殿內穿花蝴蝶一樣的宮人們,一個個眉清目秀,溫柔和順,說起話來如沐春風,看上去就讓人賞心悅目。大概是到了下午一點鐘左右,太液池和清涼殿都布置的差不多了,教坊司的歌姬舞姬樂師們也全副盛裝的出現(xiàn)在鏡頭前,不過有些人站在殿外,有些人則進入殿中。了讓老百姓們也能看懂這其中的講究,被陳墨邀來做禮儀顧問的廖大人在主持人的詢問下開口解釋道:“按照朝廷禮制,行大宴儀的時候,教坊司要設九奏樂歌于殿內,設大樂于殿外。這么安排主要是因為大樂和樂歌在職責上就有所不同。我們華夏被稱為禮樂之邦,所謂禮樂,指的就是……”因為宮廷賜宴直播組的人數(shù)眾多,責任重大,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陳墨和張臺長、王儲盛導演、程頤歌導演特地開會討論,決定把直播組分成四個小組,一組由張臺長帶領,負責統(tǒng)籌全局把控基調,畢竟張臺長是四人當中唯一一個有直播經驗的老導演;一組由陳墨帶領著在周圍四處閑逛,在不違背宮規(guī)的條件下盡可能的多拍一點“內幕”和前期籌備的東西,另外兩組則由王儲盛和程頤歌導演領導,這倆人是陳墨向組織上打報告特地請過來的,一個負責拍攝歌舞表演的鏡頭部分,一個負責拍攝陛下和群臣百官互動的禮儀等等。這主要是考慮到了王儲盛王導在執(zhí)導歷史劇時最為擅長拍攝君臣互動,往往三言兩句就能達到心照不宣的效果,所謂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就是這個意思。至于程頤歌導演……對于鏡頭語言,尤其是色彩的把控簡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當年就有一部紀錄片,叫做,紀錄片里頭基本上啥說教的內容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