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67
說:“德妃師父傳她三千卷寶典,她以過目不忘之能記住,醫(yī)術(shù)武學(xué)融會貫通。就算在江湖上,一流的名門大派都難有此底蘊(yùn),難道她的師父只是一個不入流的人物?如此底蘊(yùn)必經(jīng)百年傳承,德妃雖不會武功,但其它方面卻無人出其右,便不當(dāng)掌門,當(dāng)個首座長老還是可以的?!?/br> 軒轅凌恒鳳目瞇了瞇,問:“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蕾兒忙單膝跪地:“臣女不知,臣女從前和德妃交情甚好,是以與其相信她已遭jian人所害,臣女寧愿這樣懷揣著美好的乞盼,愿她還在人世,平安喜樂。” 軒轅凌恒道:“你可聽說過她師父是何等人?” 蕾兒想著她也確實(shí)說過自己師父,雖然含糊,僅憑她知道的告訴皇帝也無妨。如果她不想讓她說,也就不會瞞著她自己走了,她一定會想到皇帝會盤問她的。而她都沒有聽說過她的師門,和皇帝說了,皇帝又能查出什么呢? “我曾聽說她師父是本是絕頂?shù)母呤?,但是遇上她時天限將近。她師父不僧不道,佛家法號‘無色’,道號‘太虛子’,俗家姓‘黃’?!?/br> 守在一旁的謝智驍雖有愁心,這時不禁苦笑:“無色,子虛,姓黃。雷姑娘確定是這樣?” 雷釗道:“無色,沒有這東西;太虛子,太虛,子虛,烏有之物;姓黃,就是黃了。meimei,看來德妃也是騙你的?!?/br> 蕾兒:“她連我也騙?” 謝智驍說:“德妃也未必是故意騙你,這江湖上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多的是?!?/br> 蕾兒說:“她若說不能告訴我,我也不會逼她說。” 謝智驍心想:那小頑童只怕是一時玩笑,她想以蕾兒姑娘的聰慧過后就能品出來。 在場男人卻不像蕾兒是真的得到花弄影傳給她了絕世寶典,當(dāng)然更相信她。 軒轅凌恒卻見蕾兒說了等于沒有說,還是沒有頭緒,這人海茫茫他就算將身邊的人都派去找也未必能找到。可是他又怎么能大張旗鼓將下屬派去給他找妃子,這傳出民間,他與商紂何異? …… 出了皇宮,蕾兒跟著自家大哥一起上了馬,說:“大哥,我想回驚云山莊了?!?/br> 雷家已經(jīng)封候,而雷釗也得御前帶刀侍衛(wèi)的實(shí)職,此時必不能離開中都,他的妻小反而要進(jìn)京來。 雷釗道:“皇上令你尋訪德妃下落,你要回驚云山莊,皇上怕是不會同意?!?/br> 蕾兒道:“不瞞大哥,我想閉關(guān)習(xí)武,以待下一界長白山論劍。中都諸事紛雜,我不好靜心?!?/br> 雷釗奇道:“你還有志在長白山論劍時在青年一輩中奪魁不成?” 蕾兒道:“有何不可?” 雷釗勸道:“司馬容對你一片真心,你也不小了……” 蕾兒心底是喜歡司馬容的,可是她除了婚姻之外也有自己的追求。 “成親了就要生孩子,幾年內(nèi)武功不能有精進(jìn)不說,不退步都不錯了?!?/br> “武學(xué)比一個知心人和一個自己的孩子還更重要嗎?”司馬家與雷家也是門當(dāng)戶對,司馬容也是青年一代中的杰出人物了,最重要的是他重守信諾卻不迂腐。 “你不會懂的!大哥也是男人,沒有這個煩惱,站著說話不腰疼!”說著打馬領(lǐng)先一步跑了。 …… 魏無忌趕回征北軍大營,此時定國公已然從圍場回營,也知道他離營之事,心中不無惱怒。 這日,魏家父子在營外騎馬打獵時,魏無忌勸父親放下兵權(quán),以全自身,定國公自然不認(rèn)同。 魏無忌建議狡兔三窟,遷徙族人以暗留后路,這一條倒是讓定國公深思了一會兒。 定國公問道:“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魏無忌道:“父親,我們魏氏從前隋時就傳承兩百年,又至本朝封侯拜相。開國時位列四大柱國將軍之首。如今且看朝堂,王家、李家,甚至謝家,都已逐步改換門庭,我魏氏獨(dú)秀于林,恐難支撐,反而我魏氏一族數(shù)千子弟性命不保呀。” 定國公道:“你便甘心我魏氏一族都成了軒轅家的貓狗不成?” 魏無忌說:“那還能攜天子以令諸侯嗎?” “……” “一千年前和一千年后,時運(yùn)不同了?!?/br> 定國公道:“此時便是想退,皇帝會給我們退路嗎?” 魏無忌道:“馬上全退下來當(dāng)然不行,但是在皇帝動手前一步一步退,不是不成。你讓三叔、四叔安排普通遠(yuǎn)支族人遷居遼東、高麗一帶,現(xiàn)在北方還是我們說了算。便是嶺南一帶也可遷幾支過去?!?/br> 定國公說:“這不是給皇帝分而擊之嗎?” “這些族人只是布衣百姓,魏氏不犯誅九族大罪,皇帝何至于南北追殺?” 定國公嘆道:“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素來浪蕩慣了,一你不知故土難移,二你竟忘了我們嫡支之所以有此威望,是因?yàn)槲覀兡芙o族人帶去富貴,維護(hù)他們的利益。你想我們功成身退,便不說那些族人,軍中的這些叔伯兄弟子侄哪個不是高官厚祿,讓他們放棄手中的一切,眼看著族人避居荒蠻之地,他們能接受嗎?” 魏無忌難免心中一涼,想象很美好,現(xiàn)實(shí)很骨感。 魏家父子的顯赫,代表了族人姻親集體的利益,就像正史玄武門之變、陳橋兵變,與其說李世民和趙匡胤的野心,還不如說是武將集團(tuán)的集體利益。此時魏家父子若是要他們放棄利益,只怕未必不能引來兵變。而古代是宗族社會,一個平民都系于自己的宗族關(guān)系,何況是魏家這樣的數(shù)百年大族門閥? 一個上位者再深諳權(quán)術(shù),但是所行之事不能背叛整個集團(tuán),真要背叛也不能急。正史上隋朝極盛而衰,楊廣就是關(guān)隴集團(tuán)的叛徒,所以江山不保,自己被宇文化及處死。 魏無忌只想著脫身于權(quán)力傾軋和小魚兒做一對神仙眷侶,他才有此退路想法??墒沁@觸犯了族人現(xiàn)在的共同利益,又怎么會聽他的安排呢? 魏無忌說:“父親,請您原諒,如果現(xiàn)在你不能退,就讓我先退吧。” 定國公眼睛一瞪:“你說什么?” 魏無忌說:“我想辭官歸隱江湖。我連官都辭了,天下人還能說我魏家有持續(xù)把權(quán)之心嗎?皇上要對我們動手,也難堵天下悠悠之口。而父親還在軍中,到底能鎮(zhèn)一鎮(zhèn)下頭的人。”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quán),倒沒有誅盡那些武將,按理來說魏家真能放下兵權(quán),軒轅凌恒就沒有必要對付了。魏氏父子皆退,必定引起魏氏族中的有權(quán)之人的不安,但是一個人先退,還能安定局面。 定國公道:“你便這樣長他人志氣?我魏氏顯赫三百年,竟是到你這代而絕?你對得起列祖列宗?” 魏無忌雖有少年荒唐之時,但是他的才能卻不下于祖上的公爵,他竟生出這樣的想法。 魏無忌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