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5
養(yǎng)病為由萬事不管,當時十三阿哥就問過,只是四阿哥并未對他解釋。 而此時,四阿哥聽了十三阿哥的問話,回身看向太子的院子,道:“這是大清最優(yōu)秀的儲君……” 書房內(nèi),容歆和太子亦在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容歆笑道:“四貝勒幼時便極有趣,這些年還以為他深沉內(nèi)斂了,沒想到偶爾一言竟是頗為風趣?!?/br> 皇長孫不自覺地分神,著實想問一句:嬤嬤果真管這叫風趣嗎? 太子卻是重新端起書,平靜道:“老四確實內(nèi)秀于心?!?/br> 容歆含笑點頭。 太子忽然看向皇長孫,“弘昭,如若不想讀書,便離開書房。” 皇長孫立即坐正,認錯道:“弘昭知錯,再不敢分心?!?/br> 容歆看向皇長孫,這孩子大概平時沒在讀書時走神過,翻書的間隔都變長了,他自己還沒意識到。 而書房內(nèi),至始至終沒受到任何影響的,只有東珠。 …… 隨后的幾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出現(xiàn)在太子院子的時間大大縮減,行宮內(nèi)一片平靜,行宮外的德州乃至整個江南,卻是風起云涌。 江南是反清復(fù)明組織活動的主要地區(qū),且自清軍入關(guān)便經(jīng)營多年,無論是早年便從未斷過的“朱三太子”,亦是如今勢力不小的天地會,都是康熙的心頭大患。 康熙臨走前作出安排,在返京途中遠途遙控,不過抓捕亂黨的主要還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各地衙門和駐軍聽令,突然發(fā)難,亂黨未有準備,反應(yīng)不及,迅速被擊散,潰不成軍。 不過亂黨之中許多人平素隱藏極深,突然被捕,不可避免地導(dǎo)致周遭百姓人心惶惶。 此時便顯出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思慮深遠,“大病未愈”的太子殿下適時出現(xiàn)在百姓面前,安撫民心。 太子在民間的聲望極高,多數(shù)百姓信賴于他,哪怕還有人不死心地在背后挑唆,依舊只是打出小水花,不及太子一言一語。 百姓們向來能過安穩(wěn)的日子便不愿作亂鬧事,而江南的世家大族,不介意渾水摸魚,卻不愿在明知是做無用之功時,還與大清作對,損害自身利益。 其中早已投靠康熙和太子的士族,更是會盡力用自身勢力穩(wěn)住局面,使江南不亂。 他們這一遭雷厲風行,重重地打擊了亂黨勢力,使其元氣大傷,數(shù)年無法恢復(fù)。 而太子“徹底痊愈”回京的路上,十三阿哥仍然遺憾于未能將亂黨一網(wǎng)打進,皇長孫則是與十三叔同仇敵愾。 他們二人年輕氣盛,太子和四阿哥卻非如此。 太子近來新添了許多興趣,容歆不許他在馬車上看書,太子便尋來一架古琴,每日在馬車上撫琴怡情,并且強烈邀請弟弟們同乘,近距離聽他的琴音。 琴聲悠揚,十分悅耳,可伴著馬蹄聲和車輪聲,無人有心情側(cè)耳傾聽,甚至想要交談順暢,還得大聲說話才行。 此時,十三阿哥和皇長孫又在大聲聲討亂黨的不臣之心。 太子:“……” “錚——” 一聲刺耳的聲音在馬車廂內(nèi)響起,眾人紛紛看向聲音來源處——太子和他的琴。 太子輕輕抬起手,笑道:“琴技生疏,彈錯了,見諒?!泵嫔蠀s并無多少愧疚,顯然是故意而為。 而后,太子輕撫古琴,一串清越的琴聲流出。 太子從容道:“旁人如何,無法左右,但爾等若使大清江山穩(wěn)固不可撼動,亂臣賊子的狼子野心自然無處可使。” 十三阿哥和皇長孫對視一眼,一同應(yīng)道:“是,胤祥/弘昭明白?!?/br> 太子滿意地頷首,嘴角輕揚,“如此,可否好好聽我彈琴了?” 十三阿哥和皇長孫雙雙點頭,雙手乖巧地放在膝頭。 太子抬起手,手指剛放在琴弦上,便聽又是一聲破空聲。 眾人先前還以為太子又失手彈錯,紛紛看向他,但緊接著,馬車外護衛(wèi)便大喊道:“有刺客!保護殿下!” 馬車外的侍衛(wèi)邊抵御刺客邊對太子等人大喊,讓他們待在馬車中不要出來。 然而外頭的喊殺聲表明刺客人數(shù)不少,還有手銃的爆裂聲,馬車堅固性有限,留在馬車中等同于坐以待斃,太子和四阿哥幾乎是同一時間動作,拿起腰刀便推開馬車門躍出去。 十三阿哥的反應(yīng)也不慢,緊跟在兩位兄長身后,圍繞在馬車周圍擊殺刺客,以防他們靠近馬車。 皇長孫自小習武,也要沖出去,被容歆一把抓住衣領(lǐng)拽回來。 “嬤嬤!”皇長孫不甘心又擔憂地看向馬車外。 “您年紀小,莫要出去添亂。”說著,容歆起身,掀開馬車座板,拎出一個小木箱,里面慢慢的都是彈丸。 東珠幾乎不用她說,便抱起一把連珠火銃。 容歆當然不可能讓她一個小姑娘用這東西,連忙搶過來,又塞了另一把普通手銃給她和皇長孫。 東珠眼巴巴地盯著連珠火銃,微微噘起嘴。 而此時,刺客中有人認出太子等人,立即沖著同伙大喊道:“殺了韃子的太子!為兄弟們報仇!” 可這刺客話音一落,便聽“嘭”的一聲,隨后,他便應(yīng)聲倒地。 底下廝殺的人們只被聲音震懾一瞬便繼續(xù)拼斗起來,只馬車中,皇長孫目瞪口呆地看著meimei,張大嘴許久未能說出話來。 東珠低下頭看向她顫抖的手,眉頭輕皺,臉上難得有幾分其他的情緒。 容歆沒工夫關(guān)注她,拿著連珠火銃對準外頭拿著手銃以及弓箭的幾個刺客,掃射。 可惜這玩意兒容歆也沒試過幾次,且殺傷力極大卻后勁兒不足的弊端一直未能改善,沒多久便被刺客發(fā)現(xiàn),數(shù)個刺客不要命似的沖過來。 后坐力使得容歆和東珠的手臂無力再發(fā)動火銃,好在有火銃的刺客已經(jīng)被容歆擊倒,僅是刀劍,太子等人應(yīng)付輕松許多。 皇長孫見到容歆使用火銃的后遺癥,直接扔下手銃,抽出腰刀,擋在嬤嬤和meimei面前,準備好在刺客沖破防御的時候保護她們。 容歆看著他并不寬闊的背,摟緊東珠,眼神驕傲。 第225章 皇長孫眼神兇狠, 堅定地握緊腰刀,如磐石般一動不動地擋在容歆和東珠面前。 不過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嚴嚴實實地護在馬車左右,皇長孫手中的腰刀始終沒有用武之地。 且隨著時間的流逝, 越來越多的刺客倒下或是被控制住,局面漸漸得以控制住, 只有十來個刺客還在垂死掙扎, 但潰敗也是早早晚晚的事。 剩下的刺客皆是武藝高超之人,見勢不好, 無法動得大清太子, 拼殺時對視一眼,紛紛轉(zhuǎn)移目標, 開始針對馬車上的人。 他們先前的目標是太子, 太子若有意外, 大清必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