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1
的那些地方,多想想他的好。而且異人當(dāng)初受封太子嗣子還是朝堂上的卿士首先提出來的,可以看出他的能力還是很令人信服的。首先,異人在朝堂上已經(jīng)歷練了不短的時間,種種事件也給他塑造了極高的威望,是個合格的儲君人選,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做儲君比他爹嬴柱還要合適一點;其次,異人還有一個好兒子,小小年紀就表現(xiàn)出了不一般的才智,秦王自己也頗為喜愛他,也就是說在繼承人方面,異人也是無可挑剔的;最后,誰也不知道嬴稷還能做多久的秦王,要是他再立一個新太子的話,還得從頭培養(yǎng)起,最起碼新太子的威望和能力也得比異人表現(xiàn)出來的要高,但是誰都不知道是不是還有這個時間。最后的最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為孫子的異人對上秦王,比起秦王的那些兒子來,反而更與他親近,秦王自己也很喜歡這個孫子。最后,秦王五十年四月,太子的喪禮的百日也已經(jīng)過去之后,秦王就下了立儲的令,立閔太子之子異人為王太孫。這個時代,儲君的名頭只有一個太子,還沒有什么太孫、太弟之類的存在,畢竟傳位給兒子都不一定保險,兒子都不一定會守得住,更何況是傳給孫子。異人這個王太孫,在這個時代也算是開天辟地頭一人了。受封了太孫,異人讓人把嘉平君府收拾了一下,就搬去王宮了。蜀侯嬴煇最后的處置方法是以謀逆論罪,處以極刑,對上這么一個恨不得自己死的兒子,太子還因他而死,秦王也不可能保有自己的慈父之心了。異人對這個叔叔也沒什么同情心,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那蜀侯想要搶儲君之位,簡直就是要殺了異人全家嘛,異人怎么可能對他同情得起來。蜀侯被處置了以后,蜀國這個名稱也被完全廢止了,現(xiàn)在那里改成了蜀郡,通行郡縣制,新任太守是一位名人,叫做李冰,就是主持修造都江堰的那位。雖然是讓李冰帶著修渠、改造蜀地環(huán)境的任務(wù)去的,但是秦王還讓他順帶把蜀人對嬴煇的評價傳到咸陽來。異人:祖父你還真是吃飽了撐的,閑得慌??!蜀人對蜀侯嬴煇的評價是一面倒,用三個字概括,就是死得好。無論是蜀地的官員,豪商,還是平民百姓,對于蜀侯嬴煇的死都是拍手稱快的。誰讓嬴煇在蜀地不僅欺上壓下,還盤剝百姓,情節(jié)說得嚴重一點,就是無惡不作呢?秦王嬴稷,在他當(dāng)秦王的第五十個年頭,頭一次生出了要回到從前,把嬴煇這個孽障掐死的想法。蜀地開始都江堰工程的建造的時候,秦國又派人去韓國蠱惑韓王,讓他成功想出了“疲秦計”這樣的“妙計”,主動地將水工鄭國派到了秦國來。雖然同時建設(shè)都江堰和鄭國渠確實對勞動力的需求頗大,但是日后的成效還是喜人的。秦國自己搞內(nèi)部建設(shè),不和其他人玩,這種短暫的和平,對于其他各國來說都是可喜的。同時,異人當(dāng)上王太孫以后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獎勵生育。生一個嫌少,生兩個不多,生三個保底,生四個以上才算是大秦好百姓!只生一個的要受懲罰,生兩個的開始給獎勵,生三個以上的,國家給補貼,幫你養(yǎng)孩子!在這個時代,人口才是第一生產(chǎn)力,秦王都豁出去實行軍功爵制了,獎勵生育的政策最后還是通過、施行了。雖然暫時看不出什么來,但是大秦幼兒的出生率多了不少,人口增長指日可待。而且令人驚喜的是,孩子生多了,國家給補貼的政策確實非常吸引人,韓、趙、魏、楚這幾國與大秦毗鄰的疆域,總有人不再畏懼如狼似虎的秦人,跑來投奔大秦,希望享受同樣的待遇。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沒有什么特別重點的東西,總之就是過度。第56章連下秦王稷五十一年,也就是周王姬延五十九年,當(dāng)了五十九年周王的姬延終于離世了,而且,沒有后嗣。后世有一個非常典型的規(guī)律,到了一個王朝末年的時候,皇帝一般都沒有兒子,直系皇族都是斷代。比如漢朝,漢成帝、漢哀帝都是無子,兩個人的身份是堂兄弟;宋朝,南宋后面的那幾個皇帝都是從民間找回來封王的;明朝,天啟帝和崇禎帝的關(guān)系是兄弟而不是父子;清朝,咸豐帝只有一個獨子,同治和光緒兩個人又是堂兄弟,也都無子。姬延沒有后嗣,西周公的西周國也已經(jīng)被滅了,雖然還有一個東周國尚且茍延殘喘,但是沒有九鼎,他們就不算正統(tǒng)。周王姬延離世之后,嬴稷也沒想著再選一個人補上,九鼎都已經(jīng)被移到咸陽來了,目的都已經(jīng)達到了,他做什么還要給自己添堵?被秦王封了一個封君,在自己的封邑上也算“安享晚年”的西周公不發(fā)表任何意見。他現(xiàn)在的情況,再提出來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寄人籬下的自覺他還是有的。至于東周公,西周公表示我就靜靜地看著你怎么作死。東周公自立為周王,在沒有九鼎加成的情況下,這就很有意思了。反正秦國的態(tài)度就是,你們不是正統(tǒng)的周王室直系,你東周公說自己繼承周王位,也得我們承認啊,反正九鼎在我們大秦這里,我們是不承認你這個亂臣賊子的。東周公:我從未見過有如秦王這般的厚顏無恥之徒!因為東周公自立為周王,這種行徑比較微妙,秦國發(fā)聲說他們不承認也沒人能逼他們。不過因為各種原因,秦國也就打個嘴炮,也沒有做出一怒之下就滅了東周國之類的事情。秦王稷五十二年,燕王離世,太子燕喜繼位,其父謚為燕孝王。燕喜的運道不錯,他爹當(dāng)了三年的燕王就沒了,讓他能這么早坐上燕王之位。秦國不搞事,關(guān)東六國就要來搞事了。說實話,秦國把九鼎移走是很令諸侯不滿的,但是東周公自立他們更是不滿。名義上的老大沒了,現(xiàn)在大家終于可以逐鹿天下而不僅僅是“問鼎”了,東周公一個連九鼎這種信物都沒有的小國之君居然敢自立為周王?當(dāng)年的周公之國為什么會分成東周國和西周國來著?還不是趙、韓二國唆使,甚至給予了還沒成為東周公的那位少子武力支持,才讓周公國一份為二嗎?雖然對上秦國很慫,但是戰(zhàn)國七雄中的另外六國,對上戰(zhàn)國后期這些在夾縫中求存的小國,一個個都不是好惹的。燕王新繼位,在某些有心人的鼓動之下,韓王忍不住試著對他們動手了。趙國是有心無力,齊國是因為主政的君太后